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点 | 从教育学视角看ChatGPT
今天我们邀请了凯程的璇璇学姐来带领大家梳理一下近期非常火爆的ChatGPT,我们一起从教育学学科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分析它对当前教育生态所带来的影响。
ChatGPT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ChatGPT能不能取代教师
这个现象对教育有什么启示
我们可以有怎样的思考
考研人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01 ChatGPT是什么
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跟人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跟人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简而言之,ChatGPT是以AI(人工智能)为基础,可以跟人聊天、写论文、创作诗歌、制作商业方案,甚至能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的一种工具。
02 ChatGPT为什么火
因为ChatGPT不同于传统的搜索引擎,它基于大量的数据训练,不是机械地罗列出相关网页结果,而是将答案进行整理、优化,并且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还能与用户持续进行互动。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文学、媒体等相关领域的创作,或者变身为程序员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等等。
03 ChatGPT有什么功能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ChatGPT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1、与人进行实时对话,即时回答问题
2、可以做到理解上下文,实现连续对话
3、可以撰写和修改计算机代码
4、编写文案、脚本、大纲、策划
5、快速生成新闻报道、创作诗歌
……
在惊喜之余,仔细自考一下大概会感到有些担心,它作为这个时代技术的杰出结晶,带来的是不可预知的革命。
各行各业由此引发了关于AI能否取代一些职业的探讨,那ChatGPT会取代教师职业吗?

在教育领域,我们就要按照教育学的视角来审视ChatGPT。
先来看看ChatGPT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从ChatGPT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可取代的成分在于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上。
其实,教育领域内对于这个话题也做出了广泛讨论,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工智能不能替代教师。主要原因如下:
1.教育过程需要师生的情绪、情感互动完成,人工智能做不到。
2.教育过程需要传递文化,人工智能可以给我们答案,甚至帮我们算数学、写作文,但很难传递文化。
3.教育过程需要陶冶情操,建构道德观,但人工智能做不到。
4.教育过程需要体现教育教学的艺术性,但人工智能做不到。
5.教育过程需要体现很高的人文关怀,但人工智能做不到。
ChatGPT是基于训练数据来回答问题,虽然它可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但它没有人类所特有的感知判断能力、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与探索能力等等,并且它的运行需要人类的干预和监督。
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鲜明而有力的。
学生很难完全通过自学去获得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性格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工具,教育中必然要有“人”的印记,教师必然要在“教”与“育”的过程中承担互动者、陪伴者、引导者和同行者等角色。
所以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很难真的替代教师,但它们对教育、教学和教师所产生的影响是需要我们关注、思考并加以利用的。

对于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启示,我们可以从教育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两大层面思考。
我们先来看看ChatGPT对于它无法取代的能力是怎么说的:

既然ChatGPT无法完全取代这些层面的能力,那我们可以加强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充分发挥人类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好人工智能工具,以此来促进教育的发展。
01 教师培养
在对教师的培养上,我们需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型,联系教师不可替代的部分进行加强。
教师专业内涵第一个维度是“教会学生学习”,这可以有五个层次。
1、第一层次,学生要学会学习。
学习本身是学习的对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学习技能,如阅读(包括记笔记、做注解等)、观察、讨论等技能,而且需要养成学习品质,如好奇心、自主、主动、坚持、反思等,学会了这些学习品质,即具备了终身学习的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首要内容。
2、第二层次,学生要学会认知。
认知包括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学生既要学会初级认知,如学会记忆、学会注意、学会感知,又要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决策等思维,还要学会语言、概念形成、知识表征,更要学会问题解决、专长和创造力,最后还要学会元认知。
3、第三层次,学生要学会学科——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学科。
学会认知是以学会学科为基础的,但学会学科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对于学会认知而言,学会学科是手段;对于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而言,学会学科是目的,但最终是学会认知。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更长时间的学科学习从知识上可以忘记,但在学习学科时学会的认知却成为终身基础的原因。
4、第四层次,学会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正如有国际组织指出的,学生要学会:
(1)批判性地思考;
(2)获取信息;
(3)解决问题;
(4)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5)创造新的想法、产品和解决方案。
5、第五层次,学生要学会共同体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它们与学会认知构成“四会”。
教师专业内涵第二个维度是“育人” ,人的发展的内涵是认知和情感发展,道德和公民性发展,个性、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健康与安全发展和艺术与审美发展,为了这些发展必须开展相应的教育。
教师专业的第三个维度是“服务”,不仅要对学生服务,而且还要对学校服务、对同伴服务,如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教研主任、科研主任等学校内部的专业服务职位,它不是行政级别,而是专业组织中的专业职位,教师在承担“教会学生学习”和“育人”的专业任务的同时,还要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
02 学生培养
1、最直观的办法就是:
(1)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
(2)培养孩子下达指令的能力。
2、而这直观的办法后面,隐藏的是人类以下能力:
(1)原创力;
(2)想象力;
(3)领导力。

最近几年,我们原本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位居全球第一。在没有出现真正全球化的AI产品之前,认为中美平分秋色。
如果从教育的上找原因,应该归结到“创造力的培养”上,关于创造力的培养,回归到“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国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上。
关于原因,我认为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原因,“科举制”“尊师重道”“记诵文化”,所以想要改善,大家也需要明白,这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学习管理学习教育学的一个好处是理解解决问题的难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关于创造性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①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
②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③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
④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任务的榜样
(2)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①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能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
②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③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自己实践
(3)培养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
(4)开设创造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①头脑风暴法
②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
③分合法
④系统探求法
⑤联想类比法
⑥组合创新法
⑦对立思考法
⑧转换思考法
(5)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①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
②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使学生敢于把习惯上不相干的因素联系起来
③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
④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
(6)塑造创造性人格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

以上就是关于“从教育学视角看ChatGPT”的热点话题,最后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对于现阶段备战初试的同学而言,知道ChatGPT热点是什么、它对教育哪些方面有影响,以及我们从专业领域可以有哪些思考即可。
更进一步地学习就是联系相关的理论基础,思考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去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好的观点、标题句和论述,为将来初复试作答积累素材。

以上内容选自凯程的音频小课《10分钟教育热点随身听》栏目,教育热点的学习和积累是一个长线积累的过程,如果同学们想要在平时积累学习以及全面了解更多热点内容,也可以关注这个栏目。
在这个栏目中,我们以音频+文字的形式整理了60+个最新的教育热点,方便大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里收听,在平日里大量积累教育学热点内容,提升教育学素养。
在哪听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