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6:童年与囚笼
国庆放假偶然去商场看到了一些孩子在一个小空间里活动,里面有蹦床和一些玩耍的东西。由于家人要在商场买东西,我就一直站在围栏那儿观看这些孩子玩耍。

牢笼
看着这些孩子欢乐的背影我才意识到现在的孩子已经和我们不一样了。我能预料到他们之中以后大多数都会比我们这一代的人发展的更好,但我又发现他们也失去了很多。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几乎很少有不去上兴趣班的,或是家长包办,或是自己对那些兴趣班感兴趣。这些孩子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牢笼之中,要想比别人爬的高,那你就是从方方面面追赶别人,超越别人。
我有一个同事提及他教育孩子的一些经历,他孩子的兴趣班从书法绘画到武术篮球,再到软件编程等等,用一个数据图形容就是“六边形”战士了。
可想而知同龄人要想比这样的孩子更优秀,那不是要更努力的付出,就是有着更优秀的天赋。
而在这牢笼里也有高低之分,有人爬的高,自然有人在低处。
我还有一个从事简单工作的同事她就说到过家里孩子的情况,由于自身经济情况不好,又置身于大城市,他们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带在身边。他们的情况就完全和我们那个年代一样,孩子依旧属于留守儿童。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我们的公司在三环,而他们的老家就在城市的边缘,只有短短几十公里的距离。
如果说那些在牢笼里疯狂内卷的孩子已经没有那纯粹的童年,而那些失去攀登机会的孩子则是真正的困于牢笼之中。
就如我上文说到的“留守儿童”,他们不仅被家庭束缚者羽翼,而他们自身也被更大的枷锁束缚着。这个束缚者他们的东西确是我们最常用到的东西——手机。
就在国庆加班时和同事说谈到她家的情况,她的几句话让我心底一凉。她的原话如下:
“我是想带着她们(她的两个女儿)两个一起在城市里生活的,可家里全家人都不同意,说这样我们压力太大。由于拗不过一大家人,我也就放弃了。”
我说:“现在不自己带孩子,孩子害怕是经常耍手机哦。”
“那不是,特别是我小女儿,每天都抱着手机耍,不学习。大女儿功课多,每天都要八九点才能做完作业,有时小的想问一下问题,大的也以没时间为由拒绝。”
我说:“那不让爷爷奶奶把手机给她们没收了?”
“怎么没有,可是她们爷爷奶奶说没收了手机她们就哭不吃饭。我看她(小女儿)一辈子也就只能那个样子了!”
当我听到她说“一辈子就那个样子了”我当时内心一颤,要知道这还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
可以想象“手机”对于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牢笼。
童年
时代变了,我之所以说现在儿童多多少少是处于牢笼中,是因为他们往往知道或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的探知欲不再高亢,他们也不需要无邪烂漫的童年。
现在的孩子由于长期看短视频,随口就能说出短视频里面的梗,他们不知其褒贬,就知道别人这么说,渐渐的自己这么说了。而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而以前的孩子往往更内敛,对未知的东西天然有着好奇心,即使做过的事情有90%对未来都是无用的,但那确是他们心里最美好的童年。

如果有一种色彩能代表童年,那它会是金色。因为我们童年就如太阳高升时金光璀璨,充满着无限希望。即使总有一天我们会没入茫茫人海,但在成年夜幕来临之际总会有属于自己金光一闪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