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3:关于游戏本体、圣痕和周边等衍生体系的若干思考 上篇

内容有点长,且又是1篇说明文。
作为1款“3年陈”的手机游戏,《崩坏3》本体的商业化运作其实已经比较稳定,也无非是出新角色(武器、圣痕、人偶、服装等)鼓励玩家氪金,实体方面就是手办、文具、抱枕、台历之类,额外就是与KFC、罗森等品牌的联动。
于是,第1个,需要思考(or 探讨)的——或许也是核心问题,自然呼之欲出。

1,官方对于目前的【崩坏3】有什么长远考虑,继续走这种世界观扩充+人物增加的稳健套路吗?如果是,对于【崩坏】衍生体系的打造有什么考虑?
事实上,这是一个可能会涉及公司宏观战略的东西,我肯定没法从非公开渠道得到一个明确而完整的答案,同时,我作为咸鱼玩家也没必要了解。但《崩坏3》本体的成长性,势必会影响围绕游戏相关作品的关注程度。
首先,我们都知道【原神】出了,作为游戏公司,出新游固然没什么——但原神的出现是能吸引更多的新玩家,还是仅把部分崩坏3的新老玩家进行分流?为了避免最糟的情况同时提升最好的情况的发生率,如何让两款游戏进行联动或互补?

其次,是【营收】,官方是否考虑从衍生周边赚取更多利润?而且,是作为产业布局中的一环,还是只是和其他游戏商一样走相似的套路?既然米哈游的现金流似乎不差,万一游戏本体的吸金量达到理论峰值,后面要怎么办?是继续以游养游,还是传说中的“韭菜大事件”。
第三,米哈游依旧在吃《崩坏》概念的老本,至于《原神》和《未定事件簿》,如果预期太高容易出事,但官方或多或少在提升玩家的预期,这么做是否会适得其反?虽然这事儿和我本身没啥绝对关系,但还是很值得琢磨的。

2,假定官方重视画师和文案在圣痕、武器细节上的用心,为何自己没主动宣传?同时,全网涉及此方面的作品寥寥无几,又说明了什么?
关于这点,可以从各方面解读 ,但如果官方觉得有人做了,能让粉丝和其他观众知道米哈游文案、画师等人的用心,that's ok,but enough?只能说画师和文案的受重视程度似乎不太够。
同时,我也不知道画师和文案的实际待遇究竟如何,但隐约觉得人才的流失比较明显。

说实话,单纯说【圣痕故事】体系,如果我是主创之一,它能挖掘的潜在商业价值远不仅是卖卖玩偶、亚克力牌、贴纸等,在上面没有明确否认(禁止)“娘化”的情况下,整个产业链可以比现在做的大——也就是说,只是从盈利角度看,似乎米哈游没有把潜在商业价值挖的再深一些。
当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局外人,有些事有些话最好点到即止。

严格来说,圣痕故事体系的预期,如果仅仅是让观众和玩家觉得:
1,画师真的好牛逼,or 巧夺天工、美轮美奂、蕴意深刻、细致入微等;
2,文案真的好牛逼,or 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出口成章、诚意满满等,
3,米哈游真的好厉害,or 这是一家有【内容】的公司,绝不仅是绣花枕头稻草芯,我要join in。(甚至,让别有用心者觉得copy一下,so easy!)
或者其他类似的,都是个很尴尬的处境——底层原因很简单,我感到游戏本体的成长性有限。当然,这还是基于一款手游已经运营3年以上来看,《崩坏2》的现在大概就是《崩坏3》的未来。

3,不管是圣痕、宿舍或是武器体系,这种题材如果挖,如何往深处挖?如何才能真的不辜负了设计者的用心?
从当下看,宿舍系统已经有点“鸡肋”的感觉——虽然有些小人物的互动的确有意思,但好像也仅此而已。同样,部分有趣的还有武器系统,有些武器的名称还是有点儿意思的——但这些往往和剧情相关,我本人对剧情又没什么兴趣。

那么,武器与人物的渊源是什么,武器(圣痕)与历史原型的渊源是什么,画师为什么这么设计原型,而建模师在细节上又有哪些小心思?——没错,这些配合风趣的讲解,才能体现米哈游底蕴的地方,如果只是让我泛泛的聊“what‘s this”,那我觉得不行,我更期待聊“why、how”这种有深度的角度。

这里就牵扯到一点,如何将【研究】、【学习】与【产出】进行“三位一体”,说实话,圣痕这东西之所以“一不小心”做了有几十个视频,主要还是基于自己对历史、艺术史的了解。也就是说,先有【学习】,再有对【游戏】的研究,顺带才有【产出】。
而不管是游戏本体剧情、武器、宿舍玩偶,原创的东西太多,借鉴实际历史的东西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如能学习FGO和《魔兽世界》的“人类历史、神话混搭”,或许是个未来的好的发展方向。可惜,这些都没有,那就让人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说回来,我的很多思考都是建立在【宏观架构】体系上,也就是常说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现在很多【制作人】都是自下而上,从长远看与常规的商业思路不搭,虽然说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一样,达到某个顶点如果不调整就必然会没落,但我还是期待能“基业长青”的。
所以,如果数据表现不是我期待的结果时,我往往会反思,咱能不能格调再高一点儿?看问题的眼光要长远点?用宇宙视角来看整个地球?(滑稽)

如果每1期视频都是“自我品牌”的广告,制作视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似乎都算沉没成本,所以,单个视频视为“莽夫”,系列视频则是“军队”,每个视频需要架构成相对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支撑,这样才能形成互动。但这个话题很大,远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说明白的。

这里我又想到几年前的“罗质翔”事件,和主人公现在的处境,再加上曾经的“贾PPT”事件,对比起来,只想起一句,所谓“敬事如仪”,类似的口号还真不需要像烟斗一样时时刻刻挂在嘴边——毕竟,既不是大力水手,又不是爱德文哈勃。至于观星借东风一事,还是留给16岁的“无知纯情美少女”德丽莎去cosplay吧。

(未完待续)
常规推广一波自己的作品:
【1】【圣痕故事】收藏夹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2】崩坏3圣痕故事全纪录文集: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3】崩坏3圣痕故事(有声故事)合集: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29265163?type=7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