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落叶逐火》中的背景房屋及上新时装的原型考据

2023-03-09 15:45 作者:泰拉国际联合学会  | 我要投稿

原作者:西川1988

37日,鹰角更新了《明日方舟》与《怪物猎人》联动的最新活动——落叶逐火。这也是明日方舟上线以来第一个以东国为剧情背景的SideStory。里面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穿着)与剧情背景的建筑都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来讲讲这两个方面。

先说穿着,在明治政府拼命全盘西化下,到了大正时代,当时日本的人们的服装,是不是就真的十分西化了呢?答案是:不完全。虽然当时已有人开始全身穿西装、洋装了,但洋服是奢侈品,因此仍有不少人的穿衣风格,依旧是以和服为主,或是处在日本与西洋风格的中间,也因为如此,才能造就大正时代的迷人特色 – “和洋兼容

不管穿衣风格是偏向西洋,或是和洋兼容,这些受到西洋文化影响的人们由于多偏向学生或年轻人,因此在当时他们就被称为モガモボ,也就是モダン・ガール”“モダン・ボーイ的简称,翻成中文大概就是摩登少女摩登少男,由于女性的服装较多变,因此下面先主要介绍明治、大正时代的女性服装:

1、两度穿起男袴,从男袴洋装最后又回归男袴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受到政府全盘西化的影响,所以女性开始穿起了洋装。

从哪最能体现大正时代衣服的变化?喜欢接受新潮流的学生,无疑是最好的例子。由于明治时期受到西方影响,使平民女性也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像是东京女学校、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等女校也相继出现。传统上,女性都是穿着和服上学的,但和服不但行动十分不方便,而且穿脱麻烦,因此到了明治、大正时代,政府便开放让女学生能穿上原本男性专用的(はかま)。

所谓的,外表看起来是百褶裙的长裤,不过由于只有男性能穿的,所以女性穿上后,当时有不少人无法接受这种太前卫的奇异作风,导致女性用男袴的时间,只维持了从明治12年到明治15,短短3年而已,之后女性又穿回和服。

之后到了明治时期的文明开化,受到政府全盘西化的影响,所以女性开始穿起了洋装,这股风气也吹到了学校,校园内也开始有一些老师、学生穿起洋装了。不过,说到底,洋装实在太贵了,不是说要穿就能穿的,加上当时担任一直倡导西化的文部大臣被暗杀,所以明治22年(1889)后,不少女性穿没多久又改穿回和服了。此外,如上述,由于穿着和服和腰带太麻烦了,因此女学生们又纷纷偷穿回男袴了。

 

2、男袴变女袴,将西洋元素融入袴中


“女袴”比起“男袴”更像是现代的长裙,因此与有分左右两裤管的“男袴”,更适合女性穿着。

尽管不少女学生们偷偷穿回了男袴,但女性穿男性服装的这股奇异感,依旧没有消除,直到下田歌子的出现。明治18年,华族女学校(学习院女子部的前身)被创立,下田歌子为学校的学监。由于下田歌子之前曾在宫中担任9年多的女官,所以深知宫中的服装,加上华族女学校的学生多为贵族、皇族,所以非由文部省管理,而是由宫内省(宫内厅前身)管辖。以此为契机,下田歌子开始以日本皇宫中的袴为基底,设计了一款能做为制服,且兼具机能性与美感的衣服,于是在明治30女袴诞生了。

头戴大型蝴蝶结、身着行灯袴与小振袖、脚穿西洋靴,可说是现代人想模仿体验大正浪漫时,最具指标性的“定番服装”。

女袴比起男袴更像是现代的长裙,因此与有分左右两裤管的男袴,更适合女性穿着,所以甫一推出便受到欢迎,很快地成为了当时几乎所有女校的制服。由于外型长得像行灯,所以又被称为行灯袴(行灯袴,あんどんばかま)。进入大正时代后,女性们除了穿行灯袴外,更会穿上西洋靴、头上别起大型蝴蝶结,以此来凸显在自己身为摩登少女的现代感。自此之后,头戴大型蝴蝶结、身着行灯袴与小振袖、脚穿西洋靴,可说是现代人想模仿体验大正浪漫时,最具指标性的定番服装

 

3、干员时装中的大正元素

 

稀音的时装《别枝》

从立绘中我们可以看到,稀音穿着的虽然是东国(原型为日本)的和服,但下面的鞋子并非木屐,而是黑色皮靴,配以白色丝袜,头上面有发饰,后面则戴着蝴蝶结。这些都是大正时代女性的常用装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当时的女性往往不再穿行动起来并不方便的木屐,转而穿起更容易行走也更符合当时都市潮流风的皮靴,女学生们则更多穿玛丽珍鞋,如薄绿的着装:

薄绿的时装同样具有鲜明的东西合壁服装风格
不仅干员们,我们可以看到就连剧情人物的着装风格也有浓厚的大正色彩,此时的男性主要以羽织内衬,西服作为外套,辅以围巾或者领带。
动漫中的大正时代男性穿着

再来谈谈建筑。剧情背景中艾露猫后面的房子很容易辨认,即——合掌造。合掌造是指日本一种特殊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盖的屋顶呈三角形,如同双手合十祈祷一般,于是就被称为合掌。这一现象发生在日本飞驒地区,白川乡(岐阜县大野郡白川村)及五箇山(富山县南砺市)地区,在日本是独一无二的。

合掌造为木造建筑物,其房梁东西走向,使房屋能获得充足的采光量,减小风力,坚固的正三角形屋顶可以避免冬日的大雪重压。每座民居内部空间很大,住几十个人没问题。在兴建的过程中完全不用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较有黏性的木头来接合房屋结构。这些合掌屋结构即使遇上地震或大风雨,仍可安然无恙。合掌造的屋顶十分陡峭,屋顶的斜角呈60度,使屋顶积雪(有时可达4米厚)可以轻易滑落不会堆积,以避免冬季的大雪将屋顶压垮(类似欧洲的建筑)。

屋顶所铺的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阳光的热力及寒风的冷气都不容易透进来。多数房屋都做成两层(都有基础架空层),在多楼层建筑中,第三层楼和第四层楼充分展现出务农者的缜密思维。这些村落的居民以种桑养蚕为生,这种建筑可让务农者在严冬时节养蚕。养蚕的阁楼里,可由一楼升起的热气维持温暖环境。这是一种饶富意义且讲究实际

合掌造的结构图

不仅房屋架构有学问,合掌屋的生活方式也充满智慧与人情温暖。合掌造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须更换老朽的屋顶茅草。更换茅草需要大量人力,全村平均一年约有23座要换屋顶,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这项大工程,村里衍生出一种制度:哪一家人的屋顶需要翻修,全村人就会同心协力一起完成,这种合作方式称为。传说这种建筑形式是13世纪初平氏家族在源平合战战败后遁入深山,为了御寒并躲避追兵而建造的。

 

目前保存下来的建筑物大约是在江户时代中后期兴建的。保存完好的历史村落,最大的是白川乡荻町,其次是上平村相仓和上平村菅沼。199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v)(v),白川乡和五箇山历史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山高1500米,一条名叫庄川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经该地区,流入日本海,由于山坡陡峭,这里的大多数村庄都位于沿河谷的一条狭长地带上。

山地村落里并排在一起的传统房屋,其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完美和谐。山村一直延续古代村庄的模样,建有寺庙、炭烧小屋、水车小屋、马厩等等,走进民居内部还能看到一些传统的工艺表演。尽管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变革,这些村落依旧是传统生活模式同当地生活环境与社会功能结合的典范。

简而言之,这一次联动活动的确给人一种与主流不同的视觉体验,而没有采用最传统也给人们留下最多刻板印象的形象。在服装与建筑细节上的设计还是很用心的,其实远不止这些,还能深挖更多,但不多赘述,希望给大家起到科普的作用。



《落叶逐火》中的背景房屋及上新时装的原型考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