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89 吸引和排斥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89、吸引和排斥
自然界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吸引是指物体间的互相接近、互相结合;排斥是指物体间互相分离、互相抵抗。
恩格斯指出:“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1]自然界的各物体间,既存在着吸引,又存在着排斥。物体之间由于吸引必然相互接近,由于排斥又必然相互分离。正是这种吸引和排斥的对立统一,构成了自然界的各种运动。例如,在天体中,太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表现为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在地球上,物体的机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反抗地球引力的排斥和地球的吸引构成的;在化学中,化合和化分实际上就是原子间的吸引和排斥。其他像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凝聚和扩散、吸收和辐射、聚变和裂变、同化和异化等等,都是吸引和排斥在各种运动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吸引和排斥是对立的统一,是自然界自身固有的一对矛盾。“宇宙中有一个吸引运动,就一定有一个与之相当的排斥运动来补充,反过来也一样”。[2]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一切吸引运动的总和与一切排斥运动的总和是相等的,二者总是互相并存,互相补充,互相平衡。但是,在宇宙间某一局部范围内,吸引和排斥并不一定是平衡的,某一方占优势的情形是存在的。例如,在太阳上排斥运动就占优势,而地球则是吸引运动占优势的场所。
在吸引和排斥的矛盾运动中,“排斥通常是过程的主动一面”,而“吸引是过程的被动一面”。[3]太阳不断地辐射热量,这就是排斥。没有这个排斥,地球上的一切运动就要停止。所以排斥往往是主动产生运动的一面。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就是使物体最后静止在地面上,所以吸引运动往往是被动产生运动的一面。
吸引和排斥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互相转化。恩格斯说:“物质的分散有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上,吸引转变成排斥;相反地,被排斥的物质的凝缩也有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上,排斥转变成吸引。”[4]例如当水处于气态时,水分子之间的排斥大于吸引;而当水处于固态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就超过排斥。
在吸引和排斥的关系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认为,吸引和排斥最后会互相抵消;另一种认为,所有的吸引最后集中在一些物体上,而所有的排斥最后则集中在另一些物体上。这两种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恩格斯指出,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来,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能的。吸引和排斥作为对立的两极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中,既不可能绝对分离,也不可能相互抵消,正如一块磁铁的南北两极既不能绝对分离、又不能互相抵消一样。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9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93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98-49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5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