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辐射系列(Fallout Series)】舌尖上的废土——蔬菜、谷物和水果

2021-05-11 04:41 作者:容克87G  | 我要投稿

警告!本文由非植物学专业人士撰写,目的仅为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废土世界,本文不具备任何现实参考价值,因此无论如何不应当将其视为寻找各种可食用野生植物或是判断已有蔬果是否变质的参考,本文作者不对任何因忽视此警告而可能招致的任何严重后果负责!


你已经被警告过了!


植物实物照片引用自网络,侵删


土豆:

谁能拒绝土豆呢?这种富含淀粉味道甘美的块茎在推广之后不知填报了多少人的肚肠,又不知道丰富了多少文化的菜谱。当然,对于那些厨艺不精的人来说,这种作物也算得上友好,毕竟它只需煮熟,味道便不会差到哪里去。想要一一去细说世界人民到底发明了多少种土豆的吃法近乎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欧美文化中的确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使用鸭油烹调的土豆块十分美味。

“Duck fa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在当前的废土土豆的整体种植情况如何尚未有一个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许多地方都是广受欢迎的口粮。

友情提示(这个是真的不是瞎编的)长芽的土豆千万别吃,不然醒来看到的会是陌生的天花板



玉米:

作为和土豆齐名的高产作物,玉米向来便是美洲最为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之一,大量产出的玉米不仅可以用作人的口粮和牲畜的饲料,也是制备燃料乙醇的绝佳原材料(参见大炮族制备燃料的方法,在辐射世界里石油资源匮乏的大背景环境下这个特性可以说是意义重大)。这种味道清甜又十分能饱腹的作物仅需最简单的手法就可以烹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为它开发出一系列更精致的吃法:墨西哥玉米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战后的废土上,玉米也是废土居民大量种植的作物之一,但从理论上来讲,这种作物在靠南部的地区才更为常见——像西伯利亚那样的苦寒地带不适合种植玉米这种事情,早在核大战爆发之前就有人验证过了。


美式英语里似乎更喜欢用“Corn”来指代玉米,相对地英式英语更喜欢用“Maize”,反正指代的是同一个东西
总之,玉米粒串色这事儿在玉米中其实蛮常见的,反而是纯黄色的玉米需要很小心的培育才能维持这个画风



铃薯:

“从我们发现的一些旧时文献来看,铃薯是业已灭绝*的土豆和西红柿合二为一的一种作物,它看起来和西红柿差不多,内里却是一坨棕黄,至于味道么,和它的内里一样实在是难有可恭维之处,但确实足以饱人。”——钢铁兄弟会资深文书尼兰亚终端记录

*土豆“灭绝”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很显然李博士的实验室里还有莫哈维废土上都出现过土豆,番茄倒是真的一直不见影踪

如上所述,铃薯是一种混合有西红柿和马铃薯物种特征的核战后特有的作物,它在整体形态和种植方式上与西红柿更加接近,结出的果实内部却像马铃薯一样被塞满了富含淀粉的黄褐色组织。总而言之,这种植物营养价值较高且易于种植,已知在波士顿、阿帕拉契亚和远港等地均是废土人民重要的口粮,但人们普遍对它的口味没有太好的评价。

铃薯在结实之前会开出蓝紫色的花朵(可食用)
满身长褶子的番茄也是有的,比如说牛心番茄
撘支架也是现实中种植西红柿常用的方法



卷心菜:

卷心菜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常见的蔬菜之一,在核战后的加州废土上这种作物非常常见,而且看起来和战前的品种相比并没有发生特别巨大的变化,总之,它那肥厚宽大的菜叶填饱了不少废土人的肚皮,至于一些比较挑剔的人抱怨过的“异味”在战后根本不是个问题。



南瓜:

“Gourd”这个词虽然时常被用来指代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各种作物,但有鉴于在废土上被冠以这个名字的作物实在太好分辨的缘故,直接称其为南瓜(Pumpkin)亦无不可。这种富含淀粉的作物营养丰富,口味香甜,且适合多种烹饪方式,总而言之,如果在废土上可以成功种植这种作物,那么日常的伙食肯定会变得丰富许多。在战前的美国,南瓜作为万圣节南瓜灯的制作材料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含义,甚至在战后,这一文化也以某种不可思议的形式流传了下来。

尽管没人来看,但是尽力为杰克收集南瓜刻南瓜灯吧
南瓜花



胡萝卜:

胡萝卜是废土上一种相对比较少见的作物,主要可食用部分为橘红色的根茎,味道清甜,但叶子实际上也可食用,有轻微的清苦味。依据烹饪方法的不同,最终端上餐桌的胡萝卜可能呈现出从脆嫩到绵软的不同口感,

铆钉城的科学实验室曾经少批量地培育出新鲜的胡萝卜,至少在净水计划完成之前这种作物在华斯顿特区废土并未大规模种植
在波士顿和阿帕拉契亚地区更常见的胡萝卜是另一个品种,其根茎更加肥短,也长有更多分支,此外整体色泽更偏黄
胡萝卜花


墨西哥辣椒:

和战前品种相比,墨西哥辣椒至少在外观上变化不是很大,如果这种植物的其它特性也一并被保留下来的话,那么它将会是一种辣味爱好者极度热爱的调味品,而令不能吃辣的人避之不及。

在西班牙语中绿色的墨西哥辣椒叫“Jalapeño”,红色辣椒则称作“Huachinango”,就个人体验而言,颜色并不一定绝对代表辣度的指标


绿叶菜:

一种似乎是蕨类的绿色植物,以其肥厚的绿色叶片为最大的外观识别特征。其叶片朝上方一侧正中有一道红色脉路,并在叶片顶部呈五指状散开。从其形态来看,其叶片即使在炙烤烹熟之后应该也可以保留相当的水分才是。阿帕拉契亚地区的废土居民习惯上会将其与烤肉同食。


腺牧豆:

腺牧豆树是一种原产于美国西南和墨西哥地区的物种,其豆荚狭长,且在干旱时仍可结实。腺牧豆的豆荚在干燥磨粉之后可以作为无麸质小麦粉的替代物使用。

Prosopis glandulosa



斑豆:

斑豆因其种子上长有斑点而得名,这种豆子是北美南部最常见的豆类之一,营养丰富。



淤泥豆:

淤泥豆究竟和战前那个品种的豆类有着更亲密的血缘关系暂时还不为人知,这种植物结出的豆荚相比于腺牧豆或是斑豆要更短也更加扁平一些。不过,既然是豆子,那么食用方法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是了。



内华达龙舌兰:

尽管被归类到龙舌兰亚科的门下,这种植物肥厚的叶片看起来却和隔壁阿福花亚科门下的芦荟更加相似,其叶片表皮坚韧,富含纤维,内部的肉质却十分鲜嫩且富含汁水。在过去这种植物曾被本土美洲人当成食物和制作衣物的原料,在核战后的莫哈维地区它仍然是废土居民的食物来源之一。

Agave utahensis



刀片谷:

“刀片谷结出的颗粒可以像麦粒一样碾磨加工,且具备后者缺乏的在废土上存活的生命力,关于增加这种作物产量的方法仍在研究当中。”——钢铁兄弟会资深文书尼兰亚终端记录

很显然,在当前的废土上刀片谷是人们能找到的最接近小麦替代品的农作物,它的存在使得许多传统的主食:面包、面条、馅饼之类的食物有了继续在废土上流传下去的可能,极大地丰富了废土居民的餐桌。野生的刀片谷同样具有食用价值,不过长远来看对废土居民而言肯定是人工选育的品种更有前途。



松子:

在莫哈维地区暂时还没有发现沼泽松的踪迹,但它的果实却先植株一步流传了过来,松子自被发现其食用价值一来想来被视作是一种美味,只要能够撬开它坚硬的外壳,其内白嫩而富含油脂的果仁便足以让人大快朵颐。遗憾的是,由于过敏这一症状的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心情舒畅地享用它的美味。

Pinyon pine



变异果:

关于这种水果的具体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它的确长得和战前的苹果有那么几分相似,话虽如此,在辐射的催化下,它的表面组织和色泽已经全然是面目全非了。这种果实在野外也有生长,但也有不少人会人工培育这种作物作为食物的来源。据悉,变种果的某个变种(第17号分支)内含的一种糖分有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不过这个变种只有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才能成功培育。

一个奇怪的水果,不含任何防腐剂和食用色素
除去长得像苹果的那种果子之外,华斯顿特区废土的居民也将一种颗粒感极强的紫色果实称为“变种果”,反正它看起来就像是变异的物种,而且也是果子的模样,且这么叫着吧。这种果实据悉十分不易保存,易霉变,因此食用前必须谨慎地检查确保它仍然新鲜



苹果:

“每天一个苹果,不让医生进门。”

现在在废土上是很难享受到这样的奢侈生活啦,且不说在实验室中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品种,就连在基本没有怎么被核弹攻击伤筋动骨的莫哈维地区,想要天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苹果也是很不容易的,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水果在战前和战后都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果品,如果有机会在废土上吃到的话请务必不要错过。



梨:

虽然经常和苹果一同被提及,但关于梨子的谚语的确没有关于苹果的那么出名,话虽如此,梨子的确也是一种水分丰富而且味道诱人的水果就是了。依据具体品种的不同,梨子的形状和色泽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口感也从绵软到脆甜不一而足。在废土上,新鲜的梨子比苹果还要罕见,因此请珍惜每一次品尝的体验。



仙人掌果:

仙人掌果是仙人掌在顶部结出的果实,它有着非常肥厚且覆盖有蜡质的表皮,因此这一部分的食用价值至少对人类的肠胃而言是有限的,真正可食用的“果肉”部分则更像是一个个外皮柔滑、味道甘甜的“石榴籽”,总而言之,它的果肉味道还不错,考虑到这是沙漠中极少数可以吃到的水果,它在口味上展现出来的优点就更加难能可贵。不过,如果对吐籽这种行为有偏执的话,食用仙人掌果恐怕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Barrel cactus()

依据仙人掌品种的不同,其结出的果实也会有所差异,但大致的结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beavertail cactus(Opuntia basilaris)



香蕉丝兰果:

顾名思义,香蕉丝兰果的造型和风味在一定程度上和香蕉有些共同之处,生吃或是熟食均可。这种生长在香蕉丝兰顶端,因自重而下垂呈吊挂姿态的果实依据其成熟程度的不同色泽也会呈现出从偏绿色到偏黄色的差异。熟透的果实会在自重等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地掉落在地。和仙人掌果正相反,香蕉丝兰果的主要可食用部分是它的那一层内壁。

据悉,大角羊尤其喜爱这种果实的味道,用香蕉丝兰果引诱大角羊有时候会有奇效。

Yucca baccata



彭加果:

彭加果是一种起源不明的水果,产自核大战之后的望海崖。据悉,目前已知的彭加果植株全部是被称作彭加之母的巨大植株的后代,围绕着这颗巨大的植物,当地的土著居民甚至还建立起了一种奇怪的宗教崇拜。

“面对彭加之母的种子时你就不会这么嘴硬了,许多比你更加勇敢的人都失却了心智,从这里往西,去沼泽里找寻彭加果的母亲,它的形体比人还高大,它的藤蔓指引着我们的命运,采收它的种子,恭迎它的智慧,而后你方可踏足我们神圣的厅堂。”

这些神神叨叨的话语中倒也不是全然没有真相:确实有不少人在对彭加之母的“朝圣”旅途中就此消失,但那和神明的眷顾或是抛弃并没有什么关系:彭加之母这颗巨大的植株在种子被采摘时会释放出大量有着强烈致幻能力的花粉,在这些花粉的作用下神智错乱的倒霉鬼当然很难在这片沼泽中幸存下来……

彭加之母的种子

尽管彭加之母的花粉有着这样的危险性,彭加果本身却是废土上不可多得的好果品,这绝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的果实香甜可口,而是因为彭加果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居然可以以某种方式清理使用果实者身体中残存的核辐射(如果现实中真有这种神物谁会担心福岛呢),在核污染依旧是个大问题的废土上,这个特性的珍贵程度无需多言。

野生的彭加果植株会结出色泽棕黄,表皮粗糙,一端呈球状一端呈分叉状伸出多条尖锐“触须”的果实,经人工培育后的彭加果植株结出的果实则颜色更加鲜亮,表面更加光滑,营养价值也较之野生的品种有了很大的提高。

野生彭加果
人工改良后的彭加果



西瓜:

尽管果实的模样大相庭径,西瓜在科目上和南瓜却有着很亲近的关系:它也是归在葫芦科(Cucurbitaceae)门类下的作物,不过,和多数情况下熟食的南瓜相比,西瓜倒是一种偏向于直接生吃的水果。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西瓜最好皮薄瓤多,汁水丰富且入口沙甜,不过,以废土的培植条件,即使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不太理想,西瓜大约也还是有培育的价值的。

你这瓜保熟吗?
西瓜花



爆竹浆果:

如其名所述,爆竹浆果结出的红色圆球状果实有着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特性:在被扰动之后内部便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并在短时间后字面意义上爆炸开来,即使这样的爆炸并不会造成多么致命的伤害,它至少也会让被崩到的人感到很疼,因此采摘这种果实的时候请务必小心。有意思的是,已经摘下的果实似乎失去了一碰就炸的特性,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倒霉鬼让爆竹浆果在嘴巴里炸开的消息。

爆竹浆果的果实和枝叶有点像现实中的加拿大山茱萸(Cornus canadensis),不过后者的果实显然不具备“爆炸”的特性



星光莓:

星光莓的黄色球形果实个头相对较小,远远望去,一个个色泽明亮的星光莓果实确实有几分星星的感觉,或许它的名称正是由此而来。

根据第94号避难所的终端记录,星光莓的名字应该是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蔓越莓:

蔓越莓是战前北美地区传统水果品种之一,其色泽鲜红的果实有着酸酸甜甜的味道,备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因为果实的耐储存性不高的缘故,远离蔓越莓产地的人通常只能吃到加工后的果酱果干之类的产品。*

*我国是目前亚洲唯一一个有蔓越莓种植基地的国家



塔莓:

“是啊,联邦废土上是有其它农场,可知道怎么培育塔莓的可是仅此一家。”

和废土上常见的大部分作物不同,塔莓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源,在野外可以寻获的野生塔莓植株无一例外地都处于池塘这样可以长期蓄水的地方。我们只能大概猜测,这种果实的味道确实颇有诱惑力,若非如此,爬泥地农场的居民们绝不会挖空心思将那里的旧游泳池改为塔莓的种植园。和通体呈深紫色的野生塔莓相比,人工种植的塔莓果实呈紫红色,大量成熟的塔莓连通枝蔓绿叶一起漂浮在水池中的场面也算是废土上难得一见的景致。

野生塔莓
人工种植的塔莓
爬泥地农场用于培育塔莓的游泳池,这是当前联邦废土唯一已知的人工塔莓养殖基地



野生黑莓:

早在核大战发生之前,黑莓就已经走上了人类的餐桌,这种植物的生命力比较顽强,生长速度也很快,因此即使没有人工的培育,在野外它也可以生长的很好。黑莓果实表面的颗粒感非常明显,是许多小核果生长在一起所致,在成熟之后果实会呈现出紫黑色,味道酸甜。在核大战爆发前,于污染较重的地区生长的黑莓结出的果实被认为不推荐使用,因为其内会富集植株从环境中吸收的污染物。

当然,核战之后要怎么定义“污染”就是另一回事了。



【辐射系列(Fallout Series)】舌尖上的废土——蔬菜、谷物和水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