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组织】(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
4.六一儿童节,你单位要策划一个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请问你怎么组织?
【审题】
这是一道组织管理题,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这样的活动尽可能设置的多元有趣且充满关爱,才能一定程度缓解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具体结合题干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六一儿童节,你单位要策划一个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请问你怎么组织?”
这道题的题干非常明确,给出了时间是六一儿童节,所以核心活动在设置的时候通常要在一天之内完成。
给出了具体事项是慰问留守儿童。首先,要精准慰问留守儿童,我们即需要知道留守儿童有哪些,也需要知道留守儿童需要什么,这就要通过询问学校、了解留守儿童特点等来进行充分准备。其次,想要让儿童感受到关爱,那么活动也要尽可能贴合留守儿童特点。留守儿童通常和老人一起生活,环境不是很好,物资相对匮乏,所以我们可以给其送学习用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也会非常思念父母,所以可以通过远程设备帮他们和父母沟通,缓解思念。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有些会性格孤僻不愿和人沟通交流,那么可以为他们选择临时爸妈,一起进行亲子活动,纾解心结。最后,留守儿童的问题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以日常和留守儿童多联系,和他们父母沟通,尽可能让留守儿童能够不再留守。
明确问“你怎么组织”,对身份没有过多限定,可以把自己放在有利于做事的负责人身份上,不用过多考虑请示汇报的问题。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以是:了解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分布和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需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提供关爱、进行互动、帮助视频的方式丰富慰问活动——后续继续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关注,并建议政策扶植鼓励回乡就业。
【思维导图】

【解析示例】
如果让我组织此次留守儿童活动的慰问活动,我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
第一,充分准备。一方面,我会向领导建议慰问地址设定为我单位所帮扶的乡镇,并和当地学校联系,询问当地的留守儿童有哪些,父母都在什么地方从事哪种工作,同时了解儿童的年纪、喜好、性格,并询问这些儿童有哪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需要购置,根据需求购置慰问物品;另一方面,我会在网上查看了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看看其他地方组织的留守儿童慰问活动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充分调查清楚。
第二,积极组织。我会把此次活动做得尽可能多元,以满足留守儿童所需要的关爱。其一,在上午我会一一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询问孩子当前的看护人有没有什么困难,通知每个孩子下午在镇中学有六一儿童节集体活动,希望他们可以去参加。同时也会送上慰问物资,给读小学及幼儿园的孩子购买漂亮的书包、文具盒以及手工和绘画工具等,让孩子可以以此丰富课余生活。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们购买一些课外读物、辅导资料、优质课视频等,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其二,举办互动活动。我会和工作人员一起临时充当孩子们的临时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互动活动,比如可以为孩子们提供画笔、橡皮泥、彩纸等,一起配合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也可以举行接力跑,以临时组成的家庭为单位,一起进行接力,对于获胜的孩子可以奖励一些玩具或者书籍。其三,帮助孩子和家长视频。可以等到下午孩子的父母工作结束后,让孩子们使用临时父母的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和父母进行视频通话,让父母了解孩子当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帮助孩子缓解对父母的相思之苦。
第三,后续跟进。一方面,我会在活动结束后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并在回到单位后整理此次活动的精彩片段,发送给孩子的父母观看。另一方面,我也会建议领导,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贯彻乡村振兴理念,通过资金、政策倾斜,鼓励农业相关产业落户我市,并且多种渠道宣传我市当前的一些回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吸引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流,振兴乡村,根治留守儿童问题。
【拓展知识】
活动形式可以非常多元,比如还可以和学校六一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留守儿童和其同班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参加六一庆典,让他积极融入到班集体中。比如可以专门为留守儿童做一次文艺汇演,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歌舞、相声、小品的表演,丰富留守儿童生活。比如可以组织留守儿童一起去游乐园,为他们配备临时父母,陪他们玩耍。
【知识积累】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67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96%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4%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监护。根据统计,6岁至13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占比达67.4%。而来自《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的数据则显示,在其调查目标人群中,居然有1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已经死亡;有大约260万孩子,一年连父母的一个电话都接不到。
这些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孩子,极易出现亲子关系淡漠、自信心降低等问题,被欺凌或欺凌他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如何进行干预、对其帮助呢?很多人条件反射般会想到捐助善款。可是根据相关调研,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还不是贫困,而是孤单寂寞、是绝望。这个时候,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对相关公益慈善项目是否精准,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曾经有一个项目是帮助留守儿童与其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定期通电话。初衷当然良好,但运作中却碰到了问题。原本设想是一周通一次电话,可跟踪观察和研究却发现,最有效的通话频率是两三天通一次电话。
这种情况凸显了很多公益慈善项目存在的问题——目标宏大,且许多项目并不缺钱,但是在精准和精细化方面,却存在缺陷。
慈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除了怀有善心,更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近几年,平台型企业在慈善、扶贫等许多领域都成绩卓著。有的企业与西部贫困县对接,很轻松就包销了农民原本销不出去的农产品。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不仅仅是这些企业影响力大、号召力强,更为主要的,是其能够运用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做到目标明确、供需精准匹配,从而在小切口上实现了巨大的成效。
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的正是这样看似很小、很琐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和项目。(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真题】
(1)你给留守儿童送东西,留守儿童说不喜欢,想要手机打游戏或者给钱买别的,你打算跟他谈谈。你怎么说?(2018年12月22日安徽省淮南市事业单位)
(2)每年留守儿童来本市与父母团聚,现招募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但是报名的留守儿童不多,领导让你组织此次活动,你怎么组织?(2020年11月7日上午湖北省考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