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阴郁的话就来玩摇滚吧!”——动画《孤独摇滚!》完结纪念

2023-02-06 00:38 作者:妖怪之山的彼岸吹雪  | 我要投稿

光る朝が 朝が(闪耀着阳光的早晨) 

あまりに眩しい 眩しいからさ(实在是太过耀眼) 

なんかもう それだけで(但总觉仅是如此) 

心が宙に舞う(我的心也已浮于空中)

2022可谓日本动画的丰收之年,但如果要评选一匹最让人意外的“黑马”,《孤独摇滚!》大概会不出所料的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从开播前的籍籍无名甚至是并不被看好,到播放期间迅速占领了各种社交媒体的表情包,再到播放结束后专辑和BD的大卖,《孤独摇滚!》带来了太多惊喜,可谓是日本动画业界年末给观众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吉他英雄”的“英雄之旅”

原作作为较为典型的芳文社四格漫画,《孤独摇滚!》的故事并不复杂:作为网络上演奏技术高超、拥有不少粉丝簇拥与视频播放量的“吉他英雄”,现实中的后藤一里(波奇酱)是个沉默少言但又渴望与他人交流,有着社交恐惧症的平凡高中女生。某一天放学回家的途中,一里因为背着吉他引起了鼓手伊地知虹夏的注意,并且因为“不会拒绝”而被虹夏“邀请”到了位于下北泽的,名为“Starry”的Live house,并且相继与贝斯手山田凉、主唱喜多郁代相识,一里作为四人结成的“纽带乐队”的一员,开启了专属于自己的“孤独摇滚”的旅程……

熟悉创作理论的人,立即能意识到这是典型的“英雄之旅”的叙事框架的开头:英雄离开自己熟悉的世界,被“召唤”至陌生的情景之中,接下来迎接他的是接踵而来的考验,以及从相遇到互相熟悉,一同面对考验的友人。想要给人带来扣人心弦的故事,也许原作者并没有刻意使用框架,《孤独摇滚!》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合着“英雄之旅”的展开,“成长”便是其绕不开的主题。

“英雄之旅”的大致阶段

相对于单纯展示日常生活切片的“空气系”作品,《孤独摇滚!》有着较为明确的故事主线:四人组成乐队之后,通过不断练习与争取机会,一步步向着更高的舞台迈进。所以这里的“成长”会涉及两个方面的成长:一里自身克服“社恐”的成长,以及作为“纽带乐队”团队的成长。

“成长这种东西,说实话很难判断”

虽然是技能已经达到专业水平,在网上有诸多粉丝的“吉他英雄”,但是第一次和他人合奏的一里还是被虹夏评价为“非常烂”,因为live不同于独奏,需要注重成员之间的配合,而患有“社恐”的一里在这方面的经验理所当然的是零……

至此,团队和一里“成长”的起点与目标出现了,之后动画中的三场Live都是围绕着这个成长过程的刻画。

动画的第五话作为正式上台之前的考核,作为四人Live的首秀,四人之间完成了第一次正式的登台合作,虽然互相之间的配合还是有很多缺陷,但此时的结束乐队已经初步有了一个“乐队”的模样。

刀子嘴豆腐心的店长,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关照着乐队成员

相较于第五话只是面向自己人的考核,第八话则是完整的“纽带乐队”首次面对真实观众的正式演出。

但在这重要的时刻,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导致现场观众减少,影响了四人的状态,导致Live表演第一场不尽人意,甚至引发观众喝倒彩,四人的情绪更是跌入谷底。关键时刻一里力挽狂澜,以惊艳的吉他独奏重新带动了气氛,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让演出得以成功。

年轻的乐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最容易被击垮,演出现场的残酷容不下任何悲悯,所幸有“吉他英雄”力挽狂澜,并推动整个“结束乐队”稳步向前。

如果说第八话是“吉他英雄”力挽狂澜于既倒,那么第十二话的秀华祭Live则是在“吉他英雄”断弦的危难之际,团队成员依靠心照不宣的默契,以互相帮扶的方式度过难关:

秀华祭的舞台上,在即将进入吉他独奏的时候,一里手中的琴弦突然断裂,一里自身也陷入了窘境。作为主唱的喜多敏锐察觉到了一里的状况,及时顶替了留给一里的吉他独奏,避免了关键时刻音乐空缺,演出失败的情况;在一里找回状态,决定使用玻璃酒瓶进行“滑棒”演奏之后,大家注意到一里的变化,默契地重新进入独奏阶段,让“吉他英雄”的独奏演出得以完整……

“纽带乐队”至此不止有水平高超的“吉他英雄”,而是四位风格各异,性格各不相同的人们所结成的、凝聚向心的、完整的乐队。

一里的成长因为动画篇幅的限制,展开可能并不算完整,比较关键的节点应该是第五话Live结束后一里和虹夏自动贩卖机前的对话,第六话和菊里的街头Live,以及第十一话透露主动参加秀华祭的想法,这些都是一里所积攒的一点一滴的变化。有人会觉得最终话的一里相较于第一话,“社恐”并没有改善,有对一里成长展开不完整的原因,也有作品本身为了追求能制造反差的“笑点”而刻意保留一里“社恐”属性的可能。后者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在第12话片尾,结束了秀华祭的喧嚣之后,一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就着反射夕阳、波光粼粼的水面说出“明天也要打工啊”,暗合于“英雄之旅”最后英雄结束征伐,朴素还乡的结局。只不过对于“吉他英雄”来说,现实并不存在什么等待着自己的血腥征战,有的只是连续而平稳的日常,其中会时不时夹杂一些挑战和惊喜,而这样的日常还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延伸。

这位穿着粉色运动服、留着粉色长发、戴着标志性黄蓝发饰、背着差不多等身大小的女孩,除了被记录在日本动画史册里,也深深地烙入了观众的内心。

风格各异的四位主角

乐观向上,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与沉稳睿智,不苟言笑的角色搭配往往是主角团的标配,但《孤独摇滚!》可能是第一部刻意将主角团划分为“阴角”与“阳角”的作品。

乐队内的分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阴角”与“阳角”的特点:作为“阳角”的虹夏和喜多,前者是乐队队长,除了乐队成员管理,也要负责乐队和外界的沟通,后者被任命为“社交网络部长”,负责乐队的宣传工作,都很好符合了“阳角”长于交流的特点。作为“阴角”的凉与一里,一位负责作曲编曲的工作,另一位负责作词,也体现了内向角色特有的专注与创造力。

虽然划分了比较明显的“阴角”与“阳角”界限,但作品并没有绳趋尺步,而是进一步挖掘角色个性内核,例如虽然凉与一里同属“阴角”,但在动画第二话,作者借一里之口说出了她们之间决定性的不同:

“孤僻和喜欢独处的人之间,已经隔了一道可怕的鸿沟”

相较于热情四溢,能量无限的“室外派”喜多,同为“阳角”的虹夏则更多体现了和“阴角”相似的内倾倾向,例如在第九话匆匆忙忙的江之岛一日游,四人登上展望台后,较于想停留更久,好好观赏的喜多,虹夏更想快些回去:

在第七话一里的家中,两人的坐姿也体现了性格上的微妙差异:相较于虹夏,似乎在同龄的同学面前喜多显得更加拘谨。

“你从刚才哪里看出她们姐妹关系好的”

作为芳文社的轻百合作品,女孩子之间的互动是最大的看点。《孤独摇滚!》里将四人分为“阳角”与“阴角”分组后,将同组的角色置于对角,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关系四边形”:任一角色与相邻两位角色的互动是高频的,位于对角的角色互动较少,从这个四边形中,因为角色性格反差导致天然的互补,能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剧情。

图源总作画监督けろりら推特

如果是看完动画再从第一话开始补漫画的观众,会感觉到漫画的角色形象与动画有出入。在作为作为漫画特典赠送的一本8p小册子中,漫画作者详细介绍了多位角色的初设:虹夏原本是装傻角色,但后面变成了吐槽役;凉最开始设定为可爱的女孩子,但慢慢的眼神变得冷酷;喜多一开始的设定是傲娇,会与虹夏一起争夺凉……

《孤独摇滚!》的人物塑造是很成功的,一方面角色的形象设计很有象征性(甚至是刻板印象,例如一里的运动服与凉作为贝斯手很高冷),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作者没有拘泥于“阴角”“阳角”这种具体但武断的划分,而是深入发掘人物的个性内核,在剧情的不断推进中提升人物行为逻辑的自洽程度。

正如乐观开朗的喜多经常会为一些小事道歉,团队中对音乐最为执着的凉有着向他人隐去的过去,虹夏寄托在乐队身上梦想的重量……剧中的角色有着典型的性格表现,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人格分量。

还有一个现象是伴随着动画开播,《孤独摇滚!》的同人作品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对于同人创作而言,如果某部同人作品的“OOC(Out Of Character)”元素过多,可能是同人创作者对于原作的理解没有到位;如果出现大量的”OOC“作品,则一定程度说明作品本身的角色已经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容器”,赋予了更多再创作的可能性。这种“弹性”并不是原作者本身功力不够所致,而是作者给角色锚定了一个基点,或者一条标准线,任何围绕基点进行的发挥都是以角色原本的独立内核为中心,可能幅度稍大,但对于基点的锚定,还是能让人一眼认出“这就是角色本身啊“。

优秀的同人创作游戏《Heaven for death》,来自作者微博@你的杀人手法里没有对我的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内核,承载着人物的过去与梦想。群像剧的演出,则是角色之间互相碰撞摩擦的过程,角色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照亮,不同个性的色彩互相衬托,正如乐队里的乐器一样,不同的音色汇集一起,奏出和谐统一的音乐。

“个性缤纷的人聚集起来,融汇成同一的音乐”

动画里寄寓的现实

《孤独摇滚!》作为年度黑马,除了在圈子里口碑持续发酵,也收到了不少专业音乐人的好评:现实的乐队活动描写,乐器的考究,以及Live场景的高度细节还原——根据片尾有动捕演员一职以及制作团队的访谈,可以知道在制作Live内容的时候,有请专业乐队成员进行动捕建立3D模型,原画再参考3D模型进行作画。作为在“摇滚”部分相对写实的作品,这样保留了更多的Live现场细节,可见制作团队的用心程度,也带来了很好的视听效果。

第五话ED里的Staff表,红框内便是四位角色的动捕演员。

作为背景设定位于东京下北泽的作品,除了背景大量采用下北泽实地取景,动画里"Starry"的原型,也是基于现实里的“下北泽Shelter”。

“下北泽Shelter”实景,图源“下北泽Shelter”官方网站

如果说在场景和Live现场的用心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现实的厚度,那么对于一里“社恐”表现的刻画,可以称得上是“人间真实”了。

对人际交往既渴望又被动、过度思虑以至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把握不好表现的尺度,经常会做出令社牛都瞠目结舌的“社交恐怖分子”行为……

也许原作和动画本身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关爱社恐”,但作品中过于“人间真实”的表现,也让现代对于社交压力多少有些逃避心理的年轻人们找到了共鸣。

因为不习惯叫名字,叫人的时候会选择从背后拍肩膀,因为太过突然经常会把人吓一跳,已经是真实到令人心疼的“社恐”表现了

由于是萌系作品,在现实中并不受人欢迎的“社恐”属性作为一里的最大特色,制作组也得考虑如何规避掉让人不舒服的部分。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将专属于一里的“社恐”思绪和行为,使用足够富有创意、足够可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只“认可欲怪兽”

正如在访谈里,监督会调侃制作组“全员阴角”一样,即使大家距离真正的“社恐”尚有距离,但只要心里有着“阴角”的部分,都能从一里身上找到共鸣。

动画中四位主角的姓氏是对“亚细亚功夫世代”成员的致敬。一里自己也在第十二话结尾翻唱了其经典曲目《岩石翻滚,晨光洒落你身上》作为片尾曲。伴随着内敛而专注的歌声,片尾以闪回的形式切换着已经被观众在动画里熟悉的下北泽街景,staff列表徐徐滚动,带领着观众回味着陪伴了三个月的,主角们生活的点滴。置身于空无一人的街景镜头,伴随着一里的歌声,习惯了往日角色们嬉闹的观众似乎有种抽离感,内心有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在缓缓蒸腾而起……

“亚细亚功夫世代”的主唱后藤正文,在给动画的寄语中说道:“我们出生本就一无所有,却因为害怕犯错与失去些什么而逐渐变得胆小,即便如此还是下定唱出要赤裸的在这个世界中翻滚的决心。”

一点也不“阴角”的后藤正文,写出来的歌作为一里的角色曲却并无不合适,也许是因为歌曲本身击中了穿越“阴角”和“阳角”分界的,人们心中更本质的“孤独”。

“亚细亚功夫世代”同样出身于下北泽——一片不同于涩谷和秋叶原的时尚地块,有着数量众多的二手衣着交易市场和Live House,孕育着专属于此处年轻人的时尚。所谓时尚,便是追求对自身的表达,表现上可能是对主流的叛逆,底层的逻辑,还是年轻人对于“自我”进行的探索。

“指望别人是不可能心想事成的”

“在冻寒的世界滚呀滚地向前滚去”,每个人面对这冻寒的世界,总是会有必须自己解决的问题,即使磕磕绊绊,人也只能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步履蹒跚地前进。

岩は転がって 僕たちを何処かに連れて行くように(岩石滚来滚去 好似要将我们带去某个地方) 

固い地面を分けて命が芽生えた(冲碎这坚硬地面的 生命正在萌芽) 

あの丘を越えたその先は(在那座山丘的前方) 

光り輝いたように(好似散发着耀眼光芒) 

君の孤独も全て暴き出す朝だ(那是能让你的孤独无处遁形的晨曦)

在冻寒的长夜过后,愿温煦的晨光洒落你身,给予你慰藉。


“阴郁的话就来玩摇滚吧!”——动画《孤独摇滚!》完结纪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