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魏阵营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首阳陵。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病逝于洛阳

太和六年(232年),生于任城王府。青龙三年(235年),选为魏明帝曹叡养子,册封齐王。景初三年(239年),立为皇太子,同日魏明帝曹叡病死,曹芳正式即位,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正始十年,经历高平陵之变,曹爽倒台,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司马师平定叛乱后,将曹芳废为齐王,拥戴高贵乡公曹髦继位。西晋建立后,册封邵陵县公。
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

正始二年九月乙未日(241年11月15日),生于东海王宫,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正始五年(244年),封为高贵乡公,嘉平六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齐王曹芳后,拥立为帝,年号正元,曹髦文才武略,崇拜少康,不满司马氏专权秉政,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亲自讨伐司马昭,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

正始七年(246年),生于燕王宫,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高贵乡公曹髦为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以曹奂奉明帝之祀,立为皇帝。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曹魏政权,曹魏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魏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毌丘俭最初袭封父爵高阳乡侯。魏文帝时期,担任平原侯文学掾,结下深厚情谊。魏明帝登基后,历任尚书郎、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等要职,仕途顺利。劝止魏明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出任荆州刺史,参与边疆防务。迁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幽州刺史。
景初末年,配合太傅司马懿攻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进封安邑侯。
正始年间,两次出塞远征,摧毁高句骊王国,征服朝鲜半岛,加号左将军,出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
东兴之战后,迁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击退了吴国太傅诸葛恪,加位镇东大将军。
正元二年(255年),不满权臣司马师废黜魏少帝曹芳以及杀害好友夏侯玄、李丰,举兵反抗,最终兵败,在逃亡途中被杀害。

魏明帝太和年间文钦任牙门将、五营校督,后拜庐江太守、冠军将军,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党在高平陵之变中被杀,文钦心中不安,执政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安抚文钦,升其为前将军、扬州刺史,任职期间结交镇东将军毌丘俭。击退吴国太傅诸葛恪进攻,取得一定战果。
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镇东将军毌丘俭在扬州起兵讨伐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被封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封谯侯。甘露二年(257年),文钦随吴军援救起兵反抗司马氏的诸葛诞,此后因被司马昭大军围困,军情告急,文钦与诸葛诞本就有矛盾,对文钦日益不满的诸葛诞遂将文钦杀死。

诸葛诞在仕途中几经沉浮。嘉平三年(251年),迁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受封山阳亭侯。带兵攻打东吴,失利于东兴之战。后配合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叛乱,进封高平侯,加号征东大将军、司空,威名夙著,得人死力。他在得知夏侯玄、邓飏被杀后,心不自安,起兵寿春,讨伐大将军司马昭,得到东吴权相孙綝的支援。甘露三年(258年4月10日)战败被杀,夷灭三族。其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钟会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负责机密事务,又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在平定诸葛诞之乱中,钟会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累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务无不参与,曾献策杀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间,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将其灭亡。蜀将姜维假意投降,意图复国,钟会与姜维共谋,遂打压原同僚邓艾,并以郭太后遗命之名,起兵于成都,讨伐司马昭,却因部下胡烈等制造兵变而失败,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邓艾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他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多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以门荫入仕曹魏,历任泰山太守,打退东吴孙峻进攻。后迁雍州刺史,参与魏灭蜀之战,负责牵制姜维退路,之后其部队被时任镇西将军的钟会收编。

三国时期议郎田畴从孙。魏文帝曹丕为称赞田畴德义,赐田续关内侯,入嗣田畴。
魏灭蜀之战期间跟随邓艾征蜀。事后斩杀邓艾父子。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官至后将军,封为高唐侯,谥号威侯。初为袁绍部将,后归顺曹操,随曹操征伐四方,屡建战功。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登基为帝,封朱灵为鄃侯,增其户邑。朱灵说:”高唐是我原来的籍贯。“于是改封朱灵为高唐侯。
太和二年(228年)秋,魏军伐吴。曹休从庐江南入合肥,满宠军向夏口。曹休深入敌阵。吴军于无强口断夹石以截曹休退路。曹休与战不利,于是退走。幸得朱灵等从后来断道,与吴军相遇,敌军惊走,曹休军方才得还。
朱灵去世后谥号威侯。

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跟从张辽击败吴将吕范,加号建武将军,封宜城亭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凌参与石亭之战,跟从曹休征伐东吴,力挽狂澜,历任扬豫二州刺史,治境有方。齐王曹芳继位,拜征东将军,联合孙礼击败东吴大都督全琮,进封南乡侯,授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正始九年(248年),代高柔为司空。嘉平元年(249年),代蒋济为太尉。
嘉平三年(251年),不满太傅司马懿专擅朝政,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泄自尽,时年八十岁,夷灭三族。

孙礼早年被曹操征为司空军谋掾。历任河间郡丞、荥阳都尉及山阳、平原、平昌、琅琊、阳平各地太守,后入朝任尚书。他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魏明帝驾崩后,孙礼担任大将军曹爽的长史。旋即外授扬州刺史,在芍陂抵御东吴大都督全琮,力战破敌。后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得罪曹爽,遭罢官,其后被起用为城门校尉。转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高平陵之变后,孙礼出任司隶校尉,他在所治理过的七郡五州之内皆有威信,不久升任司空,封大利亭侯。
嘉平二年(250年),孙礼病逝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官至骁骑将军、给事中,曾率兵讨伐鲜卑轲比能和步度根的叛军。

魏将,受司马懿密计前往诈降,但却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反利用郑文写信引来秦朗劫营。后来诸葛亮得胜回寨,下令将郑文处斩。再议取渭南之策。

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好,以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拔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封昌陵乡侯。
黄初七年(226年),去世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

曹魏建立后,加位右将军,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
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地区爆发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蜀将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夏侯惇于是率领军队赶赴襄樊。曹操大军到达摩陂,召夏侯惇同车,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后受拜前将军,督各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

曹丕称帝后,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以特进、右将军的身份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
太和五年(231年),司马懿不听张郃劝告,张郃迫不得已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

魏文帝曹丕即位,曹洪出任骠骑将军。因事下狱,得到卞太后的求情,免死贬为庶民。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出任后将军,受封乐城县侯,累拜骠骑将军。
太和六年(232年),逝世

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黄初四年,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惨败于吴将朱桓,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

曹丕即位后,曹彰就国,为万户侯。黄初二年(221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被封为任城王。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阳朝见,因病逝于府邸

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曹丕驾崩,曹休受遗诏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曹叡即位后,官至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封长平侯。
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关羽围攻襄樊时,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辗转返还魏国,最终官拜安远将军。被曹丕羞辱,惭恚而死

曹丕继任魏王后,加吕虔为裨将军,封益寿亭侯。再升任徐州刺史,加任威虏将军。任用王祥为别驾,将民政事务都委托于他,为世人所称赞。曹叡继位后,改封万年亭侯。吕虔死后,其子吕翻世袭万年亭侯。

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史书称他“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死后追谥曰壮。
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进犯。朝廷封文聘之子文岱为列侯,又赐文聘从子文厚爵关内侯。文聘死后,追谥曰壮侯。岱又先亡,又赐文聘养子文休爵关内侯,文休死后,赐其子文武爵。

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为执金吾,领有食邑三千户。魏明帝时又加封五百户,死后追谥为“威侯”。

曹魏建立,拜雍州刺史、射阳亭侯,迁镇西将军长史,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屡立战功。正始元年(240年),击退蜀国姜维。后累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嘉平二年(250年),迁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阳曲侯。
曹魏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去世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爽体态肥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袭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从此,势倾四海,声震天下。
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被加以谋反之罪而被屠灭三族。

孙资三岁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进入太学,得到司徒王允赏识。举孝廉出身,荐为县令。刺杀谋害兄长的仇人后,全家避居他乡。经过好友贾逵推荐,投入丞相曹操帐下。历任相府功曹、计吏、参军,受到尚书令荀彧称赞。曹魏建立后,历任秘书郎、尚书右丞,迁中书令、给事中,赐爵关内侯,与刘放同掌机要,进爵关内侯。
正始元年,加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六年,为卫将军,仍然兼领中书令。
嘉平二年(250年),为骠骑将军、转侍中,特进如故。三年(251年),孙资去世

司马师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少流美誉,雅有风采。与父亲司马懿策划高平陵政变诛杀权臣曹爽。在司马懿死后接管其军政势力,独揽朝廷大权。内政上,司马师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军事上,司马师也曾用计于新城之战中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时年四十八岁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

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仕官于曹魏,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拜太尉,册封寿乡侯。反对曹丕征吴,没有得到采纳,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岁

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官职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青龙二年(234年)去世

景初年间担任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等职。
曹芳继位之后,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又代司马懿为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蒋济随司马懿推翻曹爽势力之后,晋封都乡侯,同年卒

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

曹魏建立后,担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晋封博平县侯。太和五年,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

曹丕在位期间,满宠假节钺,任前将军。曹叡在位期间,受封昌邑侯,领豫州刺史。在石亭之战,跟从贾逵救出了曹休。曹休去世后,转任到扬州,接任征东将军,负责扬州的对吴作战,屡有功劳。
后因年老被朝廷调回中央担任太尉。正始三年(242年),病逝

曹丕继魏王位后,董昭任将作大匠。曹丕称帝后,升任大鸿胪。此后先后担任侍中、太常、光禄大夫、太仆等重要职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转任卫尉。太和六年升任司徒。青龙四年卒

曹丕受禅登基后,封杜畿为丰乐亭侯,官至尚书仆射。后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杜畿淹死,享年六十二岁

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颍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青龙二年,诸葛亮屯兵渭南,司马懿以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不久后逝世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才兼备、刚正不阿。原甘谷县文昌宫西侧尚有杨氏家祠,内悬“两代尚书”匾额,即指杨阜和杨豹而言。

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有一子田彭祖。

魏明帝时期,担任大将军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抵御蜀汉进攻,拜太中大夫,受封平阳乡侯。卒于任上

曹丕称帝,领吏部事,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
明帝继位后,进爵东乡侯,后转侍中,加光禄大夫,又拜司徒。景初元年,陈矫去世

曹丕自立为帝之后,丁仪被满门抄斩。

三国时期魏国沛郡人,丁冲之子,丁仪之弟。博学有才,因与曹植亲善被文帝曹丕所杀。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尚书,封宜土亭侯。魏明帝曹睿时期,历任大司农、骠骑将军、大司空等职。
正始六年,去世,时年七十五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
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几年后,徐庶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