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感器手册:原理、设计及应用(原书第5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kELn6RJiZ69GK-cMoagig?pwd=dt06
提取码:dt06

章节目录:
第7 章 人体探测器 214
第8 章 位置、位移和水平传感器 269
第9 章 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 307
第10 章 力和应变传感器 334
第11 章 压力传感器 348
第12 章 流量传感器 367
第13 章 声学传感器 394
第14 章 湿度传感器 412
第15章 光学探测器 427
第16 章 电离辐射探测器 463
第17 章 温度传感器 476
第18 章 化学和生物传感器 525
第19 章 传感器材料与技术 571
附录 597
部分详细目录:
译丛序言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数据获取 1
1.1 传感器、信号和系统 1
1.2 传感器的分类 6
1.3 测量的单位 8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传递函数 11
2.1 数学模型 11
2.1.1 概念 12
2.1.2 函数逼近 12
2.1.3 线性回归 15
2.1.4 多项式逼近 15
2.1.5 灵敏度 16
2.1.6 线性分段逼近 16
2.1.7 样条插值 17
2.1.8 多维传递函数 18
2.2 校准 18
2.3 参数计算 20
2.4 激励的计算 22
2.4.1 利用解析式 23
2.4.2 使用线性分段逼近法 23
2.4.3 激励的迭代计算(牛顿法) 25
参考文献 27
第3章 传感器特性 28
3.1 用于移动通信设备中的传感器 28
3.1.1 MCD传感器的需求 29
3.1.2 集成 30
3.2 量程(满量程输入) 31
3.3 满量程输出 31
3.4 精度 32
3.5 校准误差 34
3.6 迟滞 35
3.7 非线性度 36
3.8 饱和度 37
3.9 重复性 37
3.10 死区 38
3.11 分辨率 38
3.12 特殊性质 39
3.13 输出阻抗 39
3.14 输出格式 39
3.15 激励 40
3.16 动态特性 40
3.17 传感器元件的动态模型 44
3.17.1 力学元件 44
3.17.2 热学元件 45
3.17.3 电学元件 46
3.17.4 类比 47
3.18 环境因素 47
3.19 可靠性 49
3.19.1 MTTF 49
3.19.2 极限测试 50
3.19.3 加速寿命测试 50
3.20 应用特性 52
3.21 不确定性 52
参考文献 55
第4章 感知的物理原理 56
4.1 电荷、电场和电势 56
4.2 电容 62
4.2.1 电容器 63
4.2.2 介电常数 64
4.3 磁性 67
4.3.1 法拉第定律 69
4.3.2 永磁体 71
4.3.3 线圈和螺线管 72
4.4 电磁感应 72
4.4.1 楞次定律 76
4.4.2 电涡流 76
4.5 电阻 77
4.5.1 电阻率 79
4.5.2 电阻的温度灵敏度 80
4.5.3 电阻的应变灵敏度 82
4.5.4 电阻的湿度灵敏度 84
4.6 压电效应 84
4.6.1 压电陶瓷材料 87
4.6.2 高分子压电薄膜 90
4.7 热释电效应 91
4.8 霍尔效应 96
4.9 热电效应 98
4.9.1 泽贝克效应 98
4.9.2 佩尔捷效应 102
4.10 声波 103
4.11 材料的温度和热性质 105
4.11.1 温标 106
4.11.2 热膨胀 107
4.11.3 热容 108
4.12 热传递 109
4.12.1 热传导 110
4.12.2 热对流 112
4.12.3 热辐射 112
参考文献 120
第5章 传感器的光学元件 123
5.1 光 123
5.1.1 光子能量 123
5.1.2 光的偏振 124
5.2 光的散射 125
5.3 几何光学 126
5.4 辐射测量 127
5.5 光度测量 131
5.6 窗口 133
5.7 反射镜 134
5.7.1 涂层反射镜 135
5.7.2 棱镜 136
5.8 透镜 136
5.8.1 曲面透镜 137
5.8.2 菲涅耳透镜 138
5.8.3 平面纳米透镜 140
5.9 光纤光学和波导 141
5.10 光学效率 144
5.10.1 透镜效应 144
5.10.2 集中器 145
5.10.3 吸热涂层 146
5.10.4 抗反射涂层 147
参考文献 148
第6 章 接口电路 149
6.1 信号调节器 150
6.1.1 输入特性 151
6.1.2 放大器 155
6.1.3 运算放大器 155
6.1.4 电压跟随器 157
6.1.5 电荷-电压转换器和电流-电压转换器 157
6.1.6 光-电压转换器 159
6.1.7 电容-电压转换器 160
6.1.8 闭环电容-电压转换器 162
6.2 传感器的连接 164
6.2.1 比例电路 164
6.2.2 差分电路 166
6.2.3 惠斯通电桥 167
6.2.4 零点平衡电桥 169
6.2.5 电桥放大器 170
6.3 激励电路 171
6.3.1 电流发生器 172
6.3.2 电压发生器 174
6.3.3 基准电压源 176
6.3.4 振荡器 176
6.4 A-D转换器 177
6.4.1 基本概念 177
6.4.2 V-F转换器 179
6.4.3 PWM转换器 182
6.4.4 R-F转换器 183
6.4.5 逐次逼近转换器 184
6.4.6 分辨率扩展 185
6.4.7 A-D转换器接口 187
6.5 集成接口 188
6.5.1 电压处理器 189
6.5.2 电感处理器 189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并向着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从基础科学的研究到航天航空、生物医学、工业生产、移动通信、智能家居等各领域,传感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传感器技术已成为国内高校机械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进入21 世纪,人们越来越亲身感受到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书由美国Fraden Corp.公司的总裁Jacob Fraden博士编写,他已经在传感器、医疗仪器、安全、能源管理等领域拥有近60项专利。
本书从原理、设计和应用方面,全面介绍了应用于科学、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各种传感器,内容新颖,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
全书内容分为19章。第1章介绍了有关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描述传感器基本特性的方法, 即传递函数;第3章系统性地介绍了传感器的各项特性及要求;第4章介绍了非电量至电量的各种转换的物理原理;第5章介绍了传感器设计中的光学知识;第6章则针对传感器常用的接口电路, 介绍了电信号的测量、放大及转换方法等;第7章~18章重点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各种传感器,包括人体探测器、位置与位移和水平传感器、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力和力变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声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探测器、电离辐射探测器、温度传感器、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第19 章介绍了制作传感器的各种材料。本书的附录还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 对读者畅读本书大有益处。
本书第1章~第8章由北京理工大学宋萍翻译,第9章~第11章由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潘志强翻译,第12章~第19章及附录由北京理工大学隋丽翻译,全书译稿的统校工作由宋萍和隋丽完成。此外课题组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也为本书的翻译提供了帮助,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舒雯编辑、杨明远编辑和雷云辉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苦。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译、误议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在此先致感谢之意。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众多使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可以洗衣服、泡咖啡、播放音乐、看家护院,可以实现许多有用的功能。然而,没有电子设备能在不接收外部信息的情况下运行。即使这些信息来自设备链中某处的其他电子设备,该链中也至少存在一个组件用于感知外部输入的信号,该组件便是传感器。现代信号处理器是处理通常由电脉冲表示的二进制码的设备。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这个世界中的信息大多数不是数字或电子的(除了原子水平),传感器是各种物理量与电子电路之间的接口设备,它们只能“理解”移动电荷所传递的语言。换句话说,传感器是硅芯片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本书讲述的是与生物体的感知器官非常不同的人造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