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将”、“五子良将”和“江表十二虎臣”都是怎么来的?
在如今有关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以及相关作品的讨论中,“五虎将”、“五子良将”、“江表十二虎臣”都是经常会出现的组合名词。那么“五虎将”、“五子良将”和“江表十二虎臣”这几个词都是怎么来的?

自从《史记》成书以来,纪传体史书形成了将地位、人生和历史影响相近的人物编写合传的定制。单独列传的历史人物(皇帝除外)在史书中凤毛麟角,《三国志》中只有两位大臣有单独列传的待遇。

《三国志》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五位在季汉前期影响最大的武将放在同一列传中,即《关张马黄赵传》。《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五虎将”,后世便将这五人合称为“五虎将”。

《三国志》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名在曹魏前期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大将放在同一列传中,即《张乐于张徐传》。陈寿在该列传的最后评价五将是“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故称“五子良将”。

《三国志》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放在同一列传中,即《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陈寿在该列传中评价十二将是“皆江表之虎臣”。

于是后世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合称为“江表十二虎臣”或“江东十二虎臣”。而“五虎将”、“五子良将”和“江表十二虎臣”都来自于《三国志》。

正因为“五虎将”、“五子良将”和“江表十二虎臣”都来自于《三国志》,所以他们的排名也是按照《三国志》排的。因此“五子良将”之首是张辽而非于禁,赵云在历史上的“五虎将”中排名第五而非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