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P进近的小风险及我之所见
什么是RNP进近,说白了,就是使用GPS确定了飞机应该飞的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让飞行员解放出精力去监控飞机航径的一种新型进近手段。这边说一下RNP进近存在的风险点,源于设计,实际运行情况,以及飞行员对这种方式的不了解。
第一个风险点在于设计,其垂直剖面是由一点一线完成,点一般就是FAF点,线是飞机油门收光的状态下保持的下降剖面,这个剖面的设计存在缺陷,因为没有考虑建立形态的过程所需要的距离,如果飞机在最后进近的过程中遇到的是顺风,那么飞机速度根本减不下来,形态也放不出来。
第二个风险点,是源自运行环境和飞行员认知缺陷结合,在激活“在进近”模式以后,飞机会保证不低于剖面200ft,某种程度上这是好事,可以有效避免CFIT的出现,可是可是,实际运行中一定会让你在剖面上吗?在深圳上海北京这种大机场,几个方向进场过来的飞机,不可能让每一架飞机都严格在自己的剖面上,那管制有自己的要求需要下降时,会造成了一个小矛盾。
如何解决?
针对第一个问题,要么早点放形态,要么先用其他方式去干预,有一种方法,是说把FAF之前那个带有A的高度限制删除,就会让飞机垂直航径计算的起始点换成FAF前的某个点,可是可是,对于这种我们还不了解的进近方式,改变它的逻辑,不如用我们已经掌握的方法,早点下高度,放形态。
第二个问题,那也很简单,就是用其他的方式,先下高度,满足运行的要求,faf 前2海里,调定DA,接通VNAV,确认飞机在PATH上。
那么每一种程序都有其风险,我们作为操纵者,识别,干预,等待系统的改进,或者到某一天可以熟悉掌握这种有缺陷的方法。一句话,早一步把问题解决,不要把自己逼到会犹豫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