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周热词 | 延迟退休

2021-04-14 10:12 作者:初心联盟  | 我要投稿


每周热词 | 延迟退休

原创 初心百科 



新闻来源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热词提取


延迟退休


定义: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


原因:

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这四个方面的考虑,“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意义:

延迟退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内在要求,势在必行。而在推进过程中,实行小步慢跑,改革节奏总体平缓,个人有自主选择空间,同时以系统思维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就是以最小成本赢取最大改革成效。



热词拓展


为什么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与之相对照的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1951年确定后,70年没有调整。因此,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

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如果退休年龄不作调整,意味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受教育年限增加

从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情况更为突出。


劳动力结构变化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在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如果延迟退休政策适时适度推进,开发利用好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

新闻来源:人民网

词条编辑:初心年糕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每周热词 | 延迟退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