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咳嗽老不好,照顾好脾胃第一重要!中医谚云:“五脏六腑皆能致咳,非独肺也”。中

2023-12-08 06:03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孩子咳嗽老不好,照顾好脾胃第一重要!中医谚云:“五脏六腑皆能致咳,非独肺也”。中医治病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整体观。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不仅在生理上互相支持协调,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咳嗽虽是肺脏的一个症状,而其发生发展与其他脏腑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深刻的了解脏腑之间的病理生理间的关系才能在临床上见病知源,有效的组方用药。这是取得良效的基础。在人体脏腑中与咳嗽有关的脏腑笔者认为主要是肺、脾胃、肝。而脾胃在久咳的病机和治疗上有重要的作用。 孩子咳嗽了,恢复的快慢,往往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一、治疗的方式,正确的治疗方式非常重要,可以助力孩子更快恢复。 二、孩子的日常养护,养护不当,会让咳嗽缠绵不绝,甚至突然就加重了。 三、本身的体质强弱,体质弱的孩子,需要花更长时间恢复。 这三点,我们最有主动权的就是日常养护,在日常养护里,照顾好脾胃是第一重要事情,很多孩子咳嗽反复不好,是因为脾胃被累倒了。 咳嗽里,最折磨孩子的就是那个痰,痰从何而来呢? 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是产生痰的罪魁祸首。 比如孩子吃了甜腻、油腻、难消化、生冷的食物,脾胃无法消化吸收,就变成痰湿垃圾,这个痰就藏在肺里,让孩子不断咳嗽。 特别是在感冒生病期间,气血比较弱,脾胃运化能力比较弱,稍微吃不对,就更容易产生痰,加重咳嗽。 我们经常遇到有些孩子白天特别是晚餐吃的太难消化了,到了半夜突然咳嗽加重,甚至伴随呕吐。 孩子咳嗽恢复快慢,跟身体气血值有关,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那么如果脾胃被不适宜的食物累倒,怎么能产生足够的气血呢? 气血不足,病邪趁虚而入,这身体恢复起来,就变漫长了! 现在孩子的脾胃,就像孩子们的学习一样,需要不是塞进更多知识,刷更多题,而是劳逸结合,大胆减负,让孩子有更多思考成长空间,让知识转化成更多智慧和创造力。 脾胃也是如此,不是多多益善,山珍海味,都塞进肚子里,就能把营养补到位,而是要减负,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食物,食物才能变成气血津液,才能正气充足,赶走病邪。 总言而之,咳嗽期间,照顾好脾胃,不是进补,而是减负,一定要遵中医的叮嘱,忌口不适合的食物。 人身五行之中存在着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平衡。木性发散,金克木则不至于发散太过;火性炎上,水克火则火不过于炎上;土性湿,木疏土,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则不过于收敛;水性降润,渗之于土则不过润。土居中央,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中气左旋,化为己土,在脏为脾,中气右旋,化为戊土,在腑为胃。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脾土左旋,阴升化清阳,则为肝胆。清阳升于上则为心与小肠。胃土右转,阳降而化浊阴,则为肺与大肠。浊阴降于下则为肾与膀胱。 所以五脏六腑,均由中气的升降浮沉所化生。中气是水火交济的枢纽,升降金木的中轴,五脏六腑的化生之源。中气寄于脾胃故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性喜燥恶湿,是生血之本;胃性喜润恶燥,是化气之源。脾升清阳,脾升则肝肾随之而升;胃主降浊,胃降则心肺随之而降。如此则水木不郁,火金不滞,上清下温而体康泰。脾以湿土主令而性湿,胃从燥金化气而性燥,二者燥湿不偏则中气健旺,故而水谷精华能化生气血滋养五脏,精盈神旺,百病不生。如有外感内伤导致燥湿失衡,则中气衰减而脾胃升降失司。 脾之清阳不升则运化迟滞;脾之清阳下陷则脾家虚寒。脾土不升则影响宗气的形成。宗气不足则肺失宣降,不能宣发水谷精微,导致痰浊内生滞肺。脾土不升也能导致肝肾郁滞。肝木郁滞则失其疏泄之功;肾水郁滞则下寒而失温摄。肾水郁滞则肾中命门之火不能温养脾胃导致脾胃中轴失灵而使中气不足,二者循环相因。胃之浊阴不降则受纳无权;胃之浊阴上逆则心肺不降。肺金右滞则失其清肃之功,而咳嗽症作。肝胆属木,木之气温,主升发。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暖则肝木升发舒畅。肝主生,其气为风。水土不温则肝伤郁而克土;肝风内生则诸症悉作。胆木化气于相火,肝木郁陷则风动行其疏泄,冲动相火,胆木随相火逆升而刑肺金。 咳虽为肺病而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脾胃主气机升降,居中轴之位,在咳嗽的病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久咳从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在久咳的患者中,笔者首辩其是否存在脾胃不足的因素。脾气虚者,咳声低微,时咳白痰,舌淡红苔白或腻,右关脉细沉或弱,方从四君子汤加减;胃阴虚者多见咳白粘痰,量少,咳声不畅,舌红苔薄白而干或黄,右关脉细数。

孩子咳嗽老不好,照顾好脾胃第一重要!中医谚云:“五脏六腑皆能致咳,非独肺也”。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