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干货|普通院校毕业如何走进私募PE








求职干货|普通院校毕业如何走进私募PE
🌥又是一年求职季节,三年前这个时候,我拿着普通财经一本+被广泛认知为“花钱镀金”的英国金融硕士的学历,在北京海投、海面,曾经从金融街到国贸一天赶四场面试,历时几月最终收获了几份满意的offer,深思熟虑后选择了现在的一份私募股权投资工作,也就是大家俗称的PE。2020年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北京的金融行业校招竞争也一年比一年激烈,身边和社交媒体上不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
【普通学历的应届生,到底能不能通过自身努力,成功进入俗称金融行业“鄙视链”顶端的PE、VC工作呢?】
答案肯定是能的,不过并不容易。以下我结合个人毕业后“摸爬滚打”的求职经验和3年在PE的工作感受,梳理了【5⃣️点重要素质】,希望帮到大家:
1⃣️学历。金融圈看学历这一点,我相信行业内已经心照不宣,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人才聚集地,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第一学历太过普通(比如我)如果已经是既定事实,那就必须,也只能通过第二学历去提升,否则连跟那些清北复交人贸的人在同一张桌子上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关系户不讨论)。考研、出国读研、读MBA(针对社招)都是提升的路径,当然付出的努力也是艰辛的。
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比较晚,准备考研的同学们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开始准备出国,找留学中介,考雅思,提高绩点,交申请,一气呵成,被拒了几所,但拿到了最想要的offer。
2⃣️实习经历。最好有知名投资/金融机构实习。如果按照PE的买账程度排序【知名PE/VC>知名投行FA>卖方行研>知名咨询>四大】。
个人认为,实习是个人在求职路上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part了,毕竟只要你想找并且一直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意识到自己学历吃亏,更要命的是读研不在国内没法累积实习,于是回国后我开始疯狂实习,在北京租了房,边找工作边实习,回国大半年完成了4份实习,券商研究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小型PE,头部PE,一步一个脚印,也越找越好,每一份实习都在帮我理解金融行业的运作,帮我确认/排除未来想从事的工作,也帮我在面试时拿下了工作offer。
在这里我想鼓励那些学历普通但有远大理想的小伙伴们,哪怕一开始拿不到大厂和big name机构实习,只要一个接一个去做,一家比一家好,经验和能力就一定能阶梯式上升。丰富的阅历和对所处行业的理解,在面试时真的会写在一个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