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之杭州——京杭大运河,西湖和闽江实地考察

为调查了解各地生态环境,进一步了解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与意义,我们组织了“一方山色一碧漪,净涵天影漾波漓”实践队,按照不同地区分成了不同小组,对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参观调查,包括收集水样、随机采访等趣味实践活动。


心怀敬畏与激动,实践队的第二支队伍---华东小组分别出发,去往京杭、西湖、闽江开始实践调查。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城加快,人们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京杭大运河沿线景观出现水质污染、垃圾堆放等现象。大量污水直排或间接排入运河,导致水质污染,破坏了其生态环境。沿线部分地区存在大量垃圾堆放现象,既影响美观,又带来卫生和环境问题。




西湖
杭州西湖是国际著名的城市景观湖泊。西湖景区以其秀美的山水、璀灿的历史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全国最佳风景旅游区。近三十年来的西湖水环境治理,特别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对于西湖的保护、西湖水质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西湖水环境治理的实施,各种工程措施、管理制度的落实,群众保护西湖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近十年来西湖水质不断提升。2000年,西湖水体年均透明度仅有50厘米,夏季西湖外湖的水体透明度仅有30厘米,而2012年西湖的水体年均透明度已提升为83厘米。西湖水体质量的迅速提升,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创造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闽江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闽江为沿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工业发展和生活污水对闽江水资源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些场所探查完毕后,华东小组对收集的水样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记录,并对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一份参观报告,内容包括调查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江苏段)、闽江的沿线水文环境、水质情况及成因、现状以及当地政府在应对水污染问题上的处理措施,并且在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在忙碌的时间中完成任务并且返回。


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增强了对家乡本地生态环境的了解,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地历史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