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怎么办

想太多怎么办,我把我思考的按照模块记录下来。
一,从总体模块看:
1.你要意识到“过度思考”并不是真的在解决问题,而是精神内耗,我失眠很严重,尤其是独处的时候更是不由自主的烦躁。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开始沉下心来去想我为何烦躁,我到底在意什么?不断的自我暗示,不要精神内耗,要实事求是去解决问题。
2.和想法对质,检验非理性的想法
问一问自己:
A.我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依据吗?
B.这些依据是来自感觉还是事实?
C.我这样的推论合理吗?
D.这些想法是真实的可能性有多大?
E.其中有多少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
3.去灾难化
问一问自己:
事情坏到这个程度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最坏的时候我能否承受?有没有放法可以降低损失或者有没有备选方案让我进退自如?
4.心理预演(把精力放在事情上,放在如何应对和解决上面,先解决难度大的,由大到小,去消耗精力,不断联系放松。)
5.练习正念冥想(觉察当下的感受和想法,帮助我们不在陷在里面,积极的自我暗示,不要内耗。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还有美好在后面。)
6.积极分心(把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那些可以带给你积极体验的事情上。比如可以找要好的朋友一起玩或者去游乐园释情绪等,运动…)
二,职业工作模块
「1」择业要趁早
【1初始择业因素】1专业、2偏好,其中专业多在一无所知的时候填入的志愿,而职业偏好则后会根据“见识”增长和对“行业“深入了解”而发生改变,更成熟或更理智,从前喜欢的未必适合,而适合的也有可能难以满足生活,这就是也是我们想【2转行的原因】。其中部分人会通过【3副业】来缓解焦虑,但随着职业的发展,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去聚焦,早与晚,只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2」如何转更好
【1平稳情绪决策】尽早准备,避免在对本职工作厌恶至极下起草计划。
【2新职业发觉】从兴趣爱好里入手,一些不赚钱的技能,叠加后或许会成为足以谋生的新职业。比如摄影、连载小说和ppt,最后成为了博主等途径。
【3自我和解】从前匆忙做下的选择,选错也无可厚非,而如今“转行”不过是再次明确自己“喜欢”+“适合”的行为。
【4准备启动金】倒也不说会断收,而是转弯赛道后到手的钱,最好拿来再次投资,加速适应新行业,比如自我提升,关系维护。
【5周遭关系】对于那些需要给家用给伴侣或者父母的,需要提前设想好如何安抚亲密关系的情绪。另外目前支持你的人或许在你换了圈层后,态度会有转变,需要做好准备。
【对于学生】多实习,多试试不同行业和岗位,这是发觉自身优势的最好的场所。
三,情绪模块
1:在情绪崩溃之前,给自己洗个脑。我已经是一个优秀的大人了,稳住别失态,未来还有几十个亿的大买卖需要去做。不要冲动,不要发火,不要说气话,不要口是心非。
2:训练自己,多站在别人角度去想一想,这事是你会做的比他好吗?如果是你的家人做的,你会不理智的口诛笔伐吗?
3:原则是不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做到真性情的条件是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
4:说话的时候知道怎么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真实的想法,做到自己舒服,还能照顾别人的情绪。
5:说慢一点没关系,要想清楚了再说。
四,习惯和认知改变方面
1.有时候物质尽量清贫,精神才会丰盈,才能感受平常不能感受。
2.一个人无限的小,广大的世界才能像你展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3.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遇到问题要想一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才去实施。
4.人是群居动物,除了自己独处可以支配行为,其他一切交往都伴随着和他人的互动。在变化中不要让自己太被动,否则痛苦的就是自己。
5.节俭是一种美德,生活也可以尽量极简。把省下来的时间,金钱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6.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凡事要有一个度。
7.我自认为自己没有雄心壮志,也没有强大的事业心。对于自我来说,我发现自我越小,越能够明白人家在想什么,越能想清楚:一个人活着做不到为世界贡献价值,倘若能和自己和平共处也算是了不起了。
8.2022年,有一个想法,物质压缩精简,不再过度消费,甚至不去必要消费。吃饭也尽量少吃,甚至节食试试。在电子社交世界中尽量消失,生活回归原始,内外调整,想要变精致和安静,自救是唯一的途径,上帝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