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楼已到位多时,大船为何还不封舱?

不知不觉间,船楼主体被吊装到位;甲板部分大部分固定结构成型也已经快一个整月了。而单纯从外观进度来看,在这一个月里,大船居然几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形象进度的变化。最明显的是机炉舱和与之垂直的机库上方的两大缺口仍然可见。这说明仍然没有进行封舱作业。而出现在两大开口上方的临时遮挡措施,显然并不是要最终焊接上的钢制甲板本身。而明显是遮挡雨水的临时施工雨棚。毕竟有一个大型热带气旋很可能正面掠过生产区。必要的遮风挡雨措施还是要提前做好的。那么为何在主船楼已经到位的一个月后仍然不封舱?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不外乎三大原因:第一个原因,过去也谈到过。主船楼的部分,本身如果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最好是在主体全部封舱之后;也就是飞行甲板形成完全结构体;

内部的所有新的大焊缝的焊接应力充分释放后,再吊装与焊接船楼最合适。毕竟船楼也是一个有五六百吨自重的物体而且偏向右舷一隅,这样会对全船中部甲板产生非常明显的向右偏的拉扯重力。如果甲板部分彻底封舱成型后,可以不用再担心这种拉扯重力影响未封舱部分的大开口,产生不必要的变形。而之所以可以提前吊装到位。主要又有3个原因:第1个原因在于船楼部分主体落在的大模块上,是全船最早到位的一个整体模块,主压力并不在前后两大开口的部分上,因此可以承受船楼提前到位造成的向右拉扯力矩。第2,在于目前全船的左右船舷下面都有临时支撑柱,这样新船楼到位后的自重可以部分被临时支撑柱分散。未必形成完全的拉扯力矩。第3个原因,则是人所共知的。在前2个条件可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前到位船楼符合特殊节点的形象要求。

说到底,也就是船楼到位其实是比正常工序提前的。但是这个提前到位也算正常施工的一部分,不会影响其他部位的施工工序。第二大原因,在于大船很可能会延长在目前船坞内的整体施工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大船在这个固定船坞内已经施工了十几个月,从工人到设备都已经充分适应了环境和所有施工流程。如果提前出坞到舾装位置再施工,不用说施工物资运输流线的变化,仅仅上万船厂工人吃喝拉撒睡的后勤保障就要重新大动干戈。而原地不动继续进行深入施工,把未来舾装的部分工序提前在坞内进行。目前看来反倒是效率最高的方式方法。毕竟作为目前的天字一号工程,谁也不敢和大船抢船坞。即使吊装准备区出现一些明显是集装箱船的模块,大概率也是旁边民船坞临时来这里放一下。或者属于在隔断之外的外坞生产的“半条船”。

所以即使出现集装箱船的模块,并没有任何“赶大船下水”的意思。而且大船在坞内和坞内底板是硬接触。不会有任何浮动和大的震动。这样对安装精度要求高的设备,比如弹射器的早期安装最为有利。第三,至今不封舱,还与弹射器和拦阻系统的甲板下设备安装要求有关。无论电磁弹射器后台的飞轮储能模块组件还是超级电容。以及最神秘的电磁拦阻装置的主设备,其实都处在飞行甲板钢板之下的夹层中。不进行封舱。那么这些体量不大不小的设备的运入和安装通道就最丰富。而一旦彻底封舱,则说明最关键的电磁弹射和拦阻系统已全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