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P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大放送!还愁搞不懂?(第二部分)

2022-04-14 13:34 作者:这门虚锁  | 我要投稿


概述:

找不到上一份复习资料的同学可以去找 第一部分CV15167802

Chapter 18: Factor Market

在supply 中,什么决定了production?最重要的三个决定因素是Labor(人力),  land(土地),  capital(资本)至于entrepreneurship在这里不会太深入的探讨。有些同学可能会搞混capital和land的关系。其实举个例子就清楚了。

假设有一家老八汉堡厂,product是老八秘制小汉堡。Labor在这里就是生产秘制小汉堡的老八

Land是生产秘制小汉堡的场地(也就是厕所)

Capital是汉堡厂里的面包机,秘制酱料机等

 

土地资源的特征主要是它的位置不动性和持久性。

资本则是在土地资源上建的机器,厂房,和设备。

 

他们分别对应的是:

Labor 对应wage

Land对应rent

Capital 对应 interest

在这个chapter中,主要讨论的是在PCM的firm中对于factor of production的需求量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derived demand

所谓的derived demand意思就是所有对于factor of production 的需求都来自另一个市场对于product的需求,也就是说因为有人对于汉堡有需求,老八汉堡厂才会对于生产用地,生产机器,和人力有需求。

  

Labor Market

上图中展现的是两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右图中便是labor market。不同的是,图a中的supplier在图b中变为了buyers。而对于labor market的研究主要和需求量和工资的平衡点。

在研究labor market时分为demand和supply来研究。

 

而作为需求者的公司来讲profit maximization一直都是目标。Labor market中因为derived demand,所以作为buyer的公司还是只考虑如何使得在市场中赚到最多钱。而决定profit maximizing point则是由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VMP)来决定,同时VMP就是labor market的demand curve。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能知道VMP就是marginal product的价值。因此VMP=MP*P

 

在上一份复习资料中就有讲述关于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以及production function在这里是同样的概念。所以在一个firm的图像中可以看到VMP是一根斜向下的线,随雇佣量的增加而下降。

至于supply就比较简单了

Supply curve体现的是workers的trade-off between leisure and wealthiness。书上写的挺长也挺复杂,不过其实就是用opportunity cost解释了一个常识问题。就是说更高的工资会促使工人更卖力地干活也就出现了一个向上倾斜的图像。

 

与Chapter4的内容接近,labor market的supply和demand curve的移动也在考量范围内。

 

Demand curve的变动主要由以下三点决定:

1. Output price 在上文中说过VMP=MP*P因此P的变化改变VMP也就是改变了demand curve

2. Technology 同理,technology改变MP也就改变了demand curve。但是technology是个特别的东西。它带来的影响并不确定。有两种Technology的变革,分别是labor-saving和labor-augmenting。其中,labor-saving类似于完全替代人工的廉价机器人,像全自动化流水线就不需要太多人力。而labor-augmenting则类似于高阶的工具比如电钻的出现让人工的MP上升也就让需求量上涨。

3. Supply of other products 同样是改变MP。比如打螺丝的工人需要有足够的工具才可以拥有高的MP,而工具的供应量太低则会造成VMP的左移。

 

Supply curve由一下三点决定:

1. Taste 潜在工人对于工作类型的喜好决定某一种工作的劳动供给量。比如现代年轻女性更加愿意去上班而不是做全职母亲,因此在劳动市场的supply上升了。

2. Alternative opportunities 当一个电子厂的年轻人发现隔壁老八汉堡厂的工资给的更高于是就跑到隔壁去了,这时电子厂的labor market中supply就减少了。

3. Immigration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批的人移民到了X国,但是他们去到了也得干活才能吃饭,于是X国的labor market的供给量出现了大幅上涨也就是supply curve右移了。

 

正如上文提到过的对应关系,Land对应rent,capital对应interest。这里只需要稍微看一眼这两个market的图像,不需要太多拓展和深入(因为不考这么多)

 


 

Monopsony 

和monopoly很像只是倒过来变成单个买家。这个点最常考也最常错的就是图像中找wage和quantity

 

这图给了三条线,Marginal factor cost(MFC), Supply, demand(MRP)。很多同学一直搞不明白到底在哪里找wage和quantity,但其实很简单。本质上来讲就是所有找quantity都去找MB=MC,这里MFC类似于MC,MRP类似于MB,于是就是找这两条线的交点。至于wage在哪里找有一个特殊的找法。既然给了三条线,quantity用了MFC和MRP,那么第三条线肯定放在这里还有用,于是wage就是在第三条线也就是supply上找了。

于是wage=Wm, quantity=Lm

 

那么既然知道了factor market的图像与性质,那么一家公司又该如何决定各种factor之间的平衡呢?

 

于是我们就要研究Utility

 

Utility在曼昆的微观经济理论中没有提到,但是是会在AP里考到的。

那么什么是utility呢?本质上来讲utility是一个产品带给拥有者的满意度(satisfaction)和 usefulness不一样,utility更加主观。比如一个青花瓷的古董花瓶,你说它useful吗?除了插个花,摆个样子也没啥别的用处。但是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说这花瓶可是至宝啊,因为它带给收藏者的satisfaction很高于是有一个高的utility。

为了研究utility,经济学家还发明了一个叫utils的单位

 

但是,几乎所有东西的utility都是会随着拥有量而改变的。这是因为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所造成的。听名字可能还不能直接get到原因,但是举个例子就懂了。

还是我们熟悉的老八和他的小汉堡,你很饿的时候买了第一个,那叫一个香啊,恨不得把盘子都啃了。吃完第一个再买了一个,你没有一开始这么饿了,但是介于味道不错你还是吃的很欢。你感觉两个吃完还缺了点,于是又买了第三个。这下可好,第三个又太多了点,吃撑了。这一系列操作下了可以得出在吃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汉堡的时候marginal utility越来越低最后还变负的了(吃多了伤害了你),也就体现了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的理论。

 

而total utility则会是呈现一个开口朝下的类似抛物线的形状

 

那么作为买家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会如何做决定呢?

经济学家将研究对象设为纯理性的(rational),有明确偏好的(preference),只有有限财力(budget constraint)的买家。

 

经过研究发现最佳的购买方式会遵循utility maximization rule

在这个rule中,consumer will balance the margin and reach consumer equilibrium。书中的原话是这么说解释的:

To maximize satisfaction, the consumer should allocate

his or her money income so that the last dollar spent on each

product yields the same amount of extra (marginal) utility

 

为了更好的理解先要定一个比较容易计算的量化单位,也就是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MU/P)这个值在找consumer equilibrium时很方便。

 

用MU/P来解释一遍上面的解释内容的话就是:

假设你只会去买老八的汉堡和小鸟伏特加。你买的商品带来的marginal utility比上它的价格就是MU/P,所以只要最后买的小汉堡的MU/P=最后买的伏特加的MU/P就达到了utility maximization。

几乎每一题中MU/P相等的点都不止一个,但是之前提到过一个前提就是budget constraint,也就意味着在这个条件下只有一个MU/P相等的组合会花完所有的钱,而我们找的就是那个点。

 

如上图那样,考题几乎都是这样的表格,大部分时候不会给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的数据,要自己通过别的算出来(但是还是比较简单的)

Budget constraint是10美元。我们发现有A1+B2,A2+B4,  A4+B5,和A7+B6这四个MU/P的相等点。在A1+B2中买了1个A ,2个B加起来就是1+2*2=5,还没花完10块钱。A2+B4买了2个A,4个B加起来就是1*2+2*4=10,正好花完所有剩下的就不用看了肯定超过了预算。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个办法,虽然比较慢但是学了对于其他题型有帮助

如上图所示,我们每次在二者之间做选择就分析一次。

l 第一次买了1A+1B,

l 发现B的MU/P>A的MU/P

l 因此要再买一个B来降低它的MU/P

l 于是第二次多买了一个B

l 现在手里就有了1A+2B

l 发现两者的MU/P相等了

l 于是计算价格是否达标

l 没有达标于是A,B再各买一个

l 发现B的MU/P>A的MU/P

l 于是再买一个B,手里有了2A+4B

l 发现两者的MU/P相等了

l 于是计算价格是否达标

l 结果达标就做完了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做法学会了对其他题型有帮助呢?

•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A equals 250 utils 

•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B equals 750 utils 

• The price of A is $50

• The price of B is $100

获得了以上信息,问该如何做下一步决策呢?

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第二种做法之中截取的一个片段。一样的分析方法,发现A的MU/P=5, B的MU/P=7.5。A<B,于是我们一个多买点B少买点A。

那话又说回来,既然已经学会了Utility,那该如何用这一个知识点去计算labor,land,capital的平衡呢?

其实我们可以等量代换一下。

Marginal products和marginal utility概念类似

Wage/rent/interest与 market price概念类似

于是我们对于factor各自的需求量和对于不同商品各自的需求量的求法一致。

将MU/P改成MP/P也就是之前的VMP。

我们将上一题内容改一改

•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equals 250 units of output.

•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equals 750 units of output.

• The price of labor is $50 per person.

• The price of capital is $100 per unit.

一样的做法发现labor的VMP=5, capital的VMP=7.5。Labor<capital,于是我们一个多租用capital少雇佣labor。

  

Utility maximization rule还可以解释demand curve的形状。

书上写的稍微有点抽象,大概的意思就是随着商品A的价格下降了1块钱,改变了MU/P中的P,于是MU/P上升了。之前提到过如果两个商品中哪一个的MU/P更高就多买哪个,所以A商品的需求量就上升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点的解释law of demand的方法:

 

Income effect以及substitution effect

Income effect的意思就是随着商品价格下降real income上升让人买更多。

在经济学里很多东西分为realnominal意思是真实的和名义上的。

Real income的意思就是purchasing power(购买力)与nominal income不同的点在于它是一个相对的量。随着价格降低,你手中同样的现金(nominal income)却能带来更高的购买力(real income)。

 

Substitution effect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效果,随着一个商品的替代品价格降低这个商品的relative expensiveness也随之上升(相对而言更贵了)所以买的更少了。

 

这两个effect在不同的商品上具有不同的效果。

1. Normal good:汉堡和比萨,互为替代品,假设汉堡变贵了汉堡的需求曲线会怎么样?

Income effect:汉堡贵了,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

Substitution effect:汉堡相对于比萨贵了,大家都不买汉堡去买比萨了,需求量减少

两个effect是同向的减少需求量,符合normal good 随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的law of demand (见1-17章复习资料)

 

但是,如果是讨论同情况下的比萨会结果如何?

Income effect:汉堡贵了,购买力下降,你买比萨的钱也不是很充足了,于是比萨的需求量也下降了

Substitution effect:汉堡贵了,比萨相对更便宜,更愿意买比萨,比萨需求量上升。

两个effect作用相反,结果并不确定。需要确认各自的效果强度决定到底net effect是朝哪个方向的(这个点在AP里不会考你怎么算只需要说ambiguous就行)

 

 

 

趣味拓展:

 

Giffen good(吉芬商品):假设在遥远的冻土上,一个人的钱每天只有10块钱。香肠一根5块,土豆一块2.5。一个人每天需要吃两块土豆才能活,香肠只能解解馋。有一天土豆涨价了,现在3块钱一个,纯理性的人会选择放弃5块钱的香肠去再多买一个土豆。这就是吉芬商品,几乎没有第二种。它的需求量在一个区间内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5块钱一个土豆也就只会买2个因为钱不够了)

但是介于经济学家一直对于其存在性有争论,应用也很混乱所以AP不会考也不需要在备考时花太多时间去研究

 

Veblen Good(韦伯伦商品):也叫炫耀财,同时属于normal good 的一种。像网红的炒作的产品或者一些奢侈品就属于韦伯伦商品。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内随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达到峰值后回到normal good的下降趋势(炒作的太贵也没人会想买),所以整体呈现一个类似倒V形的图像。与吉芬商品不同的是,它没有违背需求定理,张五常教授分析韦伯伦商品会带来特殊的utility也就是炫耀带来的satisfaction。所以普遍认为价格上涨会让utility上涨,和之前提到的关于utility maximization rule 体现的demand curve类似,商品越贵MU越值,在追从者心目中MU的增长超过了P的增长于是demand上升了。(当然这个也不会在AP里考到)

 

报纸箱问题

为什么自动售卖机一次购买只能出来一罐饮料但是报纸箱一次付款可以直接打开整个箱子甚至可以拿出所有的报纸?

这是因为饮料是一个更加durable的产品,多拿一罐带来的utility还是很高。但是报纸只有今天的内容,第二份报纸的marginal utility极低,所以也不太会有人去偷报纸。

 

iPad问题:

为什么iPad的价格比生产成本高这么多?

与报纸箱的原因差不多,第二个iPad的marginal utility很低,所以苹果公司预测一个用户不太可能买大于等于两个于是就把第一个的价格抬高一次性从你身上赚个够。

 

钻石和水问题:

为什么水是必需品钻石是非必要物品,但水却比钻石便宜不知道多少倍?

在一开始学经济学的时候,曾经用过marginal analysis和opportunity cost来解释。(因为多生产一颗钻石的opportunity cost极高所以价格也贵)而从utility来解释就是说(假设是正常情况)钻石多一颗会让人很开心,marginal utility极高,而多一瓶水你并不会感觉很激动,根据utility maximization rule可得

MU钻石/P钻石=MU水/P水

是最佳的状态,所以P钻石要高于P水。

 

以上内容就是AP微观经济考试的所有内容(前17章见上一份复习资料)

此份复习资料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曼昆为准,在考前多读几遍曼昆提分效果很显著

希望同学们在5月份的AP考试中得到想要的分数!


AP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大放送!还愁搞不懂?(第二部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