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露

2021-09-07 07:42 作者:漱月鸣笛  | 我要投稿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在公历每年的九月七日至九月九日之中的一天,白露中的露指的是露珠、露水,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渐渐转凉,夜晚水汽凝结,清晨时分,会在地面或叶子上液化形成水珠。此时,太阳黄经达到一百六十五度,斗指癸。


    白露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节,夏季风和冬季风将在这里激烈的邂逅,此时,也代表着暑天基本结束,秋风在降温的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水分蒸发了,所以,白露之后,天气也逐渐干燥起来,并且昼夜温差也比较大。


    白露时节收清露是民间的习俗,《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多时,可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



白露三候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初候,鸿鴈来


    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此候相对应雨水第二候的“鸿雁北”,秋天时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



  二候,元鸟归。


    元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元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此候对应于春分第一候“元鸟至”,燕子春去秋来,于秋天自南方飞回北方。


    “鸿雁来”、“鸿雁北”与相对“元鸟归”、“元鸟至”,鸿雁在白露由北方南来,而燕子则开始南飞乃阴阳之气互相交换。



  三候,群鸟养羞


    叁人以上为众,叁兽以上为羣,羣,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这里指的是群鸟储存食物过冬,同时许多鸟都有的换羽行为,开始换上丰满的冬羽,准备迎接冬天的来临。


民俗活动


喝白露茶


    旧时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习俗。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甘醇清香的味道。而且家中存放的春茶此时已经所剩不多了,白露茶正好接上,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酿米酒


    湖南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白露酿酒的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用糯米,或其他五谷酿成米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为“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古时即为贡酒,盛名远播。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也有白露节气酿米酒的习俗。




白露养生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打赤膊容易着凉。若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会因着凉而免疫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热、咳嗽、支气管炎等。



    注意调整饮食,谨防秋燥。白露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秋季主气为燥,这个时候容易出现ロ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皮肤干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由于燥导致的鼻腔出血。


    此时在饮食上应多吃梨、枇杷、番茄、芝麻、蜂蜜等柔润食物,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饮食勿太咸,补维生素,养阴润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哮喘患者不宜吃得过咸。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的变更时,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


    另外还要注重补充维生素,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气候,具备了秋季最明显的干燥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


    进入白露节气后,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一般昼夜温差在十摄氏度左右,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摄氏度,可是夜晚会下降至二十摄氏度。受温度的影响,白露节气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一层水滴,所以称之为“白露”。


    阴雨天气多虽多,各但地强度不一,华南地区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白露节前后常有一段连续的阴雨天气,而且华南地区的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





白露佳作欣赏


白露八月节


〔唐〕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创短篇


米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现代米酒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前两段摘抄自网络)


    要制作出一碗美味的米酒,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心对待,从挑选原料,制作过程,品味成果都值得细细感受。


    首先就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糯米和甜酒曲。要挑选晶莹剔透,颗粒饱满,色泽润白的糯米,再来一包五毛钱的甜酒曲,简简单单的材料就能开始我们的美味之旅。


    然后将糯米淘洗,浸泡,让每一粒糯米吸饱水,为之后的发酵做足准备。起锅烧水,待水烧开,放入白胖的糯米,不停搅拌,让糯米粒在水中翻滚起舞,煮到随意拈起一粒糯米都能轻轻碾碎即可出锅。


    连米带汤全部舀出,控干水分,放进蒸笼里,再回到锅中蒸二十分钟。时间一到,打开锅盖,稍微晾凉些许,便可凭着自己的感觉,往糯米表面均匀地洒上一层甜酒曲,然后开始搅拌,由于糯米的粘黏性,此时必须充分搅拌,让糯米粒和甜酒曲充分接触,以便更好地进行发酵,搅拌过程中也可以放少许凉开水。


    最后找一件能容下搅拌后的糯米的陶器或瓷器,要能稍稍留有多余空间,(最理想的容器便是陶器或瓷器)把糯米倒进去轻轻拨平整,用干净的旧报纸或其他书籍纸盖紧容器口,再将容器放进布包里封好,以免落灰,找一处不太通风的地方,放置48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等待时间馈赠的美食的过程是幸福的,在这48小时之内,每一粒糯米都在努力发酵,酒曲中的根霉菌将糯米中的淀粉等物质分解转化,根霉菌和时间改变了糯米的一切,等打开封口便就是美味的米酒。


    关于米酒的食用,我力荐两种搭配食用方法。一是将白糖融化在水中,再加入米酒,浸泡一段时间,浸泡的这段时间可以放入冰箱冷藏,此搭配称为甜白酒。二是准备半碗甜牛奶,将冰镇过的米酒放入其中,搅拌后即可食用,此搭配称为奶白酒。


    需要注意的是,用来存放糯米发酵的容器最好使用陶器或瓷器,不得沾有油腥,洒酒曲时,或多或少都无法成功酿制,搅拌不均匀也会导致糯米发酵不均匀,从而影响口感。


以上内容参考书籍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唐诗》


《宋词》



原创图 : 安以默


题字 : 曲径通幽


原创短篇 : 赑屃


(文章内容由赑屃自网络或书籍收集、整合)



白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