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和偷税漏税的区别
逃税和偷税漏税的区别具体是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

在中国,逃税和偷税漏税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虽然它们都涉及到企业或个人未按法律规定缴纳应纳税款,但在性质、后果和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逃税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各种手段躲避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明知要缴纳税款却故意隐瞒或伪造有关收入和支出的账目,以达到减少缴税的目的。逃税行为属于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如构成“偷税罪”,并可能被处以刑事处罚。
其次,偷税漏税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纳税过程中由于疏忽或错误,没有按照税法规定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因为对税法的理解不充分或者会计工作管理不够严格所致,并非明知故犯。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对于偷税漏税行为,可以采取调查核实、问责、罚款等措施进行处理。
从后果上来看,逃税行为通常比偷税漏税行为更加严重,因为逃税是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影响正常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平和公正。而偷税漏税虽然也会影响国家税收收入,但其属于技术性问题,通常不会受到太大的关注。
最后,在处理方式上,对于逃税行为,税务部门通常会采取调查、认定、追缴等措施,并可以将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偷税漏税行为,税务部门通常会暂停税务登记证、罚款、责令改正等措施进行处理。文章来自《逃税和偷税漏税的区别http://www.pufaku.com/jingji/753.html》原创提供。
总之,逃税和偷税漏税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前者通常是故意的、违法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后者则是技术性的、非故意的行为,可被视为管理问题。无论是逃税还是偷税漏税,都会损害国家税收利益和社会公平,企业和个人应该遵守税法规定,诚实守信纳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以上内容来自普法库http://www.pufaku.com/法律咨询网的经济纠纷频道文章《逃税和偷税漏税的区别http://www.pufaku.com/jingji/753.html》原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