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末日狂奔!反向借壳上市告吹,威马生命倒计时?

2023-09-14 13:18 作者:汽车点评  | 我要投稿

原本有望凭“反向借壳上市”再拼一把却未能如愿,威马再度来到悬崖边缘。

2023年9月10日,威马汽车官博发布信息:经过深思熟虑,威马汽车自愿终止与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进程,目前威马汽车仍是 Apollo出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将继续支持Apollo出行的发展。威马是否自愿尚未可知,但是这意味着威马反向借壳上市的愿景彻底告吹,同时威马也再度丢失了救命稻草。

希望再度幻灭

如今诸多造车新势力不约而同的都走上了上市这条路,其中蔚小理等均完成了上市进程,其原因很简单,一能提高品牌声量,二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从而应用于生产和研发等环节,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作为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自然深谙其道。

本次事件始于今年1月份,威马汽车在主体赴港上市受阻之后,迫不得已选择反向收购上市,其中Apollo出行计划以20.2亿元的价格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并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结合威马汽车之前一系列的换股动作(持有Apollo 28.51%股份。),威马汽车将持有311亿股Apollo出行股份,持股比例达到68.26%。当时诸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威马汽车本次借壳赴港上市实属搏命之举。

在威马汽车官博正式宣告结果之前,Apollo出行也在9月8日发布公告:考虑到(其中包括)全球市况动荡及地域政治冲突,金融市场氛围持续不确定及疫情后短期经济复苏等其他商业因素,终止以20.2亿美元收购威马协议。两份公告同发,一同宣布着威马汽车的本轮操作最终告吹。

曾经也是风光无限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在那个野蛮生长的阶段,威马汽车与蔚小理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威马汽车的底子要比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都要好。

首先是掌门人方面,相比半路出家的李想,李斌和何小鹏,威马汽车创始人沈辉的履历可谓是领先了好几个级别,他有过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等企业高管经历,对于企业的运营了如指掌,所能得到的资源也是其他新势力品牌掌门人可望不可及的。

其次在资金方面,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于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先后经过12轮融资累计募资超350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蔚小理在上市之前的累计融资分别为150亿元,203亿元和106亿元,由此来看,威马汽车确实是财大气粗。最后是销量方面,威马汽车所发布的首款车型威马EX5在18年9月底正式开启交付之后,当年便取得了3844台的成绩,相比之下小鹏汽车当年的累计销量仅有482台,可以说威马汽车也曾处于新势力第一梯队。

一手好牌 打的稀碎

威马汽车的衰落从2021年便已开始,在被蔚小理渐渐拉开差距之后,威马汽车在2022年的表现急转直下,其中威马汽车去年的累计交付量不到3万台,同比下降33.3%。众所周知,汽车行业讲究的便是规模化,没有庞大的销量作为支撑,单车的成本是车企无法承受的。根据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连续三年的毛利率都为-40%以上,平均卖出一辆车要净亏16万元。

从2022年开始,威马汽车接连被曝出停产,停薪等消息,在市场方面,我们也始终未见威马汽车的销量数据以及新产品的相关消息。而到了今年的8月份,威马汽车又再度曝出60亿元股权遭法院冻结的新闻。此前威马汽车便已处于悬崖边缘,再加上错失借壳上市这一救命稻草,威马汽车怕是很难有未来了。

在我看来,威马汽车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与其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在发展初期,威马汽车并没有明确的发展路线,摊子铺的太大,钱还花在了刀刃上,这导致该品牌虽然生产出的车型众多,但是没有一款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其次由于品控不严,消费者对于威马的产品也是避之不及,这严重损坏了威马汽车的品牌形象。在发展受阻之后,威马管理层昏招频出,在国内市场都没有站稳脚跟的情况下该品牌便盲目开拓海外市场。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

车叔总结

对于现在的威马汽车来说,如何在短期内快速找钱无疑是重中之重,不过当下的威马汽车已是积重难返,即使有了资金来源,也挽救不了该品牌的未来。在我看来,如果明天威马汽车宣布破产大家也不会意外,毕竟这些年死掉的“玩家”实在太多了,真不差威马汽车这一个。


末日狂奔!反向借壳上市告吹,威马生命倒计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