杜金娜遇刺,会对俄乌冲突产生怎样的影响

文/行走斯图卡
几天前,俄罗斯学者杜金的女儿杜金娜,被一颗汽车炸弹炸死;燃烧的现场和杜金伤心的镜头,一时间成为世界媒体的头条。
杜金娜的死,引发了一连串的后续事件;俄罗斯迅速指责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阴谋,乌克兰否认策划了这件事,并宣称是俄罗斯的“阴谋”。爆炸发生两天后,俄新社援引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消息称,案件已经侦破,指控乌克兰特勤部门准备和实施了这一计划,行凶者是名为娜塔莉亚·沃夫克的女性乌克兰公民,案发后逃往爱沙尼亚,她于上个月底进入俄罗斯,并且在杜金娜住所附近租下房子;有黑客组织在网络上宣称,娜塔莉亚曾经是“亚速营”的成员。
此前还有网络传言称,爆炸可能一开始针对的是杜金本人,但是杜金娜临时调换了车辆,最终自己不幸遇难。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杜金娜的遇害表示了哀悼,并且追授她英勇勋章;杜金本人也发表声明,表示杜金娜死于“乌克兰纳粹政权的恐怖袭击”,但俄罗斯人不会被击垮,凶手“血腥恐怖”的企图也不会得逞。
杜金娜是一个平民,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父亲杜金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作为一个学者,外界广泛认为他是普京的“智囊”。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在传杜金曾经是个“反华人士”,那是25年前他主张将中国东北西北纳入势力范围,这也是很多人主张“反俄”的理论依据之一。但那毕竟是25年前,叶利钦还在、普京还默默无闻,美俄关系很好,俄罗斯大国雄心犹在,加上当时“中国崩溃论、中国分裂论”甚嚣尘上,杜金当时只是一个“地图开疆”的愤青罢了,如今随着局势的发展,杜金再也没有提过当年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他的女儿都不应该成为暗杀对象,这次袭击毫无疑问是一次恐怖主义行为。这对乌克兰来说,策划这样的事件将是严重的形象折损,美国显然也想跟此事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切割。
袭击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在记者会上,被记者提问“是否知道幕后主使”,他的回答回避了这个问题,只是简单的描述为“乌克兰方面已经否认与该案存在关联,而俄罗斯一定会对该事件得出某种结论”。
其实他的回答可以套用在任何事件上,比如布查事件,“俄罗斯方面已经否认与该案存在关联,而乌克兰一定会对该事件得出某种结论”。美国和乌克兰都在竭力避免自己与杜金娜遇刺事件扯上关系。但是无论针对杜金还是杜金娜,这样的暗杀不可能让俄罗斯人感到害怕。这种政治暗杀行为只能进一步激发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且迫使普京总统扩大对乌克兰的打击力度。
媒体发现,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在过去一个月里为零;这场战争已经让欧洲非常疲惫,俄罗斯依旧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必然不是好事。
杜金娜遇刺案,或许将成为俄乌冲突的一个重要节点。但对于乌克兰人民来说,只会继续延长他们的痛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