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舰船动力舱布置及生存性Part4——轴心国航空母舰

2023-03-18 12:02 作者:Jean_Bart_1955  | 我要投稿

日本航空母舰

“赤城”号

        “赤城”号由“天城”型战列巡洋舰改造而来,建成时保留了原本的动力装置。其动力系统由11台大型燃油锅炉、8台小型混烧锅炉和4套汽轮机组构成。动力系统为原始的集中布局:11台大型锅炉集中在前部4个纵列的锅炉舱中,除最前锅炉舱并排布置2台锅炉外其余3个锅炉舱均并排布置3台锅炉;8台小型锅炉设置在燃油锅炉舱后方4个“田”字布置的锅炉舱内;锅炉舱后方并排设置了2个轮机舱,间隔一段弹药库后又并排设置了2个轮机舱。1935年开展大改装时,“赤城”号仅将8台混烧锅炉改成了燃油锅炉,并未变动动力系统布局。

        虽然布置上较为复杂且分舱较多,但集中模式下锅炉管线不可避免地交联到了一起,再加上锅炉和轮机组数量互质导致“赤城”号的动力系统无法划分成独立单元运行,因此“赤城”号的动力系统实际上和“约克城”级存在相同的问题,即任意舱室受损后在隔离损伤部分前整个动力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并且有较大概率一次性损失全部动力,生存性并不算高。

“赤城”型战列巡洋舰的动力舱布置图

“加贺”号

        由战列舰改造而来的“加贺”号最初也保留了原本的动力系统布局,动力装置为8台大型燃油锅炉、4台小型燃油锅炉和4套轮机组,布局和“赤城”号相似只不过减少了1座大型锅炉舱和2座小型锅炉舱、外轴轮机组和內轴轮机组位置互换且设置在了弹药库外侧。

        “加贺”号最初的这一动力舱布置实际上和“赤城”号并没有太大区别,两者特性相同。

        1934年开展大改装时,“加贺”号大幅修改了动力系统布局,将12台锅炉替换成了8台新式锅炉并布置在2列共8个锅炉舱内。改装后“加贺”号的动力舱安全性有了很大改善,动力系统现在可以分成左右两个独立部分运作而不至于在单舱受损时影响全部动力,但集中式动力布局固有的缺陷并不能消除,一次性损失一半乃至全部动力的风险较大。

“加贺”号新造时的底舱甲板平面图


“加贺”号改装后的底舱甲板平面图

日本一般航母设计

        “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型、“大凤”型和“云龙”型航母采用了相同的动力舱构型。它们的动力舱均为集中布置模式,分为左右两列,每列前方设置4个锅炉舱后方设置2个轮机舱,8台锅炉和4套轮机组均位于独立舱室中。每侧前2个锅炉舱的蒸汽管汇集后从舱室靠外侧部分引向同侧前轮机舱,每侧后2个锅炉的蒸汽管则从舱室靠内侧部分引向同侧后轮机舱并最终汇集,各管路之间在前轮机舱的舱壁处设置了平常关闭的交联旁路。此种设计已尽最大可能降低了集中布置模式下蒸汽管同时受损的风险。

        “龙骧”号和“祥凤”型小型航母的动力舱基本就是大型航母的缩减版。“龙骧”号的动力装置由6台锅炉和2套汽轮机组构成,动力舱应当是分两列布置,各设备均位于独立舱室中;“祥凤”型的动力系统由6台锅炉和2套汽轮机组构成,布置基本上就是大型航母的动力舱减半。

        日本航母的动力舱在受到攻击时能有效限制进水,单舱受损时动力系统损失的设备数量也能降到最低,但它们存在的问题与其它使用集中式动力布局的舰船基本相同:最后一排锅炉舱集中了前方3个锅炉舱的管线,且前方锅炉舱的蒸汽管没有交联旁路,该舱受损可能影响前方锅炉向轮机组供汽;后轮机舱的蒸汽管需要通过前轮机舱,若前轮机舱内的蒸汽管受损受则后轮机舱也可能无法工作;集中的锅炉和轮机组也都有被一次性大量破坏的风险,一次性损失全部动力的风险并不低。

“飞龙”号的底舱甲板平面图
“翔鹤”型的动力舱布置图
“祥凤”型的底舱甲板平面图

“信浓”号

“信浓”号原本作为“大和”型战列舰建造,其动力舱保留了原本的设计,这里不再赘述。

德国航空母舰

“策佩林伯爵”级

        “策佩林伯爵”级航母的动力系统与同时期德国巡洋舰类似,由4个锅炉舱和3个轮机舱组成,均为无中央纵壁的大舱设计。4个锅炉舱集中设置在前方,每舱4台锅炉,3个轮机舱集中设置在后方,与锅炉舱之间间隔了一个舱段,前轮机舱并排布置2套轮机组,受前轮机舱艉轴的干扰,后方轮机组无法并排设置在同一舱中,因此內轴轮机组被分别布置在两个轮机舱内,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相同。

        “策佩林伯爵”级的动力舱布局类似于去除了中央纵壁的日本航母,生存性上也因此要稍弱,它也和其它集中布置动力的舰船一样一次性损失全部动力的风险较高。

“策佩林伯爵”级的底舱甲板平面图

意大利航空母舰

“鹰”号

        由邮轮改造而来的“鹰”号航母因原本结构限制无法设置足够的装甲,仅有弹药库和航空燃油舱有轻装甲水平防护,其动力舱完全没有装甲保护,因此必须依靠高生存性动力舱布局来保证舰船的生命力。

        “鹰”号的动力舱布局与美国“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高度相似,它设置有4个独立的机炉舱,每舱2台锅炉1套轮机组,4个机炉舱又分成了前后两个单元,单元之间被一个舱段间隔。为了提高动力舱的抗损能力,“鹰”号的动力舱横舱壁采用了双层结构,即便一层舱壁破损也能靠另一舱壁保持水密。在这种布置模式下,“鹰”号的动力系统一次性最多只会损失一半动力,通常情况下只会损失1/4动力,动力舱生存性在同时期的航母中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鹰”号的锅炉为了给艉轴留出通过空间都被大幅架高,上半部分完全暴露在水线以上,在舷侧遭到攻击时相对脆弱。

“鹰”号的底舱甲板平面图
“鹰”号的横剖面图,可见锅炉均被架高了半层


二战舰船动力舱布置及生存性Part4——轴心国航空母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