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梳理《公基》《常识》——马克

三月时政
专题二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国内生产总值
1、市场价值(货币)
2、最终产品计入GDP(中间产品不计入GDP)
3、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
4、地域概念 GDP(国内) vs GNP(国民)
5、流量(一定时期内) vs 存量(一定时间点)
二手交易原则上不计入GDP,但中介费用可计入GDP
注意:1、市场活动:自给自足和家务不计入
2、黑市交易等非法收入不计入
- GDP的核算
理论基础:总产出=总收入 总产出=总支出
三种方法:(1)生产法:价值增加总和
(2)支出法:Y=C(消费)+I(投资:企业买机器厂房)+G(政府购买)+X(净出口)
G:转移支付、公债利息(未创造新的价值)不计入
X:X(出口)-M(进口)
(3)收入法:要素收入(成本)
- 区分:名义GDP vs 实际GDP(考不考虑物价因素)
(1)名义GDP:当年价格
(2)实际GDP:基期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衡量是否发生通货膨胀)
总结:衡量通货膨胀:GPI(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GDP折算指数
-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
(4)国民收入(NI):生产要素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5)个人收入(PI):PI=NI-(企业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金)+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
二、就业和失业
1、失业率概念和计算
失业三个条件:(1)劳动能力;(2)愿意工作;(3)没有工作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总数*100%
劳动人口(年龄+劳动能力)不等于劳动年龄人口
2、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愿意接受工作找到了工作,不是全部就业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供需不匹配)
结构性失业原因:工资刚性
导致工资刚性: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工会;效率工资
3、失业的影响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三、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分类
价格上升速度:
- 温和的通货膨胀:10%以内
- 奔腾的:10%-100%
- 超级:100%以上
2、通货膨胀的原因
- 货币现象:货币供给>流通中所需货币
- 需求拉动
- 成本拉动
- 结构性通货膨胀:不同部门之间比较
3、通货膨胀的后果(成本)
- 预期到的:A、菜单成本(价格变动的成本);B、鞋底成本
- 未预期到的:再分配:(1)不利于固定收入(2)债务人有利
4、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失业率与膨胀率:反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