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11伤!广西某地氯气泄漏致多人中毒!
2月17日下午,广西柳州某地发生一起可疑气体泄漏事件,有人试图窃取废旧铁罐,在搬运过程中,意外戳破罐体,致现场产生大量黄绿色气体,并伴有浓烈刺鼻气味,由于泄漏气体带有毒性,11名群众因此被送往医院。
泄漏气体为氯气
据调查,此次毒气泄漏事件中的“有毒气体”为氯气。在事故现场,空地旁一块菜地里的蔬菜全部被腐蚀枯萎。
公开资料显示,氯气被列入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具有窒息性,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会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
氯气属于剧毒气体
若不小心吸入体内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扩散快,范围广。氯气比空气重,在地面上可随风扩散,危及扩散范围内的动植物和其他物品。
▶氯气有毒,对人体组织的损害极大,氯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黏膜有极强的刺激性,对机体组织的损害极大,可致使机体组织发生严重的炎症,在肺中可发生淤血和水肿。
▶可直接致人死亡。氯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3.5ppm时,人可感到臭味;含量达到15ppm时,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感到疼痛、咳嗽、窒息及胸部紧束感;50ppm时可引起严重损害,有胸痛、吐黏痰及咯血症状;100ppm时,瞬间可引起呼吸困难、脉搏减少,达到100ppm时可导致人员立即死亡。
氯气泄漏典型事故
01 云南某电化公司“9•17”氯气中毒事故
2008年9月17日,云南某电化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71人中毒。
事故直接原因:液氯充装站操作工将液氯钢瓶充满、关闭液氯充装阀后,没有及时调节液氯充装总管回流阀,充装总管短时压力迅速升高,造成充装系统压力表根部阀门上部法兰的垫片出现泄漏。泄漏的液氯气化扩散,造成该名操作工和下风向其他岗位的6名操作工以及正在该企业的二期建设项目施工的64名施工人员不同程度中毒。
02 河北某化工厂“12•12”氯气中毒事故
1990年12月12日,河北省沧州市某化工厂发生氯气外泄事故,造成厂外群众800余人吸入氯气,其中147人到医院求治,19人住院治疗。
事故直接原因:开启直接通往尾气系统的阀门时,开启速度过快,使压力较高的氯气突然进入平时几乎是常压的尾气管,将塑料管冲坏,造成氯气泄漏。
03 辽宁某化工厂“7·22”氯气泄漏事故
1995年7月22日,辽宁某化工厂氯碱分厂液氯车间铁路槽车充装货位发生氯气外泄,造成1人死亡,11人氯气急性中毒,45人不同程度受到氯气刺激。
事故直接原因:铁路槽车移位导致槽车顶部氯气阀门与货位上的氯气阀门之间的连接管线断裂,导致槽车内的液氯喷出。
04 山东青岛某化工厂“7·24”氯气泄漏事故
1997年7月24日,山东省青岛某化工厂发生氯气外泄事故,造成1900多人吸入氯气,其中24人轻度和中度中毒。
事故直接原因:液氯储罐罐体腐蚀严重,上部走台边缘和罐体接触部分锈蚀导致破裂,致使罐内氯气外泄。
05 河北某橡胶公司"5.13"液氯泄漏
2017年5月13日,河北某橡胶公司发生液氯泄漏事故,造成2人死亡,25人住院观察治疗,直接经济损失约320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该公司违法改造特种设备,违规在液氯压力管道上加装电加热圈,致使压力管道管壁在高温环境下腐蚀加速变薄,最终不能承受管内压力,发生破裂,造成液氯大量泄漏。
如何防范氯气泄漏?
0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02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03 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报警器,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04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05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06 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
07 避免与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接触。
08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09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10 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