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功 | 以组织的敏捷,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说「标杆学习」,是要学习如何成为超级组织?
- 因为学习标杆企业的背后,不是学某个人、某个产品、某个故事,而是学它的组织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什么的组织,可被称为「超级组织」呢?
- 你的组织能不能激活每个员工,让他们上班兴奋起来,甚至绽放!
如何看一个组织是否有力量?
- 就看它能否推动每个人的知识,从隐性到显性再到云端;如果一个组织的所有知识,都存在于个人头脑里,那这个组织能力就太弱了。
以上问答选自马成功老师,在中国标杆学习俱乐部主办的2019全球标杆学习高端峰会上的精彩发言。
马成功从2000年开始从事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的工作,已经这个领域深耕整整20年。从神州数码到李宁,再从万达到京东,马老师的行业跨度和企业实战,让他在组织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研究中,总是扎实领先又接中国企业的地气。心理学背景的他,更是将对人的研究、关注和关怀发挥到极致。
本篇,泰普洛小编精编了他发言的核心内容。在疫情之下及后疫情时代,马老师谈及的标杆学习、超级组织、组织生态、团队赋能等话题,对每一家组织甚至每一个团队,敏捷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将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01 标杆学习是培养管理者最好的方法
2000年我从中科院心理所毕业进到企业,经历过诸多不同的企业和学习方式后,我发现标杆学习是培养管理者最好的方法。
我在李宁的10天魔鬼行程
2005年我在李宁,我们安排了一个非常高端的培训项目,拉着李宁公司的领导班子,一共10个人,去日本韩国两周。去的不是体育用品公司,而是去丰田、三星进行标杆学习,顺便考察当地的体育用品市场。
在那两周,我是一个设计者和陪同者,整个行程可以说是魔鬼行程,每天只有3个小时睡觉时间。
白天安排行程,领着大家去看去学,学完之后晚上吃完饭,立刻领大家进行3小时时长的ORID复盘。
所谓ORID复盘,即焦点呈现法,对事实进行分析和感觉某一工具和方法:O实践-客观事实、R感受-客观反射、I意义-事实分析,D行动-基于事实的下一步行动。
结束后,高管回去休息,我把他们说的话要整理成文字,形成书面形式的总结。
就是这样一个10天的魔鬼行程,凝聚了公司核心团队的打法和信心,成为李宁后边连续性高速成长的助推剂,从04、05年的20多个亿营业额,到后来的近百亿。
标杆学习是学习组织如何打造出来的
标杆学习真的不是走马观花,我们设计这个行程,首先一定要知道学什么,其次是怎么学。
我们学这些厉害的公司,背后不是学某个人、某个产品、某个故事,而是学它的组织是如何打造出来的,我将其称为超级组织。
我们先看看组织是什么,很多员工对组织的若干描述中,含有这几个词:管理、控制、理性、限制、不舒服、不自由。
在这种环境之下,大多数组织其实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太觉醒,而是希望他们只用手和脚就行了,就像典型的福特生产线一样。
但在现在这个时代,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员工在组织里的成长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的觉醒,人一旦觉醒就会看到组织的问题。
因此,我这样定义超级组织:你的组织能不能激活每个员工,让他们上班兴奋起来,甚至绽放!
比如阿里的铁军,可以看到这些人是真的愿意上班,并且怀揣感恩,不愿意在家待着。感恩这个词,大家可能觉得很难理解,心里会想:上班我是在给公司做贡献,为什么我还要感谢这个组织?
但你会发现,优秀企业一定有这个特质,每个员工回顾自己成长的时候,都会感恩组织。
为什么呢?这里有个关键词,我把它称之为给力,就是一个员工如果没有组织的帮助,可能无法搞定眼前的事情;你之所以做成很多事情,其实是因为你骑在大象身上。
这就是组织对人最大的,也更快速有效的帮助。阿里背后的成功,除了这种力量的激活外,还有公司平台化的模式。
当一个组织能够做到为每个员工赋能助其快速成长时,员工就真的舍不得离开,也真的离不开这个组织了。
我们看一家公司时,要看它的赋能是如何做的,这对每个组织都有借鉴意义。如何借鉴呢?

超级组织案例:国内标杆企业——网龙公司
这家公司为了让员工热爱上班,真的是不遗余力。它建立了一个仿造《星际迷航》电影里面企业号飞船,在大海边做了总部大厦,办公楼有一个环绕的湖。周末时,员工在公司加班,家人就在湖边玩耍。
在整个楼的中间,有非常大的游泳池,30米的高台,完不成任务时一个个跳下去。还有个拳击擂台,凡是有矛盾的部门派最强的选手上来打一场。最有意思的是,在楼中间有一个完整的真恐龙模型。
我想这样的环境,是一个组织对每个员工最大的支持,我把它称之为硬件。
还有一个是软件,那软件是如何在内部推动每个员工愿意上班、愿意做贡献呢?
网龙公司内部有个APP,像大家知道的OA一样,它就是靠积分推动员工不断做贡献。你只要登录一次就给你发30积分,并且给你3朵花,你送出去一朵花你得10分,获赠者也能得10分。以此推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打破部门之间壁垒。
上课有分数,回答问题有分数,抢任务也有分数。每够6000分就拥有一次抽奖机会,最关键的一项5万元,后台设置好一年两个名额。
这样,每个员工都会觉得这5万元奖金,万一是我的呢?所以,每个员工上班就是在挣分数,以此换取抽奖机会。
抽奖完之后6000分清零接着跑。所有分数会沉淀下来形成总积分,再换算成星级,做成胸卡放在胸前。这就是勋章,会让员工感受到深深的荣誉感。
公司创造多个维度来激活员工的意愿,这里面好玩的也越来越多,员工参与度也会原来越高。当然,软件硬件双管齐下后,员工一定不愿意离开你,也离不开你。

02 向自然界学习:打造「生态型组织」
谈到组织,我们要理解一个话题:
什么是生态?
达尔文研究物种起源时,发现了珊瑚礁效应:只要有珊瑚的地方,周围的鱼类一定越聚越多,大约40%的鱼类种类都会在珊瑚礁周边发现。
是因为珊瑚礁漂亮吗?
研究发现,其实有有两个原因:珊瑚礁本身就是挑环境的物种,它领投其他鱼跟进;并且珊瑚礁有一种钙化物质,会让死去的鱼保存更长。鱼越多,养分就越多。鱼活得越好,珊瑚礁也活得越好,这种共生关系,就是生态。
珊瑚礁生态最开始的初心,就是珊瑚礁要有一个想法: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我经常看到企业部门之间相互斗来斗去,这都不叫生态。生态的逻辑是:我的存在,让别人活得更好的地方是什么,让别人离不开的地方是什么。
所以,现在不仅要学标杆企业如何做,还要学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这种模式下,如果你能做成珊瑚礁的模式就是平台。根据我近5年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验来看,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快速颠覆传统企业,是因为在组织模式上已经从竞争的企业关系,进入到共生的平台生态模式。
如何你的组织是一个封闭的、竞争型的组织,对周围的资源是掠夺性的,那就活不长久,你必须围绕平台共享开放的模式来打造组织。
动态知识管理
如何看一个组织是否更有力量?就看它能否推动每个人的知识,从隐性到显性再到云端。如果所有知识都存在个人头脑里,那这个组织能力就太弱了。
最需要做的是什么?让员工边工作边把头脑中的经验显性化,变成个人文档的PPT、话术、工具表单。最好的培训不是上课,而是在业务会议中不断推动经验的显性化。
当形成一定体系化时,将其上传到组织内部的云端,进而形成人人可调用的知识平台。这样,每个员工拜访客户时,就不用单纯靠自己的电脑解决问题,而是连着一个组织的系统和大脑,随时帮助解决用户问题。
你以为抖音只是娱乐工具吗?其实它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没有抖音之前,想要拍出有动画有音乐有笑点的视频,只有专业级选手才能做到。但抖音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抖音用显性化工具,让人能够把隐性的东西,极易展现出来,传播出去。
没有抖音之前,想要拍出有动画有音乐有笑点的视频,只有专业级选手才能做到。但抖音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抖音用显性化工具,让人能够把隐性的东西,极易展现出来,传播出去。

5年前在京东时,我们做了一个京东TV学习平台,也是短视频模式。最开始是提供一个教学片:5分钟教你用手机拍Know How,然后还找专业选手做一些教学视频放上去,激发大家更多地传播。
我们发现短视频在内部员工中传播非常广,因此我们做了一个平台,鼓励每个员工用手机把工作中的小诀窍录下来上传,靠点击给奖励。不到2年时间,就有2000多个视频传上去。
在组织里,最值得打造的不是个体,因为个体的成长已经社会化,微信、得到、樊登读书都可以为你的个人成长提供帮助。
因此,当下最值得打造的是组织,也就是把铁打的营盘打造出来。员工也会因此觉得组织很给力,会对你心存感激。
“得到APP”内部有一个例会模式,会把会议内容逐字放到网上全网公开,所有用户都可以收听,从2016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做了两年多了。
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300名员工不用到会议室开会,也能够听到创始人每周的例会;后面放到得到平台让所有用户看,用户边偷听例会,边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其实就是让员工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鼓励用户一起来打造产品,这其实也是组织开放的核心目的所在。

03 未来需要的是赋能型的敏捷组织
现在的组织结构跟以前不一样,有一本书叫《赋能》,一位美军司令官写了美军的组织变化,从“层级汇报”模式,变成“总部平台+特种部队”的模式。
总部平台在航空母舰、五角大楼里提供全球化的卫星数据,真正干活的就靠十几人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和总部之间互动是,特种部队往往把总部平台当作合作伙伴,根据总部的信息,自行决定如何执行。
这个模式在华为已经做了8年,任正非8年前就提出:「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要让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呼唤炮火」。这种组织模式在失控的世界里应该是王道,只要混乱,就必须采用“游击队+总部平台”的模式。
我们要去研究这样的组织,要去对比看看我们自身的企业应该如何转变。
小前端特种部队的模式,一般是6到12人,包括爆破小组、突击小组、狙击小组,通信兵、指挥官。这是一个多兵种构成的小团队。
如何在组织内部构建生机勃勃的生态,推动组织内部之间各种各样的连接呢?
以海底捞为例。海底捞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很多人说是服务。我多次研究海底捞,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创新机制。
海底捞为了让店员参与创新,设计了极简方式,让每个店员用20个字表达看到公司要改进的问题。一旦被评为有价值,店员就会获得50块钱的创新奖励。
这种机制让员工很容易就参与到组织创新的工作中来,海底捞有时一年奖励的创新点就达几千个。
维珍的创始人理查德对超级组织有个定义:「栽培员工,让员工强大到足以离开;对他们好,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
这就要求你的组织强大且有吸引力。
未来,需要的是赋能型的敏捷组织
未来,赋能型的敏捷组织,不再需要包打天下的大英雄来担任领导者,而需要园丁式的领导者,他们擅长的是浇水、除草、防止病虫害等等。这些园丁式的领导者做的更多的赋能、培养组织氛围、塑造企业文化。
说老实话,这样的组织模式,对于团队成员和组织领导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对团队成员而言,需要逐渐进化成高度自觉的人:要管住自己的ego(自我),做到进退自如,知道什么时间要争先,什么时候要居后。就像一个卓越的球员一样,脑子里想的是全队进球而不光是自己进球。
这是不是标准太高,太以完美主义来要求人了?也许有一点,但仔细想想,卓越球队的球员不都是这样吗?
对领导者的要求就更高了,既要有船长的方向感,又要有园丁般的利他精神和耐心。领导者关注的更多的是团队的成功、全局的成功,而不是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要真正炼成赋能型组织,即由大量小团队构成的大团队,不是简单地把大组织划分成一个个小团队就OK了。要真正建成高度互信、相互依赖、有效赋能、敏捷执行的组织,团队成员和各级领导者都需要持续地在“事上练”,以达到高度自觉的境界。
泰普洛领导力简介:
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以「唤醒组织潜力 赋能企业领导者」为使命,汇聚数位有国际化背景的资深顾问和实战教练,依托CPI人才测评、人才盘点、企业定制化内训、高管教练、内部私董会等业务组合拳,为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人才发展和领导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