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文学作品选

2023-06-11 20:11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作家作品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他的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文章介绍

●创作背景:《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新歌剧。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根据40年代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而成的。

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白毛女》全剧共五幕。1944年除夕,抗日战争尾声。冀中杨各庄的老佃农杨白劳在外躲债,到集贸市场买了白面和肉准备回家包饺子过年,他没有钱给独生女儿喜儿买化妆品和首饰,就给她买了两根红头绳扎头发用。

晚上,杨白劳回到家里,喜儿已很长时间没见到爸爸,扑到爸爸怀里哭了。爸爸从怀里取出红头绳,把女儿长长的黑发扎成辫子,父女俩准备包饺子过年。这时当地日伪保长、黑恶势力头子黄世仁带着恶奴家丁找到杨白劳,逼还杨白劳借黄家的高利贷!杨白劳跪在地上求黄世仁宽限几日,等过完春节想办法筹钱还高利贷。

黄世仁从怀中拿出一份事先写好的卖身契,要他将爱女喜儿卖给黄家做丫鬟!杨白劳誓死不从,黄世仁竟打昏杨白劳,强行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下手印。杨白劳回到家中,喜儿在节日的花炮声中入睡。

杨白劳想着明天一早,黄世仁就要来带走喜儿做奴,心如刀绞,已不想活了,拿出剧毒的卤水喝了下去。 第二天大年初一,喜儿醒来,爸爸已不在人世,杨各庄的众乡亲为杨白劳收尸。这时,黑恶势力头子黄世仁闯进杨家,拿出喜儿的卖身契要抢走喜儿,村民奋力反抗,黄世仁竟开枪弹压,抢走了喜儿。

村民中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大春--喜儿的男朋友,怒不可遏,当晚他闯进黄家欲救出喜儿没得手,杀死一个家丁,纵火烧了黄家的厢房逃走。喜儿到了黄家,受尽屈辱和打骂。黄世仁的母亲是典型的母老虎,她挑剔喜儿给她泡的茶,竟用发簪扎喜儿的脸。喜儿捂着脸在佛堂痛哭,这时黄世仁悄悄进来,强行奸污了喜儿!黄世仁还准备把她卖给妓院。

晚上,喜儿乘人不备逃进了深山,在一个山洞里藏身。喜儿在深山里风餐露宿,没吃没穿,渐渐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一头乌黑的头发变白了,喜儿在水池边看见自己的头发痛不欲生,想着家仇未报坚强地活了下来。大雨之夜,喜儿在庙里吃香民上的贡品,忽然看见两个人闯进庙门,一道闪电,喜儿看清正是仇人黄世仁。黄世仁也看见了一身白色的喜儿,吓得魂飞魄散仓皇逃命。自此黄世仁进庙躲雨碰上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不胫而走。

大春参加了八路军。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闻风而逃,大春带着战士和乡亲们追逃。

晚上,黄世仁跑到庙里,想找白毛仙姑显灵救他狗命。碰上喜儿,喜儿发现仇人抄起佛龛上的香座朝着仇人砸去,黄世仁见状抱头鼠窜,被赶来的八路军和乡亲逮个正着。大春发现喜儿--白毛女。喜儿看到英俊的士兵正是自己恋人大春,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大春--就昏了过去。人们救出了白毛女,大春找到了喜儿,一对爱人终于团圆。

回到村里召开公审大会,喜儿控诉了黑恶势力头子黄世仁残酷迫害她们全家的滔天罪行,乡民控诉了黄世仁汉奸卖国的罪行,经过共产党政府批准,枪毙了恶霸地主黄世仁。大春和喜儿登记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识记本剧为诗,歌,舞三者结合的民族新歌剧。

《白毛女》是融诗、歌、舞三者于一体的民族新歌剧,对中国歌剧走上民族化道路具有典范意义。

音乐创作学习和继承了传统地方戏曲、北方民歌和小调的营养,借鉴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些处理手法,充分利用音乐元素来展示人物形象。语言通俗上口,精确洗练,适宜吟诵,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民族诗歌的韵味。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

歌剧。

 1,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2,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3,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4,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分析在创作上融入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

《白毛女》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学习秧歌剧的基础上,继承我国古典戏曲,借鉴西洋歌剧,创造出完美的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新歌剧形式。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融合为一体,传奇性和真实性和谐统一,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音乐方面,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借鉴了民歌、小调、地方戏曲中的表现手法并加以发挥创造,同时吸取了西洋歌剧擅长抒情的特点,设计了一些优美的、抒情唱段,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经过了西洋音乐的改造的乐曲形式。

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河北民歌《小白菜》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

最后《太阳出来了》宽广、明亮、兴奋而充

满希望,如太阳光芒四射,激奋、有力显示

了已经解放的人民的力量。

2,在歌剧的表演上,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

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有机结合的传统,以此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推动剧情发展。同时,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3,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同时设置了曲折生动的情节扣子,剧情一波三折、曲折动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4,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不受西洋歌剧只唱不说的束缚,借鉴了传统戏曲唱、念、白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运用了话剧的对话形式,对白平实生动并杂糅了不少的民间俚语和歇后语。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民间故事原型进行改造以表达主题的。

 1943年延安开展的秧歌运动,改变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方向,直接孕育大型歌剧《白毛女》的诞生,为民族新歌剧的诞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

剧本通过杨白劳、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和喜儿在八路军的帮助下真正获得翻身解放的故事,揭示农民与地主两个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控诉地主剥削的罪恶,宣泄贫苦民众对地主的仇恨,,通过描叙民众在新旧社会里不同的遭遇形象地表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主题。

1,剧本将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到新文化的视野贯穿了旧社会民间温情、日常伦理秩序被地主阶级破坏和新社会民间伦理、民间秩序在阶级斗争中重新建立的结构原则;

2,对民间传说进行政治性阐释。 “白毛仙姑’有多个流传版本,都是无辜女子受难的悲剧模式剧本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深化,塑造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等典型人物,并将故事纳入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的叙事框架中

在喜儿形象的塑造上,作品以充沛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手法,在创作中删去有损喜儿形象的内容,不断加强喜儿的反抗性,使这一形象变成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的象征,有力地激发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故事原型是20世纪30年代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根据这一民间传说,加以改编,撰写歌剧《白毛女》,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白毛女》历史意义:《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牌式的作品,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成功演出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并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新的阶段。



现代文学作品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