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蹭《西游记》热度的国漫定档!国漫遮羞布,何时能掀开?

最近几年的国漫迎来了神话改编热潮。
如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19年年初上映的《白蛇:缘起》,19年中上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20年国庆节上线的《姜子牙》,以及目前仍在院线放映的《哪吒重生》等等。
如上作品均选材自中国民间神话,而剧中出现的角色不是哪吒就是孙悟空,如《哪吒重生》就更是将两大人物给一并送上了荧幕---

左为哪吒转世投胎后的李云祥,右为隐姓埋名的孙悟空...
除此之外,过去两年我们也还听闻过有关《杨戬》和《二郎神》立案的消息,如果制作进度能有条不紊,那估计今年便会看到杨戬题材改编的国漫扎堆上映---

这一切都似乎在实锤一个事情:难道国漫就得等价于“改编神话”吗?或者说神话改编难道已经成为了国漫行业的“财富密码”吗?
当然,商家的扎堆行为不一定就是理性的,有些时候他们只是唯利是图的追赶风口,但到头来也很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01.又一部《西游记》改编国漫提档,但网友已经不买账?
就在刚不久,一部名为《西游记之再世妖王》的国产动画官宣了提档消息:从原定的5月1日提档到清明节!

从名字和海报可以看到,这又是一部中国神话改编的国漫,对象从近两年来大热的哪吒回归到孙悟空身上。
而依据剧情简介,这将会聚焦在孙悟空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救出并一同前往西天取经的冒险历程。
区别于我们熟悉的《西游记》原作,该国漫将会安排“元蒂妖祖”登场,而此妖乃混沌初开时在世间诞生的第一只妖王,虽曾被封印但在唐僧所处年代却破土而出,并将三界带入万劫不复。
于是曾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便挺身而出,直面初代妖王,势要与他决出个妖力高低---

有神话的延续也有原创的部分,整部国漫的基调有点儿像田晓鹏导演的《大圣归来》。
当然,时隔6年之后,《再世妖王》的画面品质也得到了不少提升,透过目前仅有的预告片,其特效也确实能够亮瞎眼---



甭管场景建模、还是战场气氛的渲染和打斗特效的刻画,似乎毫不含糊,也有着媲美《哪吒重生》的能力,也绝不是6年前需要通过众筹来完成的《大圣归来》能够媲美的(单论画面和特效)。
那如此说来,《再世妖王》将会必然导向票房爆炸咯?它的登场果真能够再次掀起另一轮的“大圣风”咯?
不好意思,其实我并不看好。
这一来体现在画面和特效炸裂的《哪吒重生》终究只能在春节档陪跑,连子供向的《熊出没》也赶超不了---

《哪吒重生》的票房失败有着编剧的责任(人物太过扁平,从头就暴打到结尾),但除此之外也一定少不了下面这个原因,而这也同时是《再世妖王》面临的困境---
“过了过了,适可而止吧”

“西游又西游/现在都游烂了/你们有完没完?吴承恩也得从土里爬出来收版权费了”
“永远都是这种题材”

说白了,网友似乎已经厌倦了神话改编,而这个事情其实在《哪吒重生》上映前夕就曾出现过,彼时距离春节还有50多天,但因为蹭神话热度而被网友吐槽成了渣滓。
当然,网友一语成箴,如今《哪吒重生》的票房确实有点儿平庸,完全失去了《魔童降世》曾经引爆过的票房炸裂的现象---

在我看来,国漫的遮羞布也是时候被掀开了!
02.古代神话改编其实只是“国漫遮羞布”
我理解国漫制作人为什么热衷于神话改编题材。这一来是有前车之鉴,甭管《大圣归来》《魔童降世》《白蛇》还是《姜子牙》均获得了鼎沸票房。
沿着前人验证成功的道路前进是一种绝佳的风险回避方案,就像网文中的《斗破苍穹》《星辰变》等小说开创的玄幻创作套路,如今已然成为了网络爽文的标配设定,从角色等级系统到主角的人生履历基本大同小异---

二来神话改编国漫比较省事,能够用最少的笔墨铺垫即可让观众接受世界观的真实以及了解剧中人物的羁绊关系。
毕竟神话传说已经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存活了成百上千年历史,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存在,甭管是上至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还是下至幼儿园小孩,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对《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故事有所了解,知道孙猴子和哪吒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有了这部分背景知识,那动画创作者只要让一只人形猴子拿着铁棍登场,那他的暴躁底色也就自然成为了观众的默契,哪怕他突然操起棍子砸向任何人也不会有任何的刻奇---

我们都知道,一般正常的电影会被限定在90分钟-130分钟左右,时间再长便会形成“观影压力”,劝退掉不少观众,而这也是为何《姜子牙》要被从最初的近200分钟剪辑成如今的110分钟的原因,也因此背负上了角色情感酝酿不足的骂名---

哪怕被骂也得剪,足见时长对票房的影响力,而神话改编题材能够极大的豁免剧情铺垫,能让观众天然的就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也能够对异世界的故事有个大概的脉络认识,凡此种种均是神话改编题材天然的优势。
一边是前人验证的方向,另一边则是其它题材不可媲美的改编优势,那你们说神话题材可能不成为国漫制作人首要考虑的对象吗?
当然,体谅归体谅,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天然优势也只是一种取巧和偷懒,在神话改编题材的背后还掩藏着国漫制作人的不自信和能力不足等等问题---

事实上,扎堆在神话改编可能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投资人会认为自己做了该做的,制作人也认为这是主流的方向,票房惨淡也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所谓的神话改编也只是一张“遮羞布”,当潮水褪去,我们终将要以光PP示人的---

那何为潮水呢?这一个当然是“审美疲劳”。
中国神话乃公共知产库的资源,所有人都能够免费试用,不存在XX独占的可能。于是在光线传媒打开封神宇宙可能性之后,追光动画也紧接跟上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哪吒重生》,还在剧末彩蛋放出了即将上映的《杨戬》。
但扎堆改编必然会带来审美上的疲倦,哪怕是鲍参翅肚也敌不过顿顿自助,终究有一天我们会认为一碗白米饭才是珍馐,并用真香来诠释逃离的快活---如果国漫真被神话改编统治,那未来得益的就是敢于原创的公司,哪怕卖相一般也能吸引观众蜂拥而至---

至于另一个则是“剧本创作力的匮乏”。
神话改编能够降低创作难度是事实,但同时也让制作人陷入了安逸。如今国漫不缺视觉纬度的呈现能力,但或缺的却是能对电影起到关键影响的“剧本能力”。
没有了好的故事,那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不可能有诗和远方。
《哪吒重生》特效够炸裂了吧?《姜子牙》的美术风格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了吧?
但又怎样?如上两部投入不菲的动画均面临口碑两极分化的厄运,票房也只有《魔童降世》的几分之一乃至十几分之一。
归根结底都是剧本惹得祸,前者改编的故事波澜不惊,只懂得用蛮力解决一切问题,也毫无人物弧光可言---

后者的立意非常崇高(打破天道的控制),但奈何人物之间的情感酝酿不够,以至于所有的离别都扎不到观众的内心,并且还因为剧情主旨编排的问题,使得《姜子牙》被认定为电车难题的翻版,并引来一大批吐槽姜太公行为龌龊的网友,让口碑彻底的撕裂分化---

剧本目前正是制约国漫发展的元凶,而神话改编则是国漫品质的遮羞布,每家每户都私以为只要背靠传统即可获得足够的票房确定性。奈何审美疲劳的影响,投机取巧的方式似乎已经不再行得通。
但我们都知道好的故事并非一蹴而就的,得经过漫长且艰涩的锤炼。
那当神话改编这张国漫遮羞布被掀开,制作人们得面对大白于天下的光景的时候,国漫又究竟如何自处?如何再嘶吼出“崛起”的声浪呢?

答案我真不知道,但愿国漫制作人能够多下些苦工,早日从神话改编的舒适区中逃离。
会有阵痛,但总比“等死”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