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传奇》第四部 三界归心(2022修改版)第二十九章 缘定西山(中)

感激各位朋友的祝福!我敬爱的那位老人家的病情已有所好转,愿佛祖保佑他尽快康复,与夫人同享福寿,偕老百年!

由于当初对思恩的身世设置,不利于后文的发展,所以,我对第二部大结局的相关内容作了修改。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把修改的部分贴在这里:
思恩的祖父李言,是太上老君唯一的兄弟,因为性格迥异,自幼与老君不睦。李言成年之后,娶妻郭氏,育有一子,取名李宗,此人便是思恩在仙界的生父。
李宗出生之际,李言已然得道,成为“太玄祖师”,执掌昆仑仙山。
只因生性耿直,李宗从不攀附权贵,虽已修炼万年,却未受封仙禄。又因老君与其父李言素来疏离,李宗也极少与老君来往。
三十年前,李宗途径蓬莱仙岛,被上古凶兽“混沌”重伤,几乎性命难保,幸得老君相救。
“还魂丹”虽属老君所有,可是没有玉帝的旨意,老君却不敢擅用,只能以“续命丹”救治李宗。以致李宗每隔五年,都要再服一枚“续命丹”,才能保全性命。
老君一生修道,膝下并无子嗣,李宗之妻“宁氏”为讨好老君,自愿将唯一的女儿思恩过继给他。
思恩为救父亲,自从住进兜率宫中,成为老君的“嫡亲”孙女,便时刻遵从他的训教,不敢有丝毫违逆之举。
二十年前,思恩投胎到八贤王府,便是老君的安排,只是下凡之后,前生的记忆已不复存在。然而尽管如此,仍旧无法逃脱“命运”的摆布。

第二十九章 缘定西山(中)
御厨借调开封府 思恩进香慈孝庵
虽然,因婚事悬而未决,展昭迟迟没去拜见八贤王。但他早在下凡之前,已命小顺子把瑶池家宴那日,镇元大仙所赠的两枚人参果化作一瓶琼浆,准备送去南清宫。
无奈昨日深夜,钟平奉玉帝圣旨,没收了他手中所有的宝物。幸好多日之前,思恩在仙界的生父李宗为感激小顺子的救命之恩,送给他一只万年首乌。否则展昭今日,不知该拿什么孝敬八贤王夫妇。
踏进南清宫后殿,展昭见八贤王端坐上位,恭敬拱手道:“参见八王爷!”

心中正自疑惑,狄王妃为何不在此处,身后已传来她的声音道:“玉儿,你回来了!”
展昭见她进殿,忙行礼道:“姨母!”歉然低头道:“两日之前,侄儿就回京了,因府中有事耽搁,至今才来拜见姨母……”
“无妨,无妨!”狄王妃欣慰笑道:“只要你平安回来,本宫就放心了。”
展昭和暖一笑,转眸看向殿外的小顺子。
小顺子躬身进殿,把一个长约两尺的红漆木盒呈给展昭。
展昭手捧木盒,含笑对狄王妃道:“侄儿来得仓促,未能精心备得礼物,唯有带来一只首乌。”
狄王妃接过木盒,打开一看,见盒中首乌竟有一尺多长,形态漆黑饱满,周身熠熠生光,不由惊道:“这是……千年首乌?”心想,传说此物不仅能乌须发、强筋骨,还有延年不老之效。
展昭长睫微动,笑着点了点头。
狄王妃摸着鬓角,笑道:“有了它,本宫就不会再生白发了!”将木盒交给贴身宫女,旋即坐在八贤王身边,扬手对展昭道:“你也坐。”
“谢姨母!”展昭微笑颔首,上前恭敬落座。
“你此次出京,可曾找到千秋教总坛?”八贤王问道。
展昭略一思忖,答道:“没有找到。不过,千秋教教主裴荣已潜入京城,如今化名柳玄通,藏在韩王府中。”

“柳玄通!”八贤王惊道:“他是千秋教教主?”

“王爷知晓此人?”展昭诧异道。
“此人曾用邪术摄取王妃的魂魄!”八贤王愤然道。
展昭闻言一惊,担忧地看向狄王妃。
只听狄王妃道:“本宫被摄魂之后,一直昏迷不醒,即便白玉堂冒险为本宫取回魂魄,也无法救醒本宫。若非思恩亲往大相国寺,求来一道护身符,恐怕本宫已然丧命。”
展昭暗想:“护身符虽能驱邪避难,却无法聚敛离散的魂魄,思恩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救了姨母?”凝神再一思索,心道:“莫非……是万年灵芝?”当下连忙问道:“公主是在何日求得护身符的?”
八贤王道:“就在本月初七。”
“初七……”展昭心想,思恩在瑶池境外向他讨要灵芝,正是初七那日。此刻他才明白,思恩当时为何那般忧急。原来,思恩宁愿被他误会,也不肯以实情相告,是唯恐连累他触犯天条。
正在沉思之间,又听八贤王叹道:“近日王府真是祸不单行。王妃方才复原几日,思恩却又病了。”
“病了?”展昭蹙眉道。

狄王妃心疼地道:“她本来好好的,昨晚不知何故,突然就昏倒了。”
“公主是何病症?”展昭问道。
八贤王道:“太医说,她近日太过劳神,以致伤了元气,唯有悉心静养,才能慢慢恢复。”
“本宫刚从洛神苑回来,”狄王妃对展昭道:“既然你来了,也去看看她吧。”

“是,姨母。”展昭当即起身,向二人告退。
洛神苑内,草木清幽,亭台寂静,只有玉石桥下的碧莲池边,不时传来白鹤的低鸣。来往于寝殿附近的宫女、太监也都放缓了脚步,唯恐惊扰思恩歇息。

“展大人!”守在殿外的小太监见展昭前来,连忙施礼道:“您是来探望公主的?
展昭望着寝殿,点了点头。
“不是奴婢不让您进去,”小太监拧眉道:“只是公主身体不适,昨日彻夜未眠,这会儿才刚睡下。”
展昭听到此处,不忍进去打扰,接着,又听他道:“而且……公主有命,除了王爷和王妃,今日……谁都不见。”
小顺子心中奇怪:“公主不是一直念着殿下吗?她明知殿下回到凡间,随时会来王府,为何不肯见他?”
望着紧闭的殿门,展昭默然一叹,正欲转身离去,却见新竹拉开殿门,匆匆走出来道:“展大人,公主请您进殿!”
展昭敛眸一笑,迈步走了进去,不料殿内除了新竹,竟然空无一人。
新竹关紧殿门,回身向他禀道:“公主不在此处。”
展昭与小顺子对视一眼,回眸看向新竹,但见新竹走向一面薄丝屏风,指尖触及屏风边缘,其中的画面便悠悠一晃,化作一扇金光环绕的白玉拱门。
展昭透过玉门,惊见一座万仞高山赫然立在彩雾之间,不禁问道:“这是何处?”

“此乃昆仑仙山。”新竹郑重答道。
“昆仑?”展昭神色一怔,转眸看向新竹,心想:“莫非她也并非凡人?”望着昆仑仙山,静静审视了片刻,感觉其中并无危险,于是撩袍跨入玉门。双足落地的一瞬,已然置身昆仑山中。
展昭放眼望去,只见山中松柏郁郁,修篁苍苍,奇花布锦,瑶草生香。空中时闻仙鹤唳,林间每见瑞鸾翔。心中不由感叹:“昆仑不愧是天下第一仙山!”看到附近杳无人烟,问新竹道:“思恩在哪儿?”
新竹遥指山巅,高耸入云的金殿道:“公主就在紫霄宫中!”

“紫霄宫……”展昭只知思恩的祖父“太玄祖师”李言乃是昆仑之主,不知他的宫殿名为“紫霄”,想到师父在武当的道观也以“紫霄”为名,心中倍感亲切,当即迈步走向山巅。
踏入紫霄宫门,新竹将展昭带进一间偏殿,便向他告退,和小顺子一同在殿外守候。
展昭一入殿内,心头便是一惊!只见斗大的“奠”字高悬供桌之上,四壁白烛凄冷,白纱拂地,浓重的香烛气息令人倍感压抑。
思恩身着素白纱衣,无力地跪在地上,怔怔望着桌上的灵位。
展昭走到供桌近前,惊见上面的灵位竟是思恩在仙界的生母“宁氏”,眉心一紧之后,回眸看向思恩,见她憔悴的脸上,满眼都是泪痕。

“思恩……”展昭轻声唤道。
思恩羽睫轻颤,抬眸看向展昭,本欲叫声“殿下”,可是话未出口,泪珠已潸然滑落。
“究竟是怎么回事?”展昭问道。
思恩强忍悲伤,低哑的声音道:“近来,山中常有妖魔出没,昨日晌午,一只青鳞巨兽突然狂性大发,肆意杀害生灵。我娘……为守护昆仑,被它……吞入腹中……”说罢,已泣不成声。
展昭见她这般难过,心知事已至此,任何劝慰之辞都无济于事,于是默默走近,跪坐在她身边。
思恩心中一暖,渐渐止住泪水道:“我爹拼尽全力,终于降服了巨兽,本想抛开它的肚腹,救回我娘的肉身,谁知……”紧握手中染血的残布,哽咽着道:“谁知,一团烈火突然从天而降,径直落在巨兽身上,眨眼之间,已将它化为灰烟……”

看到她悲痛欲绝的神情,展昭不禁想起十八年前,爹娘惨死之际,自己心中的绝望。深深叹息一声,看向她手中的残布道:“这是……?”
思恩微颤着五指,把残布交给他道:“这是我娘在打斗之时,被巨兽的利爪划破的衣角。”
展昭微蹙剑眉,仔细验看残布,发觉上面除了暗红的人血,还有一片诡异的银色。

“这是巨兽的血!”思恩语带愤恨道:“它身高两丈有余,龙头凤目,青鳞银血,”如水双瞳之中,闪出犀利的光芒道:“绝非凡间妖孽!”
展昭垂眸道:“你放心,我定会查出它的来历。”
思恩眼含泪光,感激地点了点头。
展昭把残布交还给她,思及昆仑山中尚有其他妖魔,扬声对殿外道:“小顺子!”
“奴婢在!”小顺子连忙走进大殿。
展昭道:“立即回瑜华宝殿,调派金甲守将,保护昆仑仙山。”
“殿下……”小顺子唯恐他擅自调用宫中守将会触怒玉帝,可在思恩面前又不便相劝,心中甚是为难。
看到小顺子的神色,思恩顿时会意,忙对展昭道:“殿下不必担心。我爹已赶赴太虚仙洞,恳请祖父出关。祖父法力甚高,只要略施法术,便能荡除山中妖孽!”
展昭闻听此言,当下放心不少,想到她回到南清宫,也难免遭遇危险,吩咐小顺子道:“让小狮王下凡,贴身保护思恩。”
“是,殿下。”小顺子躬身领命。
因府衙尚有公务待办,展昭无法在此久留,于是起身走向供桌,为宁氏上了炷香,须臾沉思之后,转身对思恩道:“你也别太伤心,令堂虽已仙逝,或许,还有望生还。”
“当真?”思恩望着展昭,如同望着暗夜之中,唯一闪烁的光芒。
跨出屏风中的玉门,展昭离开昆仑仙山,继而走出了思恩的寝殿。绕过蜿蜒的鹅卵小路,进入一座僻静的红亭,吩咐小顺子道:“彻查思恩生母的死因!”略一思忖,继续道:“另外,查查新竹的真实身份。”

“是!”小顺子道:“奴婢即刻就去!”
“包拯见过丞相!”
府衙花厅之中,包拯见王延龄到来,即刻施礼相迎。

“包大人!”王延龄含笑还礼,转身走到上位,请他一同落座,随即问道:“听说今夜子时,韩王要来府衙?”
“正是。”包拯道:“庞太师也会一同前来。”
“包大人的宝镜当真能让小王爷的阴魂现身?”王延龄问道。
“包拯在多年之前,已然用过此物,此物的确颇为灵验。”包拯答道。

王延龄见他如此笃定,蹙眉叮嘱他道:“此事非同小可,万万不能有失。”说话间,神情变得愈发严肃:“青龙贺寿之事刚刚平息不久,倘若‘阴阳宝镜’再出纰漏,恐怕明日一早,弹劾包大人的奏章,又会出现在龙书案上。”
“多谢丞相提点!”包拯拱手道。
“即使宝镜不出纰漏,包大人也不能掉以轻心。”王延龄道:“据老夫所知,庞太师对你的游仙枕,已然起了觊觎之心。”
“庞太师?”包拯微一诧异,问道:“莫非他想借游仙枕,去地府与庞昱重聚?”

“不错。”王延龄道:“今日一早,庞娘娘已然觐见皇上,求皇上下旨,命你将游仙枕送入宫中。”
包拯微一蹙眉,平静言道:“皇上深知此物危险,想必不会恩准娘娘的请求。”
“娘娘的请求,皇上已断然拒绝。”王延龄道:“不过,庞太师父女却不会就此放弃。包大人今后可要多加小心!”
“是,丞相。”包拯想到三宝惹来的祸端,叹息一声道:“小王爷被杀一案审结之后,包拯会将三宝封存,不再轻易使用。”
想到来此之前,八贤王的嘱托,王延龄向外扫视了一眼,问道:“展护卫不在府中?”
包拯道:“展护卫去王府拜见八王爷了。”

王延龄笑道:“他既与公主定下婚约,自当常去八贤王府。”眸光微转,顺势问道:“包大人准备何时让他和公主完婚?”

包拯听得一怔,面带为难之色道:“展护卫的婚事,本府不便过问。”
“包大人此言差矣!”王延龄摆手道:“展护卫父母早亡,无人为他操持婚事。包大人既是他的上官,又与他情同父子,为他的婚事做主,乃是理所应当。”见他迟疑不语,意味深长地道:“自从皇上下旨,赐他与公主定亲,至今已然将近一月,倘若大婚之期迟迟无法确定,岂不令礼部为难?”
虽然他并未明言,但包拯心中明了,真正为此事为难的,其实并非礼部。深思片刻之后,对王延龄道:“丞相放心,待展护卫回府,包拯定会劝他早日与公主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