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大了!俄航天发射MS-23救援,宇航员需加班半年,能扛得住吗?
俄航天迎来了最大挑战,接连不断的飞船“泄露事件”让其苦不堪言,最近MS-23终于无人发射成功,前往空间站救援,面对“血亏”的局面,俄航天决定让MS-22乘组加班半年,他们能扛住吗?

俄罗斯的飞船两次泄漏非常诡异,第一次是去年的12月15日,MS-22载人飞船被发现出现了0.8毫米的坑洞,而第二次是MS-21货运飞船被撞出12毫米孔洞,目前尚未对被撞击原因给出具体原因。

随着2月19日MS-21货运飞船受控坠入航天器太空坟场,MS-23载人飞船采用了无人搭乘方式前往空间站救援。

令在轨的宇航员:俄罗斯的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和德米特里·佩捷林,以及来自美国的弗朗西斯科·鲁比奥,既兴奋又沮丧。喜的是终于等来了救援,悲的是还要加班180天以上,而原计划是在轨188天。

因为俄美航天采用交叉使用联盟号飞船与龙飞船,因此联盟号出现问题,则由俄罗斯救援。外界一算账,就这一轮救援下来,俄罗斯航天就要血亏6000万美元以上,于是为了省钱,让MS-22宇航员加班半年。

要知道,国际空间站的惯例是每半年一轮换,突如其来的翻倍任务,宇航员们扛得住吗?
首先,历史上宇航员最长单次载人航天飞行时间为379.6天。
曾经俄罗斯和美国为了展示太空连续生存能力,就宇航员一次性在轨时间进行了“硬刚”。

俄罗斯宇航员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季托夫、穆萨·马纳罗夫曾在太空一次性飞行365天,而谢尔盖·阿夫杰耶夫则在轨379.6天,当然这些都是20世纪的事情了。
而美国宇航员在轨时间最长为355天,不过他的停留是个意外。2021年4月9日,马克·范德·海开开心心地登陆太空,但是却因为俄美闹翻下不来。

这一等就是一年多,终于花钱落地了,却意外创造了NASA宇航员最长驻留时间,而此前纪录是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创造的340天。

因此,从历史上来看,宇航员连续在轨365天并不会太难受,至少可以撑下去,但是生理和心理将遭受最大挑战。
其次,俄航天飞船陆续出现被撞击泄漏,宇航员安全风险依旧存在。
如果说第一次泄露是意外,那么第二次呢?目前俄美两家航天部门还未就俄罗斯飞船两次泄漏事件做出最终的原因判断。

但是,有不少媒体指向于俄罗斯以前发射反卫星导弹产生的碎片造成的,也就是说“俄罗斯自己害了自己”,但是从撞击的孔洞只是单独存在来看,似乎不像是遭遇了“卫星碎片云”,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而飞船面临泄露的原因不确定,让给加班中的宇航员心理巨大的压力,他们不清楚何时会泄露,再次面临救援情况怎么办?
最后,俄美航天在国空间站上的合作还将继续吗?
尽管俄航天去年就宣布将要退出国际空间站,准备建立自己的独立空间站,但此后就没有了音信。进入2023年,俄航天于2月22日宣布,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28年,这意味着“分家”将会延迟。

不过,国际空间站经过太阳能帆板等设备的更新,其寿命预计到2030年,2028年俄罗斯退出合作后,收拾烂摊子的只有美国航天负责了。
不得不说,即便是面临亏本,俄罗斯现在也需要忍住,毕竟最后包袱都得美国收拾,现在不能有明显的裂痕。

“合船漏,合马瘦”这句话用在国际空间站上再合适不过了,幸好我们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站,能避免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