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事件:黑白琴键上,缺了最关键的一样东西
这两天,李云迪的新闻,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也难以接受,不胜唏嘘。
李云迪曾五登春晚,获“中国十大青年领袖”称号。少年得志,其后星光灿烂,一路长红。然而一夜之间,李云迪不仅塌了人设,毁了口碑,星途也将黯淡下去。
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连夜打码;
取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资格;
撤销城市形象大使代言;
除了面临巨额赔偿金,或终身无法从事演艺行业。
网友惊讶,长得帅又有才,名利地位俱全,何必如此?
这让我想到弗洛伊德的话:人类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性趋力和攻击性趋力的压抑。钢琴王子的悲剧,或许从他不快乐的童年就注定了。
每个琴童的背后都有一个严格的妈妈,李云迪也不例外。他六岁起就表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母亲的训练也非常严格,新闻联播的声音一响就得练习钢琴,周末无休,一双手因为整天弹钢琴而起泡。在杨澜的采访中,李云迪还透露当时为了偷懒,趁没人的时候把家里的机械钟调快了1小时,这样就能少练一会儿琴。
一次,妈妈回家发现儿子偷看电视,直接把电视机搬走了,直到李云迪认错,哭了整整3天。后来在某节目中玩游戏机的李云迪称自己一看到就禁不起诱惑了,因为小时候没有玩过。他的童年除了钢琴,几乎与一切娱乐绝缘。
李云迪的报复性反弹,在成名后一点点释放出来。小时候没有力量反抗,想做想玩的处处受限,现在成名了,我行了。李云迪曾多次被拍到与美女开豪车街头游玩,并曾在节目中坦白,和女生在一起一个月,就可以发生亲密关系。
有人说艺术是性压抑的结果,或许过于绝对,但在寂寞这种生理性“低级需求”的副作用驱使下,如何正确地释放压力、自我解压,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规划。
扪心自问,多久没有和家人坐在一起好好看一集电视了?多久没有静静地翻一页好书了?在日渐“内卷”的时代,如果你感觉压力大,心累了,做事效率低了,不妨停下来,开心一点,放松一下又何妨?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小孩子才作选择,成年人表示全都要!
现在启动移动“优+”权益 ,咪咕视频、咪咕快游、咪咕音乐、咪咕阅读、139邮箱、和彩云网盘,“存、看、玩、刷、用”,全系列通通免费,开心的成本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