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恐龙男爵”吗?|海岛上的恐龙(上)

在2003年上映的纪录片《恐龙星球》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生活在晚白垩世南欧的火盗龙波德被突发的海啸吞噬,在经历了海上漂流后,流落到海岛上的波德发现岛上生活的恐龙和大陆上截然不同,自己俨然成为了中生代的格列佛……海岛上的恐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科学史上又有那些相关发现和研究的故事?欢迎关注《海岛上的恐龙》(上下)系列!

提起罗马尼亚,大家可能会联想到中世纪风格的欧洲小镇、多情的多瑙河和酸甜的葡萄酒,而喜爱亚文化的朋友可能会立刻想到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正是吸血鬼传说的发源地:
十五世纪的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采佩什(Vlad al III-lea Tepes)由于嗜好对敌人、战俘甚至百姓施以穿刺的酷刑,留下了恐怖的名声;十九世纪末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正是以大公为原型,塑造出了近代西方神话传说里经典的吸血鬼形象。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距今约九千万年的晚白垩纪,今天罗马尼亚位置上的是一座座相接或独立的岛屿,这些岛屿上生活着恐龙大家族里一些最为奇特的成员。而得益于一位杰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这些动物和它们的演化故事才为我们所知。这位古生物学家就是弗兰兹·诺普乔,也被尊称为“恐龙男爵”。

弗兰兹·诺普乔·冯·费舍尔-西尔瓦什男爵(Baron Franz Nopcsa von Felső-Szilvás)1877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特兰西瓦尼亚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18岁那年,他的妹妹伊洛娜(Ilona Nopcsa)在家族的庄园内发现了巨大的化石,敏锐的弗兰兹把这些化石送到了当时在维也纳大学任古生物学教授的爱德华·休斯(Eduard Suess)手中。休斯经过鉴定确认了这些化石属于当时将将为人所知的远古生物——恐龙,进而鼓励弗兰兹去进一步探寻这些化石隐藏的秘密。
发现和研究的喜悦、前辈的赏识让年轻的弗兰兹坚定了研究古生物学的决心。中学毕业之后,弗兰兹进入维也纳大学开始学习地质学,并于 1903年取得了地质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发表了当年那些神秘化石的研究结果:一种叫做特兰西瓦尼亚沼泽龙(Telmatosaurus transylvanicus)的新恐龙物种,属名献给了他的家乡特兰西瓦尼亚。

在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发现古生物化石之后,把化石清理干净,运送到博物馆装架起来基本上就意味着研究的结束。
换句话说,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化石和奇形怪状的地质结构、来自遥远国家的工艺品、或是某种史前文明留下的遗迹一样,只是一种奇怪的“玩意儿”:尽管达尔文的演化论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但人们还是很难把化石物种和有血有肉的现生生物联系到一起。
但弗兰兹拒绝这种不求甚解的治学态度。他受过系统的比较解剖学训练,对于生物的结构比普通人要敏锐得多。在仔细研究了与恐龙亲缘关系相近的鳄鱼、蜥蜴之后,他开始尝试用研究现生生物的方式去探究化石隐藏的秘密。
他切开化石骨骼观察横截面,试图了解恐龙的生长模式;观察同一物种中特征不同的化石个体,尝试区分它们的性别;依据鳄鱼和鸟类会照料幼崽,他推测恐龙可能也有群居和照料幼崽的行为;他甚至大胆的支持恐龙和鸟类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这些极具前瞻性的研究在古生物学发展史上非常具有开创意义,弗兰兹也被后人誉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古生物学之父。

在他的研究中,弗兰兹注意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当时,恐龙的形象总是和“巨大”联系在一起的,而在他的家乡附近发现的恐龙化石虽然和那些之前发现的巨龙结构相似,但它们的体型却小得出奇。
弗兰兹命名的沼泽龙和英国发现的禽龙、美国发现的鸭嘴龙等体型接近今天的亚洲象的亲戚相比,其只有马匹大小的身材显得楚楚可怜;而他发现的另一种恐龙马扎尔龙(Magyarosaurus dacus)的大小只和今天的牛差不多,但它们却和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阿根廷龙、潮汐龙和巴塔哥巨龙等同属泰坦巨龙家族。
类似的例子还有微型的甲龙类恐龙鸵龙(Struthiosaurus transsylvanicus)等。这种神秘的现象一时把弗兰兹难住了。

最简单的解释是这些全都是未成年的恐龙,但弗兰兹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动物的骨缝已经完全愈合了——这是成年动物的特征,进而放弃了这个假说。
他转而研究起保存这些化石的地质环境,发现在埋藏化石的河道沉积层下方是富含浮游生物化石的海相岩层,在勾勒出河流沉积和海相沉积交界的位置之后,展现在男爵眼前的是一座大洋中的小岛。这座岛屿孤悬在九千万年前覆盖今天欧洲南部的古特提斯洋之中,而奇异的侏儒恐龙就栖息其上。

弗兰兹把这个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的岛命名为哈采格岛(Hațeg Island),在系统研究了这一地区发现的物种后,弗兰兹发现这些恐龙不光个头较小,特征上也较它们大陆上同时代的近亲更为原始。
弗兰兹由此提出了侏儒理论:这些动物的祖先或是在海平面下降时经过海床来到岛上,或是在山洪爆发时被冲到岛上;因为岛屿上食物的短缺,种群里只有体型小、食量少的动物能够存活下来,这样代代相传以后,原本体型庞大的动物就变成了侏儒。

弗兰兹的理论在20世纪初的学术界显得太过超前,尽管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诸如马达加斯加、新西兰这样的岛屿由于与大陆隔绝,往往会发展出独特的生态系统,但很少有人能把这种现象和亿万年前的恐龙联系到一起。
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生物学家从弗兰兹的理论里汲取了灵感,提出了更为完善的岛屿法则(Island rule);而随着从克里特岛上的小矮象、佛罗勒斯人到矮河马等一系列灭绝和现生物种的发现和研究,这个假说逐渐被主流科学界广泛接受。

在古生物学以外,诺普乔男爵还是一个文化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方面的专家,而他对家乡附近的阿尔巴尼亚地区感情尤为深厚——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由于地处山区,大部分阿尔巴尼亚人依然保留着几百年前的传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是个欧洲版的桃花源。
弗兰兹在取得学位之后不久就到阿尔巴尼亚进行了一次探险,而这次经历让他迷上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此后他多次重返阿尔巴尼亚,在采集当地地质学、气象学和民俗学材料的同时,也和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参与了当地的民族独立运动。这时的男爵俨然成为了阿拉伯的劳伦斯式的人物,欧洲学术界的阿尔巴尼亚权威。

但幸运女神并没有一直眷顾男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奥匈帝国被迫把男爵的家乡特兰西瓦尼亚划分给了罗马尼亚,弗兰兹也失去了他的俸禄、土地和庄园。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接下了匈牙利地质研究院院长的职位,尽管生活衣食无忧,但他一直被严重的抑郁症困扰。1933 年 4 月 25 日,不堪忍受的弗兰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56岁。
弗兰兹的故事以悲剧告终,但他对自然的热爱,他的求知理念和务实精神却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古生物学家;在今天的特兰西瓦尼亚,“恐龙男爵”是年轻人心目中家乡的骄傲,如果男爵泉下有知,想必会非常欣慰吧。
明天的罗马尼亚的恐龙(下)中,我们将介绍哈采格岛上奇异的新发现,请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history-forgot-rogue-aristocrat-discovered-dinosaurs-died-penniless-180959504/
2.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 A New History of Their Lost World by Steve Brusatte
3.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0/aug/09/matyas-vremir-obituary

科学审核:徐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鸣谢:感谢李天仪、罗玫、王丹丹提供修改意见
编辑:一星期
文章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原文连接:https://mp.weixin.qq.com/s/dmVg1LE2lngrcvXTXpmf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