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变星类型和观测概要

2023-03-10 22:10 作者:濑粉必加葱_Y  | 我要投稿

概念解释:

1

.视场:

指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所能看到的天空范围。 视场代表着摄像头能够观察到的最大范围,通常以角度来表示,视场越大, 观测范围越大。 2.

视准轴:

望远镜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3.

出瞳距离

开普勒望远镜的匹配原理,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镜长=物镜像方焦距+目镜物方焦距。出瞳距离出瞳距离=镜长*目镜焦距/(镜长+目镜焦距)。 4.

出瞳直径

望远镜的出瞳直径有时候简称出瞳,由于当出瞳直径大于人眼瞳孔直径的时候,有些光线没有进入人眼被浪费,望远镜的有效口径就变小了。所以理论上望远镜的出瞳直径,不要小于4mm,最好能够达到5mm也就是42毫米口径,倍数不要超过10倍。

变星主要类型

1.食变星

一种双星系统,两颗恒星互相绕行的轨道几乎在视线方向,这两颗恒星会交互通过对方,造成双星系统的光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两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围绕公共质量中心运动,其轨道面差不多同我们的视线方向平行时,就能看到一星被另一星所遮掩(就象日食、月食那样)而发生星光变暗现象,这种星称为食双星或食变星。 2.造父变星

是一类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也就是其亮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因典型星仙王座delta而得名。仙王座δ星最亮时为3.7星等,最暗时只有4.4星等,这种变化很有规律,周期为5天8小时47分28秒。这称作光变周期。这类星的光变周期有长有短,但大多在1至50天之间,而且以5至6天为最多。由于我国古代将仙王座delta称作“造父一”,所以天文学家便把此类星都叫做造父变星。人们熟悉的北极星也是一颗造父变星。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变星的亮度变化与它们变化的周期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关系,光变周期越长,亮度变化越大。人们把这叫做周光关系,并得到了周光关系曲线。以后在测量不知距离的星团、星系时,只要能观测到其中的造父变星,利用周光关系就可以将星团、星系的距离确定出来。因此,造父变星被人们誉为量天尺。 3.金牛座T型变星

金牛座T型变星是一种不规则变星,光谱型为G~M型﹐典型星是金牛座T,金牛座T型变星和弥漫星云密切成协,并成集团出现,常构成T星协主要成员。 4.半规则变星

半规则变星是脉动变星的一类﹐分为红半规则变星﹑黄半规则变星和金牛座RV型变星三个次型。它们的光变曲线外形和光变周期均呈现很大的不规则性﹐平均亮度恒定或有长周期变化。半规则变星的周期大约从几十天乃至若干年。总光变幅可达3~4个星等﹐通常多为1~2个星等。 5.其他类型

伴生变星、自转变星、长周期变星等。

上图为超新星爆发。

能简单观测到的变星

1.猎户座 参宿四 2.双子座 双子座Eta 3.天琴座 渐台二 4.仙后座 策 5.英仙座 大陵五 6.仙王座 造父一 7.仙王座 造父四 8.御夫座 柱一 准备观测

明亮的变星:仅用肉眼+双筒即可(比如参宿四、大陵五、策、柱一)。 天文望远镜:15cm或者更大口径。 英仙座大陵五:一晚上即可以完成一个周期。 上AAVSO填表,提交数据。

变星类型和观测概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