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单位人情浓不浓,对职工是否关怀,看这5个细节就知道
我们知道,在现在的风气下,领导不可能给大家擅自增加福利,或者削减工作量,这些东西,大方向上基本上差不多。
所以,大家对各自单位的爱恨情仇,大部分源于自己单位的“人情味”浓不浓、是否感受到了来自单位的关爱。 “人情味”三个字,硬生生就把单位之间的差距给拉开了。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想判断自己单位是否有人情味、对职工关爱够不够,看下面这5个方面就够了。够直观,也够简单。

01看单位工作群的氛围:是严肃还是活泼,是机器人一样复制列队,还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的单位,工作群只拿来干工作,全是一板一眼的工作通知,底下清一色的“收到”“收到”,连一个表情包都不敢有。

要是谁在工作群里发了上级的表扬、某些同事的工作成就,下面则是排着队的“大拇指”,格式整齐划一,一个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跟复读机似的。

群这么沉闷是有原因的。大家都不敢乱在群里说话,必然是因为领导不喜欢。 之所以要“复读机”点赞和发言,也正是因为这样最稳妥。
既不会因装死而惹怒领导,也不用担心说错话。谨慎点总没错。 这种单位的氛围通常是:压抑紧张,人们大气也不敢出,生怕讲错一句话。 另一些单位,工作群就是天壤之别了。
虽然主要还是谈工作,但正事说完后,总会有人接两句轻松的话,开个玩笑来活跃气氛。 领导对于这类发言,不但不会苛责,反而还会跟着逗趣两句。尤其是下班时间,群里畅所欲言,好不热闹。 “复读机发言”,在这类工作群里也通常看不到。针对同一工作现象,大家也是各抒己见,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 就算是一致夸赞,也是用不同的语言来夸,而不是缺乏灵魂、令人窒息的“大拇指”。
还有一种情况是,领导不喜欢工作群灌水,群里还是上面一本正经的样子,多一句废话没有。
但是呢,也不能耽误大家沟通感情,于是在工作群之外,有人建了一个“聊天灌水群”,还把领导拉进去,一起“水”,撇开工作,更加欢乐。 这种领导,非常注重大家的情感需要,通常比较没架子,工作之外爱跟大家打成一片。 作为下属,你不用担心领导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说错一句话就被当靶子批斗。 在这样的单位上班,你的心情也会是轻松愉悦的。

02看单位食堂的伙食:荤素比例如何?口味上,是否悉心听取大家意见来做调整? 这些年因为工作缘故,我在不少单位食堂蹭过饭。 我发现,在基本不缺经费的前提下,有的单位食堂的饭菜,那叫一个惨不忍睹,5素1荤,并且分量感人,稍微去晚就没了,只能叫外卖。 有的单位,不但肉类丰富、荤素合理,还贴心地设了“孕妈妈窗口”,为大肚子妈妈提供更营养的饭菜,非常暖心。 以上,主要是看食堂舍不舍得花钱,为大家提供优质伙食。毕竟,肉比菜贵多了。 先暖胃,再暖心。
忙乎了大半天,去到食堂看到热气腾腾又美味的饭菜,心里暖洋洋的。被关怀的滋味,比饭菜的味道更美。 说白了,在饭菜上都极度抠门、领导也不出面解决的单位,你就别指望它能对职工有多好。
让你一边交着伙食费,一边还天天吃得跟和尚似的,还有什么恶劣的事做不出来? 除了“钱”,还有“态度”问题。
饭菜是清淡还是辛辣,是偏酸还是偏甜,虽说众口难调,总归是可以通过征求意见来尽可能满足大部分人口味的。 可是,偏偏有的单位食堂,从不听取民意。舍不得买点像样的食材不说,厨师们相当随心所欲,酱油味精胡乱放,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他们的宗旨是:管你爱不爱吃。觉得难吃最好,吃得少,正好节省饭菜! 讲个笑话。一个在国企的朋友说起他们食堂,做的饭从来都很难吃,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忽然有一天,厨师灵感一现,做了道惊为天人的酱烧排骨,大家胃口大开,纷纷赞不绝口,并向食堂表达想经常吃到这道菜的淳朴心愿。 从此以后……那道菜就成了昙花,再也没出现过…… 大概,厨师把酱烧排骨果断列为工作失误,进行了认真整改吧。(手动滑稽)

03看单位的公用厕所:是干净清爽,还是异味扑鼻,无法下脚?有没有放置公用卫生纸?
一个单位的整体业务水平,很难去客观判断和衡量。毕竟都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角度不同,标准也可以不一。
可是厕所,却最能直观展示一个单位的风貌。
想看这单位职工的精气神怎么样,领导的管理水平如何,到厕所看看就知道了。
如果一个单位的厕所臭气熏天、纸篓里的脏纸都快满出来了,基本可以判断,这单位人心涣散,大家干活都随便敷衍。
领导更是心不在焉,要么水平差管不了,要么心思不在工作上,懒得管。
理由很简单:机关里的清洁工,都是临聘人员,根本不存在仗着有编制不怕开除的现象。
就连这些人如此吊儿郎当,领导都不管,摆明了不介意大家的感受,甚至不在意单位环境和形象。
呵,那职工的切身利益,领导能在意?别讲笑话了。
至于厕所里的卫生纸,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小到单位领导层根本不会去在意,放不放就看办公室主任的一句话。
连这些小细节都能一一做到位的单位,人情关怀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当然,唯有一种情况例外:单位有对外办事窗口,外来人群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卫生纸经常丢失,无奈之下只能放弃。

04看单位停车场:是否有领导的“固定专用车位”? 一般的机关大院,都建在老城区的核心位置。年代老旧,停车位也不足,甚至停车还需要抢位。 并且,总有一些停车位属于上等佳品,比如大树底下不暴晒、更宽敞好停、方便进出等等,先到先得,比谁手快。 然而,对有些单位来说,这些绝品停车位,小兵们来得再早也没资格去停,更不会跑去停在那儿,那叫自找不痛快。 人人都懂的“潜规则”——那些都是领导的专属停车位,永远只为领导保留。
要是领导休假、出差,也宁可把位置空着浪费掉,也不能给其他人停了去。“专用”就是专用,一点不能含糊。 资源短缺的时候,用权力来霸占资源的感觉是爽翻天的。自私的领导会想:管你们其他人停哪儿,我停得舒服就行。 要是一个单位的官僚主义味儿,在区区停车问题上都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么我相信,这单位一定会是领导们很舒服,下属们却难受的那种。

05看工会的表现:有同事生病住院,工会是否代表单位尽到慰问事宜? 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工会会员生病住院,工会是可以探视并送上慰问金的。 说白了就是人住院,单位送个三五百表示关心。
这完全符合规定,支出报销也合情合理,还能给同事争取小小的福利,就是一个顺水人情。 可是令人难过的是,我向周围的朋友打听了一圈,能够做到“逢住院必探视和慰问”的单位工会少之又少。 大多数单位里,工会的存在感极弱,所谓的工会主席也只是挂个名,写点材料应付检查而已,心思根本就不会放在关爱职工身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再简单不过: 领导不重视、整日忙于盯业务、盯自己的仕途,工会在位的人又不主动、生怕给自己找事,广大职工则早就凉了心、懒得指望。 如此这般的单位,更是与“人情味”背道而驰了。 没有被关怀的归属感,没有与单位之间的情感纽带,工作就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凭啥让我讲奉献呢? 也难怪,这些单位的领导总是在抱怨,“下属总在跟单位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多做点就会吃亏”。
下属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既然单位跟我都没有情义,那可不就是做生意一样地公事公办嘛。

我多么希望,这篇文章有幸被一些单位的领导所看见,并且真正看到心里去。
领导们总是在抱怨下属“慵懒散浮慢”,抱怨大伙态度消极、工作推诿,可否先从自身角度反思一下:
看看是不是自己作为领导,哪里首先做得不到位,才一步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将心比心,才能收获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