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

2023-03-10 12:08 作者:文学考研带你背  | 我要投稿

⑥韩非和他的《韩非子》


《韩非子》又称《韩子》,是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内容充满批判与汲取先秦诸子多派的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道德经》加以论注的思想著作。为韩非对先秦时期社会各种领域的思维,有系统的对政治策略立场主张的阐发,全面性政策设计表述和深度的对统治技术探究。《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史记》 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 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可知当时秦始皇的重视。《韩非子》 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其中以下列五篇最能代表其思想:《孤愤》论述自己对当代法家对更法之志的愤概;《说难》 第十二,论述对君主进谏的困难,反映韩非对君主的心理分析之清楚,为论说体:《奸劫弑臣》第十四,前半部论述奸臣的奸行及治奸之法,后半部则反对儒家思想,倡导法家思想治国之道:《显学》 批判儒家与墨家,阐扬法治,该篇是韩非对法治思想的代表作,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史料来源:《五蠹》 中,韩非认为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为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人,本篇亦为历史上公认的韩非子代表作。


考点二、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可分为记述事件为主和记述言论为主两大类。


记述事件为主以《左传》为代表;记述言论为主以《国语》、《战国策》 为代表。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凡二十一卷,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在神人关系上,已经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