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的,而现存的佩囊实物要数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者为年代最早
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的,而现存的佩囊实物要数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者为年代最早,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整个囊袋以羊皮为之,整体呈长方形,竖置,高6.7 cm,宽3.7 cm,囊口呈开敞式,并附以皮带,以便栓系挂佩;两侧则以纤细的皮条缝缀,此香囊虽然历经千载,但缝合之处依旧坚固如初,精细之处可见一斑。 马王堆汉墓“熏囊”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遣册中有4件 “熏囊”:即“白绡信期绣熏囊”、“绀绮信期绣熏囊”、“素信期绣熏囊”和“红绮熏囊”。这四件香囊出土时每个囊中都装有香料,如茅香、花椒和辛夷等。这些香囊刺绣华美,材质为桑蚕丝的,面料品种分为“绢”、“绮”、“锦”、“罗”。其中“绮”是以对鸟菱纹绮为主,平纹地斜纹显花,在织造时根据经纬线浮长的不同显现不同的图案;“锦”是以绒圈锦为主,它是当时织造工艺中最高级、最复杂的,需要双经轴结构的提花机制织,使绒圈突出于锦面,锦面形成丰富多彩的大小交替的绒圈花纹,产生非常丰满华丽的立体感效果,它是后世漳绒和天鹅绒织造工艺的前身。这一发现证明:中国人是绒类织物的创造者。 唐代“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唐代的香囊与汉代博山炉在使用上有一脉相承之处,都使用末、块、片香料,其材质主要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主,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枚“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此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547克。香囊内外共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运用了陀螺仪原理,使用时里面的焚香盂始终会保持在水平状态,不会将香灰或火星溅出。香囊采用捶揲工艺成形,使用阳刻与阴刻相结合的手法。其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代表了唐代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其工作原理是西方近代才发现并运用于航空、航海领域的,而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应用。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推荐意见: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无论是易感人群,或者已经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均可以应用中药香囊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我们依据当前特点,精心选取了十几味草本中药材,经科学合理配伍制作一批香囊,这种防疫香囊分为常态防疫香囊(平时使用增强抵抗力)和应急防疫香囊,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