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番外篇:与万鳄之王共存的“史前巨型食人鱼”

2022-02-12 20:20 作者:_逆-鳞_  | 我要投稿

  在800万年前,中新世南美洲的伊图扎因戈组,与普鲁斯鳄共存着一种体长可以超过1米,体重20kg的巨型食人鱼-巴拉那硕锯脂鲤Megapiranhas paranensis(也有70㎝+,10kg的复原)。而现存最大的食人鱼家族成员(胭脂,黑食,辛古)体型极限不过50厘米出头,但即便如此它们也能轻松的从人身上咬下一块肉,或者斩断手指。那体型远在它们之上的巨型食人鱼又会是怎样可怕的存在呢?

巨型食人鱼的体型比现存食人鱼大很多

  巴拉那硕锯脂鲤唯一的化石标本,在1900年便被发现于阿根廷的巴拉那河流域。不过该样本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80年才开始被描述,2009年才被正式命名。自此,这种被尘封了800万年的怪兽出现在了世人眼中。

杰叔与他的巨型食人鱼模型

  我们先通过化石本身来读取它们的信息,化石并不完整,只保留了一段上颌骨残片(可附着七颗牙齿)及三颗完整的牙齿。可以看出它们的牙齿外形类似,呈三角形,单尖齿冠,牙齿边缘有细密的锯齿刃,牙齿相对较短但是非常厚实。通过化石保留的牙齿和齿槽可以看出,巴拉那硕锯脂鲤牙齿排列的并不整齐,介于双排和单排之间。与之相比现存的锯脂鲤属与臀点脂鲤属牙齿单排且排列整齐,并且牙齿更扁更锋利,按比例来看齿冠更高,切割软组织、处理大型动物尸体的效率比巴拉那硕锯脂鲤更好。但是巴拉那硕锯脂鲤短且厚的牙齿,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适合嚼碎硬壳。

通过保存下来的化石可以看出,巨型食人鱼的牙齿排列并不整齐,牙齿短且厚,并且有切割面

   与现成的锯脂鲤科员相比,巴拉那硕锯脂鲤的牙齿形态与排列方式介于肉食的臀点脂鲤属(或锯脂鲤属)与以素食为主的肥脂鲤属(牙齿双排)之间。这或许向我们揭示了锯脂鲤家族在演化的过程中,牙齿从双排变成单排的过程。它们的食性应该不是纯粹的肉食,而是杂食偏肉。它们短粗且有切割边缘的牙齿,虽然排列不整齐,但是也能用来切肉,而且适合咬开坚果或者嚼碎小龟或虾蟹的壳,可能很适合吃骨甲鲶类(中新世的南美水系发达,有很多龟,骨甲鲶类多样性很高)。据推测巴拉那硕锯脂鲤的咬合力范围在1240—4749N,因为化石完整程度太低,因此关于咬合力的推测给的范围很大,而且不太准确,大家当个参考就行。

    另外通过形态学特征的简约分析,确定了巴拉那硕锯脂鲤的系统发育位置,发现巴拉那硕锯脂鲤是尻锯脂鲤属(Pygopristis)的姊妹群。因为尻锯脂鲤的嘴与头身比相对较小,如果参考尻锯脂鲤对巴拉那硕锯脂鲤进行复原,那么体型会比参考臀点脂鲤复原的更大,同时也更加科学。

尻锯脂鲤属成员

  针对该物种曾经有一个名叫《巨型食人鱼》的记录片,该纪录片妖魔化了巴拉那硕锯脂鲤,甚至有巴拉那硕锯脂鲤群杀普鲁斯鳄的的镜头……(给的理由是巴拉那硕锯脂鲤的咬合模拟器可以咬穿鳄鱼皮……)。

纪录片中,巴拉那硕锯脂鲤杀死了普鲁斯鳄。但如果是在现实当中,普鲁斯鳄就算在那不动,巴拉那硕锯脂鲤可能都咬不破它的防,因为双方的体型差距过大,普鲁斯鳄的体侧对于巴拉那硕锯脂鲤来说就是个垂直面,再加上鳄鱼的表皮较为坚硬,巴拉那硕锯脂鲤咬上去的效果可能就跟咬一堵墙一样。

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这是夸张妖魔化的描写,通过“踩”老牌强者来捧新人,也是纪录片引流的常见手段了。现实中如果剪一块凯门鳄的皮塞到红腹食人鱼的嘴里,红腹食人鱼大概率也能把它给咬开,难道红腹水虎也能杀凯门鳄吗?而实际上红腹食人鱼就是凯门鳄的常规猎物,一口一个跟饼干一样,面对成年凯门鳄红腹数量再多也没用。

巴拉圭凯门鳄吃红腹水虎

  巴拉那硕锯脂鲤与普鲁斯鳄的关系,大概率就是小亚成年普鲁斯鳄会把巴拉那硕锯脂鲤当成常规猎物,成年普鲁斯鳄可能会把它们当成小零食(成年普鲁斯鳄的主要猎物应该还是陆生哺乳动物和大龟,和以鱼类为主食的巴拉圭凯门鳄不同),巴拉那硕锯脂鲤最多也就吃初出壳普鲁斯鳄幼苗。而且因为没有足够的化石证据,它们是否会结群行动,还得打个问号。不过该纪录片实测了多只食人鱼及其它鱼类的咬合力也并非一无是处。纪录片毕竟不是学术调研,对于大部分纪录片的制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收益而非科学性,所以对于纪录片提供的信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于巴拉那硕锯脂鲤我们了解的很少,更多更可靠的信息,只能等待化石的发掘及新的研究。希望能早日揭开这一神秘猛鱼的朦胧面纱。

番外篇:与万鳄之王共存的“史前巨型食人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