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知】米诺的偶像感
《国际米诺学杂志》创刊特辑 2023年第1卷第1期
作者:Rebuloc
单位:巴黎米诺学研究所
一直以来米诺都是争议人物,喜欢米诺与讨厌米诺的观众都有极化的倾向。其中一个令人争论不休的话题是:米诺究竟是不是个合格的偶像。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笔者主观视角下的论述。
如果从什么是偶像,什么是偶像感入手恐怕会遭受到非常多的争议。不过虽然“偶像感”的定义往往模糊不清也并不存在所谓的“官方定义”,但基本所有的偶像厨都会同意偶像是激发人向上动力的存在,这是一个受到公认的偶像特质。米诺也曾不止一次在直播中表达过加入EOE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展示自己的来给观众带来正面的影响,并且为此她最初尝试直接在直播中分享自己的价值观,获得了米指导的荣誉称号(《运营部在,小播一会儿》)。因此我们也容易得出结论:米诺加入EOE的初衷是契合偶像这个职业的激发人向上的特质的。
不过显然的,米诺成为偶像的目标和受众的实际感受并不是一回事。由于感受是很主观的,接下来笔者也将从个人视角详细探讨如何能够体察到米诺的偶像感。
围绕米诺的主要争议点在于她的某些行为是否符合偶像的标准。比如说怪话、炒作、玩烂梗、与队友互动是否具有分寸感等等。某种程度上讨厌米诺的人在讨厌些什么是不难理解的。想象有这么位个同学或同事,他/她总是说一些让你感觉在炫耀学识的话、让你感到在阴阳怪气的话、让你感觉品位很低的话、让你感觉在欺负朋友的话,这样的印象往往会使得观众抗拒接触,这种基于第一印象的抗拒会形成晕轮效应(Halo Effect),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观众从米诺身上挖掘到闪耀品质的可能性,更遑论能够从她身上获得激励感。
然而,同样的行为同样也可以解读为米诺知识面广、说话幽默、雅俗共赏、和朋友关系密切百无禁忌。这些印象通常与个人经验是息息相关的。在此我们看到了从个体角度对米诺行为的任意(Arbitraty)解读是完全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能有效衡量“偶像感”的标准。更加完全不足以构成说她偶像失格的理由。
大部分的三次元偶像都是经过商业包装的,由于距离的存在和大众媒体的筛选,粉丝观众只能看到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而米诺作为偶像而言“人味”太重了。她基本是毫不避讳地暴露自己的各种特质,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撇开米诺提供的直播产品质量(因为这和“偶像感无关”),单论她的性格,米诺确实远非完美(谁又不是呢?毕竟金无赤足)有很多她固有的性格带来的所谓“缺点”,但没有一项能够摧毁其树立的正面的形象。比如心直口快说一些不能说的、弄哭过队友的黑历史、不顾及别人听不听得懂说一些奇怪的梗(但笔者听得懂……笔者电波对上了是这样的)。但同时米诺的进步和闪光点更是应当被看到的。首先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直播中分享自己的反思。米诺经常在直播中分享自己的反思,分享自己的困惑。米诺不是个固执的人,可以看到她不断地在调整自己的风格,根据反馈对直播做不同的尝试。米诺也不是没有自我,她有自己的坚持,她希望自己的理想主义底色不要被生活磨灭。她的歌力和舞力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这点在新团曲以及新衣回上都已经被完美证明了。她高效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学法语(从Très bien经典口语都无法正确发音到现在Bonne nuit可以正确发音)、画画、看番看电影、看书、写诗,还要工作。还能写出感人的真情实感文字表达。这很难不让人感到敬佩。上述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忽略的闪光点。基于笔者对于V圈与偶像行业有限的知识,安米诺似乎是V圈甚至从二次元到三次元偶像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以上是笔者对米诺偶像感的理解。有时候米诺像是热血少年漫的男主角,有点天赋,但是也有缺点,经历了一些挑战和挫败后开始成长。祝愿她以后获得更大的成长,这个热血少年漫我们会一起追下去吗?
(原载于《癔欧癔巴黎》,有删改)
参考文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