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与Obsidian的一年半载 (上)
近期,由于重返青岛居住,琐碎事务颇多,不便进行B站视频的更新。
索性换一种交流方式,慢下来,回味一下过去所遇到的和OB相关的人,所经历的和OB相关的事,书写出来,一为记录,二为交流。或许,从一个更感性的角度,我们都能更清醒的去重估OB对于我们的意义。
一晃十八月过去了,Obsidian(以下简称OB)已经成为我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惊艳与兴奋,到如今的信赖与平淡,OB已经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工具的存在。和所有优秀的工具一样,OB不只是帮我在解决问题,更是激发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上一个对我起到相同效用的工具,叫做Airtable。
这一年半,学OB,用OB,分享OB,推广OB,直到开课讲OB。OB给我带来颇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从事各行各业,年龄跨度将近半个世纪的OB使用者和爱好者们,给我带来的新知和启发,是无法用一篇小文一一讲述的。
在这个大雾弥漫的冬日,暂且打开回忆,想一想在使用OB的过程中,曾给我带来冲击的一些人。这些只是只言片语的回忆,但对你我而言或许都会有启发和警醒的意义。

一个清醒的父亲
他是一个小学生的父亲,一年多之前联系到我,说是首先想借助OB给自己的孩子打造一个学习系统,其次想用OB去管理自己工作中的种种信息。
我们交流过几次,也针对他的需求,做过专门的课程分享。他在群里发言甚少,我们私聊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但是几个月后,他突然给我看他OB库的截图,简简单单的默认主题,几千条梳理好的笔记,只装了两个简单的插件。
他说,OB真的让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即便是最最简单地去使用。他不玩主题,不折腾插件,只去关注和梳理自己的工作内容,这就足够了。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工具不好用,而是我们在用的时候,想要的太多,注意力早就偏离最初的目标。
目标明确,简简单单,威力无边。
花里胡哨,兜兜转转,回到原点。

身边那些用OB工作的女孩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团队,除了我,都是女孩。
一年前,当我告诉她们,我们要抛弃Office,全面拥抱OB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确信我们这样的调整是正确的。
用了一周的时间,我从最基本的Markdown语法给她们培训,然后开始帮她们设置图床、配置同步、教她们如何使用引用和嵌入、如何使用Pandoc、如何使用Advanced Slides……
从最初的不理解与无所适从,到一周后能熟练使用与无法脱离。整个团队,切实的感受到了OB在提升大家工作效率方面的巨大作用。
以前去做一个抖音的讲题直播,课件怎么也需要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去制作,而使用OB的Advanced Slides,后来只需要用几分钟。
以前大家梳理的内容,都散布在自己的PPT文件里,根本谈不上协同和复用。但是在OB里,大家可以随时去查看和引用其他团队成员梳理好的内容。无延迟、无卡顿、一个快捷键,就可以完成全局搜索。
以前做一个PPT课件,她们大部分的精力其实在排版和格式上。使用OB,她们只需要去关注内容,用最简单的Markdown去整理自己的课件内容,最后只需要用Pandoc一键导出,就是我们标准的课件格式,无需再去调整格式。
一年后,OB已经成为她们每天使用时间最多的程序。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开始的时候,这些女孩也喜欢不断地切换主题,但是一年后她们的OB里也只剩下两个主题了,一个是默认主题,一个是LYT Mode。
她们也会在培训新人的时候,不断重复我曾经对她们唠叨的那句话:“内容与表现分离……”

那些探索OB边界的大佬
很早的时候,和几位OB圈的大佬交流,确实厉害。
一句话感受就是:我只是用OB的现在,人家在探索OB的未来。
一定是需要有人去探索未来的,但一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探索未来的。
大佬们关注的方向,其实和我的方向不太一致。
记得很早的时候,在微信上和一位OB中文社区的大佬交流,我说:我想把OB往更广泛的人群去推广。让那些,不懂技术,不懂前端,不懂代码的用户也能使用OB去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大佬们有大佬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应该去坚持的方向。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学习前端技术,不管是HTML,CSS,JavaScript,还是学习React,那OB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你可以试着开发一个简单的OB插件,毕竟OB里很多插件的开发者,真的就是高中生的年龄。
我们要致敬那些大佬,也需要去感激他们为OB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有些事情就是应该大佬去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自己眼前的工作和生活。

用OB的中学生
我知道并加了微信的有两个,我不知道的应该也有。
一个是高三(现在应该大一),一个是初三。
初三的那个还购买了我的OB付费课程,并且每次直播都不落下。
他们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在群里聊天的时候,你通过他们的文字,完全感觉不到他们是中学生。
文字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成熟与思考,是我在与他们同龄时所做不到的。
虽然我常说“习惯比工具更重要”,但在人生学习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能够遇到一个好用的工具,并且能坚持去使用,坚持去积累的话,那对以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用OB的60后
有次深夜,一个被返聘的中学数学老师和我探讨在教学中如何使用OB。那时,我才知道,他是个60后。
当然,他并不是我知道的第一个60后的OB用户,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他们中,有人用OB在做课件,有人用OB在坚持自己的写作,有人用OB在整理自己的研究资料,用法各异,不一而足。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去探究新事物的热情,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渴望,去坚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更加重要的是,他们从不以长辈自居,在探讨问题的时候,都极为客气,很有礼貌。
而这,恰恰是很多年龄要小许多的人所欠缺的。
未完待续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我们学习OB的群里,他们有医生、律师、大学教授、大学老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创业者、设计师、工程师、职业经理人、投资人、宝妈……等等等等。
他们的故事,再找时间,我们继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