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基于贸易环境和运输政策分析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对策研究
注:本文为期刊公众号简版,完整版已发群内自取。
作者:
王镠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赵文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李竹君,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刘玉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0 引言
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开“渝新欧”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为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德国、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荷兰、比利时、匈牙利等班列开行数量较多、运量较大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沿线国家的贸易环境和运输政策对中欧班列的影响,提出推进国际铁路运输合作相关建议,对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贸易环境分析
1.1 宏观政治环境较为稳定,班列稳定运营政治风险犹存
中欧班列沿线除个别国家政治环境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如白俄罗斯政局不稳、波兰政府机构改革等,沿线主要国家政府机构较为稳定,总体政局保持稳定(见表1)。同时,沿线主要国家与我国建立了不同等级的外交伙伴关系,双方达到一定的信任度,在重大问题上并无争议;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已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德国、比利时等暂未签署合作文件的国家也积极回应和关注“一带一路”倡议(见表2)。


1.2 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后疫情时代中欧班列将发挥更大作用
沿线主要国家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积极推行对外贸易,与中国的贸易额及所占比重较为可观(见图1)。中国与德国、俄罗斯、荷兰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且贸易额所占比重均在7%以上,中国更是俄罗斯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1.3 各国重点和特色产业互补性强,中欧班列还有更大发展潜力
沿线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重点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见图2)。

2 运输政策分析
2.1 铁路运输发展支持政策总体良好,有利于助推中欧国际铁路联运打开新局面
财政政策方面,沿线各国对铁路实行一定程度优惠税率;运输协定方面,国际货约/国际货协统一运单,为沟通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关政策方面,中国关区持续推动中欧海关利用“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等机制加强合作,有助于提高班列通关速度。
2.2 铁路领域投资支持导向突出,但针对中欧班列的投资动力尚显不足
为推动铁路发展,沿线国家出台了面向铁路行业的投资规划,如德国《铁路货运总体规划》、波兰《至2023年国家铁路发展计划暨波铁集团基础设施建设》等,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国际联运业务等。铁路领域投资支持政策有利于提高铁路货运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为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2.3 铁路货运定价和调整机制较为灵活,为中欧班列协议运价谈判创造一定空间
从货运定价主体来看,欧盟段由铁路企业自主定价,宽轨段由政府定价,但铁路企业调价自主权有放大趋势,有利于提高班列经营灵活性。从货运价格组成来看,国际铁路运价按发送、到达、过境有不同规定(见表6):对于发送国和到达国铁路的运费,按铁路所在国家的国内规章办理,运费主要由基础设施服务费和车辆使用费构成,此外还收取相关作业服务的杂费、附加费等;对于过境货物的运费,《国际货协》成员国铁路按《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统一过境运价规程》(简称《统一货价》)规定的过境里程、运价率、加成率等计算,各成员国在此基础上可适当下浮,非成员国可分别商谈。
3 深入推进中欧班列沿线铁路运输合作的建议
3.1 政府层面
【发展和深化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促进更多经贸合作成果落地】
大力挖掘中欧经贸合作潜力,充分发挥中欧峰会、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以及各层级合作对话机制的引领作用,积极落实《中欧投资协定》(BIT)。
【完善国际陆上贸易运输规则,推动建立欧亚统一规则体系】
规范运输规则和技术标准,积极推动与铁路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国际铁路运输政府间组织、世界海关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国际组织合作,推广统一运单的使用,建立统一互认的单证格式、货物安全、通关便利、箱型标准等相关规则和技术标准。
【深入推进贸易运输便利化,深化沿线智慧便利大通关合作】
加强沿线各国海关在管理规则、执法程序、监管措施、改革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协作,扩大海关监管结果参考互认、商签海关合作协定等,简化班列货物通关手续和作业流程。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推进疫情区域化管理和互认,在中欧班列沿线区域打造无特定动植物疾病绿色通道,在班列沿线检验检疫机构间实施“通报、通检、通放”等政策。加大沿线国家“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力度,推动更多中欧班列线路纳入“安智贸”。
【健全国际铁路联运协调机制,构筑班列深化发展机制保障】
持续深度参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欧经委、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综合性国际组织和铁路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运输政府间组织等铁路专业性国际组织的工作,充分利用上述平台,与沿线国家协商建立国际运输大通道统一轨距、信息协作、全程运行图和通道能力建设等。
3.2 企业层面
【强化沿线运输通道发展规划对接,共同完善贸易运输网络布局】
利用我国铁路在铁路合作组织的发起国成员地位、国际铁路联盟正式成员地位,深度参与铁组亚欧铁路运输走廊规划、欧盟货运网络布局与规划。深化发展过境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欧洲中南部通道,并与中欧陆海快线衔接,提高中东欧国家在中欧班列运行中的枢纽作用。
【稳妥投资建设境外运输设施设备,提高班列运行效率效益】
加强枢纽节点建设,结合沿线国家投资政策环境,稳妥决策参与沿线国家场站扩能、多式联运设施建设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段铁路运输组织的实际承运人,应积极协调,优先推动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沿线国家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换装设备的更新和增补、仓储堆场的新修和扩建,共同打造新通道运输时效性优势。
【创新中欧班列运贸经营模式,提升境外经营与服务能力】
创新运输物流产品,探索采用拼箱运输等方式开展跨境电商货物运输,协调沿线铁路、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推行电子快递清单;结合沿线国家特色产品,组织设计精品班列;推动班列起点、终点城市全方位交流合作,探索开行“人文班列”“医疗班列”“旅游班列”等。
【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打造丝路高质量数字班列】
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北斗系统、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中欧班列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
5 结语
贸易环境和运输政策是把握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发展环境的重要视角。从贸易环境来看,中欧班列沿线主要国家政治环境较为稳定,但仍存在边境冲突、口岸关闭等风险;特色产业与我国具有一定互补性,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互利共赢;随着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外贸易逐步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中欧班列维持国际贸易联通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从运输政策来看,铁路运输发展支持政策频出,外部发展环境总体较好;铁路货运定价和调整相对灵活,有利于中欧班列协议运价谈判。同时也要看到,与中欧班列快速发展需求相比,针对中欧班列的专项投资动力仍显不足。建议政府层面推动深化对外经贸关系,完善陆上贸易运输规则,推进贸易运输便利化,健全国际铁路联运协调机制;企业层面强化运输通道规划对接,稳妥投资境外设施设备,创新运贸经营模式,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来源:《中国铁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