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③
<人际关系>
1. 之所以感觉到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想要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2. 如果在一起感到苦闷或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3. 人就是这么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圣人君子一样的人物,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对方值得讨厌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世界才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有可能把所有他人都看成“敌人”。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4. 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5.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6.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你也是因为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所以才希望得到表扬。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7. 假设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评价”。
8. 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真实的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9.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10.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11.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12. 的确,尊敬长者非常重要。如果是公司组织,职责差异自然也会存在。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1.
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这两者有明显差异。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2.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请你这样想。我们可以相信也可以怀疑;并且,我们的目标是把别人当作朋友。如此一来,是该选择信任还是怀疑,答案就非常明显了。
3.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4.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关注当下、认真生活>
1. 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
2.
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剧场舞台上的样子。此时,如果整个会场都开着灯,那就可以看到观众席的最里边。但是,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那就连最前排也看不见。
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正是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不,是感觉能够看到。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3. 站在现实性角度的时候,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4.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5. 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6.
青年们都想认真地生活,但很多人往往被自以为无所不知、通晓世故的年长者提醒“必须要更加现实”,进而不得不放弃当初的梦想;同时因为纯真,所以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感觉疲惫不堪。
希望认真生活非常重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阿德勒说:“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果不懂得如何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就会因为想要满足他人期待或者不想伤害他人而导致虽有自己主张但无法传达,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样的人的确很受欢迎,或许讨厌他(她)们的人也很少;但另一方面,他(她)们也无法过自己的人生。

(the end)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