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年谈判·下——万历援朝战争(七)

2020-02-07 20:53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无为畅玄


从秀吉那带回来的消息搞得中日双方都不好受。对于宋应昌来说,条件绝不能答应,但继续打,又钱粮不济,朝廷还在商讨撤兵计划。面对这种难题,宋应昌也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梗着脖子硬顶石星:“我官可以罢,兵绝不能撤!”日使内藤如安也是个老熟人,在平壤时和李如松谈判就被坑,这次出使明朝还是不被待见。之前沈惟敬上报的协议被认为不可信,徐一贯和谢用梓谈的条件又支支吾吾,不久之前日军还屠了晋州,这些事堆在一起让明朝方面根本不信任这个日本使臣,直接把他晾在辽东。

前线的谈判没谈完,撤兵计划倒是定了。虽然宋应昌坚持留兵一万六千,但是驻朝明军的开销实在太大,主和派占了上风。二十一年七月下旨:除刘綎、吴惟忠部七千六百兵,其他军队全部撤回。宋应昌只得奉旨,又派出沈惟敬和行长谈判,而行长仍要求明军继续撤兵,最终结果是只留下了刘綎的三千川兵。朝廷里看宋应昌也越来越不顺眼,兵部尚书石星一贯主和,而宋应昌谈,谈不好;打,打不走。十一月,宋应昌被撤职,朝鲜经略由主和派的顾养谦接任。

朝鲜经略顾养谦

顾养谦刚刚上任,明军指挥胡泽就把行长的手书抄件给了顾养谦。这抄件里的“和亲”两字让顾养谦生疑,而徐、谢两人却用蛮夷不懂中文,“和亲”只是平息争端的意思搪塞,但顾养谦仍告诫两人千万别再朝廷里说这两个字。为了议和顾养谦更在中朝两面下手。早在十月,作为蓟辽总督他就上疏撤兵封贡,在朝廷里引起争论。就任朝鲜经略后,顾养谦又给朝鲜方面写了封亲笔信,先唱红脸说朝鲜国土已复十之八九,王子陪臣亦已回国,明朝对朝鲜已经仁至义尽,又唱白脸说朝鲜粮草已尽,百姓以人为食,若继续作战必定灭国,不如学勾践卧薪尝胆。这封信在朝鲜引起了轩然大波,吵了数月才答应议和。十一月,因和议久置,日军又进犯安康县,明军救援损失二百二十四人。但二十二年正月,顾养谦仍继续上疏撤兵。万历不仅同意,还称赞顾养谦“有胆略”,驻朝明军越来越少,只剩下了个象征意味。八月,顾养谦上奏封贡事宜,表示贡道应从宁波,秀吉宜封为日本王,并让沈惟敬出使,要求行长退回日本。不过仅一月后,顾养谦也顶不住弹劾辞职,职务由蓟辽总督孙鑛接任。

朝鲜经略孙鑛

孙鑛刚就任,李昖上表就到了。十二月,万历终于下定决心,把主战派痛骂一通之后,召日使商讨议和条款,滞留辽东一年多的内藤如安在王公般的待遇中进了北京。待遇虽好,但议和条件却糊弄不了,明方和日方条件大相径庭:一、日军全部撤回日本;二、封秀吉为日本王,但不许朝贡;三、发誓永不侵犯朝鲜。内藤如安也是聪明人,明白置身何处,秀吉的条件全然不提,一口答应了明方条件。反倒是万历皇帝感觉进度太快,要石星和九卿科道等官会同翻译再次询问。十月二十三日,一场精彩的问答上演。

问:何故侵犯朝鲜?答:日本只求朝鲜代请封王,朝鲜先瞒再骗,不得已举兵攻朝。

问:既是求封,天兵救援只应归顺,何有平壤、开城、碧蹄三战?答:七月十五日战斗是没人告知天兵已至。而八月底本来早就和沈游击约定退兵,但天朝却不信任,发起强攻;碧蹄一战也是天兵的追杀,我兵也多有死伤退回王京。

问:后来为何退回王京送还王子陪臣?答:既听了沈游击说天朝准封,又听到天兵七十万赴朝才将王子陪臣并七道土地送还。

问:既然已退至王京返还王子,又为何攻打晋州?答:晋州之战不过是为了报仇,遇见天兵我军就退了。

问:既然报了仇,天朝又已许封,为何在釜山久驻不去?答:只要天使一到,马上撤军。

问:朝廷上议定的三条能保证秀吉答应吗?答:绝不敢不听从,我内藤如安立誓:苍天在上,我要是有一句假话,秀吉行长和我三人均不得善终,子孙不得昌盛。

问:秀吉为了代奏就攻朝,难道以后不会再攻吗?答:信长篡国被杀,若不是秀吉平定,日本百姓至今不安。

问:秀吉既然平定日本就可自立为王,为何请封?答:秀吉见信长杀了国王也不得善终,而朝鲜受封天下安服,所以来请封。

问:你国又有天皇又有国王,天皇是国王吗?答:天皇是国王,但已被信长杀了。

问:既然如此就奏请准封,回去报备秀吉撤兵回国、准备馆舍迎候天使,若礼节不周,仍不许封。答:等候天使已久,沈游击一到釜山宣谕,立刻撤退。

毫无疑问,都是乱扯。但万历不这么想,他觉得这是日本的诚意。于是秀吉被立刻册封为日本王,日方提供名录上的大臣也被一一册封。十二月三十日,以临淮侯李宗城为正使,都督佥事杨方亨为副使并赐一品官服往日本宣谕,沈惟敬同往。

使团行进极其缓慢,李如松用四个月从辽阳打到汉城,李宗城竟也走了四个月,并且刚到汉城就住下了,说什么都要等日军回国再动身。日方为了表示诚意先撤了熊川、巨济和苏津浦等地日军,但大军仍留釜山,李宗城也不动如山。八月,杨方亨先至釜山,李宗城仍稳居汉城。直至九月,在石、沈两人的多次催促下李宗城才终于抵达釜山,但在撤兵问题上始终僵持不下。

临淮侯李宗城

就在沈惟敬和行长四处走动之时,李宗城又闹出了一桩大事。这人是开国曹国公李文忠之后,本为纨绔子弟,有人吓他说:秀吉不想议和,只是想把你抓来辱骂。没想到李宗城竟被吓破了胆,丢下礼服印玺连夜逃了,只留下杨方亨来应付。这事让万历震怒不已,立刻下诏逮问。

二十四年六月十五,历经波折的使团终于在杨方亨和沈惟敬的带领下从釜山渡日,加藤清正等也开始撤兵。但在八月十二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在京都,秀吉的馆舍都被震塌,为此次议和蒙上了一层阴影。直到闰八月十八,杨方亨和沈惟敬在和泉堺浦登陆。

伏见城

二十九日,使团入住伏见馆舍。这一路上秀吉是摆满了排场,负责警戒的卫兵分列左右,乐队随使团一路鼓乐,周围的日本民众有像墙一样围观的,也有沿路跪着低头焚香默祝和平的。但在这热闹下却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刚到馆,朝使黄慎还没回过神,就被告知朝鲜王子没亲自来,朝使不许入见秀吉,这让他大为惊恐。

九月二日,杨方亨在前,沈惟敬手捧金印在后,立殿下受丰臣秀吉接见。不一会,大殿上黄幕拉开,秀吉缓步走出,两卫持刀肃立其旁,殿下群臣肃然。沈惟敬毕竟不是京官,没见过这种排场,吓得立马跪下行拜,杨方亨一看,也就跟着拜了下去。秀吉高兴了,大声慰劳两位使臣,但杨方亨不懂日语,把意思理解反了,张皇失措。在这尴尬的时候,行长出列道:“请使者行礼!”沈惟敬这才反应过来,把金印礼服献给秀吉,好不容易完成了赐印仪式。

这还不算什么,九月三日,一场最大的闹剧在日本朝堂里上演。在这天,丰臣秀吉成了日本朝廷里最大的笑话。

参考资料:

[1]柳成龙.惩毖录[M].朝鲜古书刊行会,1913

[2]川口长孺.征韩伟略[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3]万斯同.明史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茅瑞征.万历三大征考[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5]佚名.大东野乘·再造番邦志[M].朝鲜古书刊行会,1910

[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中华书局,2015

[7]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三年谈判·下——万历援朝战争(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