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友谊之上”的伤害自己/友谊理解的课程笔记

由于自己的原因出现了很坏的情况,没啥文化,欢迎指正或者讨论。封面出自《坏想法日记》,是一个百合厨告诉我的,自己被安利也没看。顺带一提是不是在网上发表见解就是网泽呢2333,如果是我以后不会发这些东西了。先上图




贴吧里的年龄小画手翻出来一堆这些关于交友书,浅浅猜测都是同性的好朋友的字条吧。
说点风凉话吧:情感本身就是一种赌注资源,所以在友谊或者爱情上的赌博上的失败,和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打击或者背叛本身就应该在抛骰子倾注情感时就有失去资源的觉悟了吧。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不就把情感这种东西当成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化了嘛。这本来就是我不希望遇到的
本出生为什么要写这些?
因为本大爷昨天听了曾仕强教授的第九章和第十章《易经》课程,恰好摸鱼遇到了贴吧里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孙氏开头的事件。(屑)自己有些兴趣,或者说因为某个原因有些必要去了解关于关于爱情以下的——友情这一方面的心理学(姑且算是心理学吧)。
本人并不是专业人士,文中看法属于自己浅薄的理解。不能代替任何专业知识
-前言废话完-
*
目录
0.关于经历者/患者(我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就用患者吧233)的现状
1.关于自我伤害,放弃生命的想法
2.浅浅的情感剖析
3.关于情感(爱情模板)

没什么思绪,想到什么事就写什么事情了。
0.关于经历者的现状
如果庙里有点年轻帅气一点那种有料的小先辈,如果不顾阻拦需要帮助恋爱脑推演运势。又或者心理医生这类家伙去帮助恋爱脑的话,可以经常听到下面的东西直到自己的耳朵生茧的:
1.“我愿意放弃生活质量和一切关系为了自己的爱人/朋友/姐妹”
2.“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我死掉”
3.“我的情绪根本不重要,我只希望自己爱人/朋友/姐妹开心”
4.“我不在乎我的生活”
5.“我的世界里只有我的爱人/朋友/姐妹”
之类的。
面对失败和被打碎的感情,人们通常会经历一系列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愤怒和恼怒,悲伤和绝望,有些人可能会试图挽回失去的爱情,有些人则可能会试图寻找新的爱情。它们都是人类对于失去爱情的自然反应。
一个三观正的人们如何有机会通常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希望能够建立长期的、亲密的关系。当这种关系突然破裂或变得不可持续时,会感到失落、孤独、沮丧和愤怒。这些情感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和自杀的想法。
1.关于自我伤害,放弃生命的想法
排除疼痛成瘾,“把生命寄托到了,爱人/朋友/姐妹上(本质上都是自己的心上人)。”联系前言提到的,我个人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全压的豪赌。比如前面图中提到的有类似的情况例如:
“一直在一起”,“一辈子的好闺蜜”,“海枯石烂、牛郎织女”之类的
你说为什么没有一辈子好兄弟嘛…我反正问了几个楼主和帖子是没有得到过男生会写这种小纸条的答案
在伤害自己的行为上,心理压力和自我认同是主要的因素。在面对自身身份认同和追求感情时,需要克服来自家庭、社会甚至是自身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对其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造成影响,加剧了患者自己本身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选择自残的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的抑郁和焦虑,以及对自己的身份和关系的质疑。自残可能是一种应对方式,可以减轻痛苦和焦虑。选择自残用来掩盖他们的身份或感情,或者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身份或感情是不被接受或理解的。
举个不成熟的例子:
-哇浪,TA真JBTMD好啊。→对自己很好,感到愧疚→一边厌恶自己,一边喜欢TA→回到起点
-“为什么就不能找一个和性别一样的人一起生活一起做事,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等等这样的话就是基佬了”“所以这就是基佬吗?”
-“我爱你…不是不是,我说的是敬爱。是这个意思”
【我也不知道我举的栗子有什么用能看就行233】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社会对于爱情的期望,他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了质疑,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比如自残、自杀等。
对于一些过于敏感、情感容易受伤的人来说,失败的情感或者破碎的友情可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人格价值受到了贬低,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没多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和不理智而在爱情失败后采取极端的行为去伤害自己,这种行为是一种极度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2.浅浅的情感剖析
情感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心理现象之一。情感涵盖了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爱、恨、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和情感体验。情感是人类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它反映了人类对外界的认知、评价和反应。情感可以是积极的、消极的、复杂的,它们的产生和表达受到个体的性格、经验、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爱情我不怎么理解,自己也没有经历多久。友情姑且算是爱情的异形,友谊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人际关系之一。友谊的本质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建立起的互信、互助、互惠的关系。友谊可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相互照顾的,也可以是不平等的、单向的、利用关系。
顺带一提:
谈钱伤感情应该是情感的异化,因为我个人觉得这是人情世故的一种。我主观上再举个不成熟的式子:
情感 + 利益关系 + 往本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向 =人情世故
哇浪,什么糟粕。辣眼睛,我可不会善用嘴巴和勾心斗角。先润掉这个,离题了。
再说到友谊有几个特征,包括:
互相尊重,友谊的核心是互相尊重。朋友们应该尊重彼此的观点,信仰和生活方式;
相互支持,友谊应该是互相支持的。朋友们应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并共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 彼此理解,友谊应该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朋友们应该尝试理解彼此的背景,经验和信仰,并与彼此交流。
2333你甚至可以给它像分千层饼一样分层呐:
1层,交际式友谊
这种类型的友谊通常基于共同兴趣和活动。这些朋友可能只在特定的场合或活动中见面,例如运动队,聚会或课堂。
2层,亲密式友谊
这种类型的友谊通常是更加深入和个人的。这些朋友可能分享更多的个人信息和情感支持,以及更多的时间和活动。
3层,理智式友谊
这种类型的友谊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这些朋友可能分享更深刻的对生活和社会的看法,并互相支持和鼓励。
你还可以给他们排名或者排个大小低贱…我说停停,这个就太过了。
3.关于情感(爱情模板)
我们随便去文库收集对情感上的态度(姑且拿爱情来当关键词)
清一色的都是:
对情感上的期望和要求往往会给人带来压力,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传统文化中,爱情被视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成功的爱情是一个人幸福的保障。
哦牛批,还有这种“保障”的喔。
如果你可以带上自己的思考,会想着反驳这句话的话。说明你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我建议多吃两份牛奶做做运动把营养跟上来,或者多打打游戏看看漫画小说来娱乐让自己心情变得好一些,然后再想想。
小时候机房游戏离开了高配电脑卡成ppt也要鉴赏,生活离开了爱情这种奢饰品也需要继续。
排除自己身体上和机能上的因素,一个人的人生可能会更独立清醒和通畅,但是两个人会更加有趣一些。
毕竟地球OL的各种副本里自己可以拥有一个不离不弃的队友已经是神的奖赏了。你甚至可以要求你的队友的外貌,游戏技术,经济资源,发育,灵活度,游戏素质等等。
最后可能还需要决定要不要拉一个新玩家一起打这个副本。
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对队友的憧憬或信任感,也没有必要去宣扬“打地球OL就是一个人才好玩,两个人是绝对受罪的”,也不要想着“地球OL两个人才可以玩起来,一个人体验会变差很大”。
像曾老师说的,做到中庸就好。

尾声:小时候自己喜欢和玩女孩子,可能小时候就会被大家称为娘炮就对自己的心态进行阉割了。
有时候看见村口同学喂大黄狗,甚至可以想到“要是自己和大黄狗一样可爱就可以和大家一起”玩了。多年后会发现“狗”这个字眼已经变成一个贬义词和“低贱”的特征了,得到的知识却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还是很奇妙的。之前想着“我如果是女人的话是不是更有资格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牵手手”,也是同理的。毕竟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已经是国际公认的知识了(指4chan)。例如小时候夸同学张的很漂亮同学可能会开心,长大了夸同事很漂亮可能就会被当成骚扰的潜在威胁了。

用老师的话作为结尾吧:
来自相关视频
二十世纪最不幸的话语,应该是“求新求变”,造成大家只要不违法,什么花样都可以玩,只要是新的,仿佛便是好的。变到政府管不了百姓,老师管不了学生,而父母也管不了子女。种种乱象,都把责任推给了“时代不同了”这一句陈腔滥调。即使想负起责任,也挡不住“一切一切都在变”的借口,导致大家都乱变,谁都没有办法。
西方人把“易经”翻译成“The Book of change”,以致“只看到变易的一面,却忽略了不易的重要性”。现代西方人,比较明白变易与不易缺一不可的道理,已经将“易经”直接翻译成“I-Ching”。可惜“求新求变”,流传了这么久,受害的人成千上万,要找谁求偿呢?
“男女平等”的观念,是建立在“男女不平等”的实际情况,才提出来的。西方人“平等”和“不平等”是相反的,男女平等,便要废除所有的不平等,以致男女有别,也要变成不男不女,实在十分可悲。
现代人只恋爱不结婚,只结婚不生小孩,有了子女,照样想离婚就上法庭,都是由于不明白“男女有别”的道理。《易经》由天尊地卑,投影为“男尊女卑”,完全没有不平等的意思。但是长久以来,大家食古不化,解释不当,再加上西方的“男女平等”的推波助澜,大家都不敢说实在话了,只敢表面上虚伪应付,对于男女有别,不方便明说,以免被扣上大男人主义的帽子,有口难辩。
我们现代有很多乱象,实际上来自颠倒乾坤,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也不像女人。特别是“坤道”错乱,弄得“乾道”不振,没有一个男人,敢说自己是“大丈夫”。
大众媒体发达,直接入侵家庭,使得父母难以妥善教育子女。传播界又以收视率为评核标准,造成叫好不叫座,因而劣品驱逐良品,对儿童的身心,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学校教育,也是问题重重,几乎无法挽救。
人类本有个别差异,每个人都应该要做不一样的人。然而现代教育采取一致的内容,趋向共同的标准,把原本不一样的人,教成几乎一样的“平均人”。既不合乎人性要求,对人类社会的多元配合,也造成十分严重的障碍。
电脑普及,使人类读、写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电子游戏,使人不知不觉,以有限的体力和无限的电力拼搏,也以宝贵的时间和廉价的线上人物对抗,相当于活人与死人作战,实在是残忍的愚昧举动,但情况却愈来愈失控。
【连烂梗的泛滥和模因污染曾老都想到了,算是非常非常厉害了。】
浅浅拜读了曾仕强和史铁生的作品,我想试试接下来我曾经作为一个编剧可以看看哲学史给自己空荡荡的大脑带来些什么。
好了我手柄修好了,我要开始玩了。对了,不去憧憬不代表要去忘记,毕竟对于情感。不信任的是玩家,而不是情感本身……
这么听起来这么怪,漏洞百出,而且明明情感和人身没有办法分割的吧……不管了,收工。
→3小时憋出来这堆愚见,感谢观看。如有得罪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