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文素材】思辨类素材,作文想要拿高分可以这样写

2023-05-11 17:32 作者:兰亭野竹  | 我要投稿

思辨类作文素材


00:15


学习研究要窄而专还是宽而杂?

观点一:

广纳百川终成海海之大,在于其“杂”

示例:

“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杂学之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多了迎难而上、孜孜以求的勇气和创造开拓的实力。翻开史籍,无教全能的人都是专与杂的典范。因为在认识论、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墨子才书写了界家学源的传奇;因为诗、书、画、音乐样样精通,王维才创下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杂学”可以带来跨领域的碰撞和灵感的加深。奋然前行的我们,若能迎挑战、拓眼界、广而学,定能弥补缺漏、增益不能、有所广益。


01:08


观点二:

厚积微土方为山,山之高,在于其“专”

示例:

“门门懂,样样通”的世人往往如蜻蜓点水般,在时代的大潮里激不起一朵浪花。从古到今,术业往往都要有专攻。从高中开始的文理分科到大学的专业选择,从各行各业的手艺传承到家族企业的世代辉炫:人才济济的时代,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才靠谱。情牵汉字的语言文字专家王宁,研发杂交稻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演绎孔雀舞的舞蹈家杨丽萍,他们,都是一生择一事,倾尽全力专注深讲于各自的领域的模范。有想做的事是一种幸福,把想做的事做好才是人生最好的注脚。立志定向之时的我们,若能寻所好,扬所长,潜心专修,定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与深度。


02:05


个性和技巧之争

观点一:

技巧是个性的基础

示例:

君不见文与可日日观察竹子形态,将其形态画下来,终能“胸有成竹”;君不见祖恒心与毅力,重视技巧,终有“闻鸡起舞”的佳话;君不见俄国作家契诃夫,随身携带纸笔,记下有用素材,终闻名世界.....他们重视技巧的积累,无不以技巧为根基,打牢技巧的根本,最后方能功成名就。若不重视技巧的积累,再鲜明的个性也无法挽救,外秀而中空,乃如空中楼阁一般,轻微的摇晃便会使其崩场,陷入深不见底的深渊。


02:52


观点二:

个性是技巧的升华

示例:

坚实的技巧的基础之上,鲜明的个性无疑会为其增添光彩。才子黄露曾言:“英雄一代出我辈。”运动员苏翊鸣在冬奥会中拿出全场最高难度,夺得银牌。“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他一鸣惊人的背后有技巧的加持。但在赛场比赛的瞬间,“个性”必然成为加分项。努力人人都有付出,但不是努力就能获取高分,唯有加上“个性”的表现,才能夺人眼球,赢得青睐。退一步讲,如若苏翊鸣仅仅注重技巧,那必将平平无奇,湮灭在众多选手之中。


03:31


是要“闲”还是要“忙”?

观点一:

智者往往于闲暇中充实灵魂,与自我对话

示例: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我们应该拥有一些适当的闲暇时光。但真正的空闲,并非指的是偷懒、消极无为,而是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的:“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庸者,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我们需要有一点空间给自己思考,让自己的心灵休养生息,而不是在机械式忙碌中变成了不会思考的机器。


04:22


观点二:

智者常以文化填补心中之“空闲”,用

知识灌溉心中的“空虚”

示例: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智者的“忙”,往往是以文化填补心中之“空闲”,用知识灌溉心中的“空虚”。






【作文素材】思辨类素材,作文想要拿高分可以这样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