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件“1号球衣”是中老两国人民友谊的一个小小见证|志青春

2022-08-25 13:09 作者:中国青年志愿者  | 我要投稿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魏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


12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通过屏幕拍摄的中老铁路首发列车。(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去年年底,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铁路——中老铁路通车仪式的新闻出来后,孙伟的手机便响个不停。不断有老挝友人给他发来信息,分享激动和喜悦。这个好消息也再次唤醒了孙伟赴老挝做志愿者、并率领老挝国家男篮刷新纪录的那段经历。

        2017年,作为第九批赴老挝的中国海外计划青年志愿者,孙伟和其他几名青年志愿者一起来到老挝。曾有过职业篮球运动员经历的孙伟被老挝篮协相中,执教老挝男篮青年队。
        孙伟将中国和世界职业化男篮的先进技战术、科学训练方法引入老挝男篮青年队,很快球队成绩得到大幅提升。

孙伟(后排居中者)和队员们在一起

孙伟带领老挝队员进行训练

        老挝男篮青年队的成绩让孙伟在老挝篮球界引起广泛反响。当年7月,孙伟受邀出任老挝国家男篮主教练,并准备率队出征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运动会。无论是对孙伟还是篮球队队员来说,这都是一个挑战。

孙伟(左二)正在给老挝队员讲授技战术

        孙伟一边克服饮食、语言、住行上的不适应,一边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详细制定技战术方案,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那段艰苦训练备战的岁月,也让教练孙伟和老挝运动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孙伟(居中)和队员们在一起训练

        孙伟说,篮球在老挝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足球,但受限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挝篮球运动处于“业余化、公益化”的发展阶段。为此,他因地制宜地创新了很多训练方式:没有力量房,就用人叠人的方式进行肌肉训练;场地不固定,训练场没有饮用水,他就自己掏钱给队员买水。为了保证体力,他还经常找机会给队员们一起外出加餐补充营养。在一件件的小事中,大家的理解和信任越来越多,队伍的技术也磨合得越来越好。

        2017年8月29日,孙伟带领老挝国家男篮取得东盟运动会参赛历史上的首场胜利,使老挝国家队首次跻身东盟男篮前八,取得历史性成绩,在国际篮协的排名也随之上升。

代表着友谊的“1号球衣”

        就这样,“coach孙”获得了老挝所有篮球人的肯定,也在老挝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在孙伟回国之前,老挝国家男篮送给了他一件“1号球衣”,表达对他的感谢与敬意。孙伟说,这件1号球衣不仅是赠送给他个人的,也是赠送给中国广大的青年志愿者,更是中国和老挝人民之间“民心相通”的一个小小见证。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胡原诚(中国传媒大学)、龚婧岚(苏州大学)

音频来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

制图:李   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


这件“1号球衣”是中老两国人民友谊的一个小小见证|志青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