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代历史简述》(十一)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2)

2023-01-20 22:46 作者: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 我要投稿

思考: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那么统治者是怎样强化自己的统治的呢?辽,西夏、金与宋朝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元朝是如何建立与统一全国的,又实行了哪些制度统治全国的呢?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与对外交流又有怎样的发展呢?







辽与西夏的统治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辽景宗和辽圣宗在位时期,辽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1038年,党项首领元吴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

      北宋被金灭掉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南宋与金的对峙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他就是金太祖,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金太祖效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实力迅速壮大。

      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惊慌失措,把皇位禅让给宋钦宗,然而宋钦宗更是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几乎所有皇室,妃子和大量的财物都被掠走,这就是“靖康之变”(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故称“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拉牌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郦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大致和岁币性质一致。),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世祖年号),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1162年宋孝宗受禅,励精图治,发动“隆兴北伐”失败议和,随后大力发展内政,南宋国力有所增强。1189年、1194年光宗、宁宗受禅,韩侂胄夺权,开庆元党禁,发动“开禧北伐”。随后史弥远诛韩擅政二十六年。1233年,宋理宗亲政,早期任用郑清之、史嵩之实行整顿改革朝政的“端平更化”,对蒙战事积极,中后期重用奸臣丁大全、贾似道。宋度宗即位后专事享乐,安于现状,国事衰落。


两宋经济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的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重人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天推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 加。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 亏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宋代定窑瓷器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名画的代表之一,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船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海外贸易图     三佛齐,古国名,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渤泥,古国名,故地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一 带 。   麻逸,古国名,故地在   
今菲律宾民都洛岛。阇婆,古国名,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一带。
占城,古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 。 真腊,古国名,即今柬埔寨。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本文为两宋、辽、西夏、金时期的部分内容。



本文希望能给阅读者们带来一定帮助。

本文仅供娱乐阅读或一定的参考。

本文可能会有错别字、遗漏内容或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给予纠正和留下宝贵建议。也可私信up主  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中国古代历史简述》(十一)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