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科幻:贵州 FAST 天眼与《流浪地球2》的剧情联系

起题灵感,源于《流浪地球2》官方编年史提及四点内容:
2007 年,中国立项建造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
2016 年,中国 FAST 望远镜建造完毕
2026 年 10 月,通过中国 FAST 望远镜得到的观测数据,科学家确认太阳中心核聚变加速。世界各地大型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相似。
2028 年 7 月,最新观测数据表示,氦闪极可能在(剧情世界观)2100年后发生。(官方文案并未明确表示fast是否参与观测,但据前情以及望远镜性能推断,FAST 极有可能作为观测主力参与其中)

鉴于以上,首先有两点疑问:
结合现实以及世界观,FAST 是否为应对太阳氦闪而建立?
地下掩体方案成熟后(剧情世界观2034年后) FAST 是否仍然发挥功用?如若舍弃,中国区的地下掩体是否仍有新型天文观测设备?
关于第一点,我个人倾向于包含观测太阳,甚至持完全肯定的态度。
虽然编年史曾提及 (首位提出太阳氦闪可能性的天文学家)交付的方案被否决。但有三处细节我国对太阳氦闪的重视:
“七一零所” 收到的 “2044” 信号,一直被保留(当然,这点不是也不可能成为fast建立的直接缘由,但可以侧面反映相关机构对谜题甚至危机的警惕性)
七一零所简介(内含对预警来源的新推测)
代入《流浪地球》电影世界观,七一零所特指“航天710所”(即今“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
专门从事领域:系统工程、情报信息研究、计算技术开发及应用。
由此,个人推测通过 “人在回路” 现象为七一零发送警报的人员,可能不是图恒宇,因为剧情以及官方文献均未提及图恒宇是否出身该研究所,或是否与该研究所有直接联系。
据编年史记载,2039年曾有五千名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家遭遇交通事故,当时数字生命计划并未被关停。所以不排除五千名专家中,有人曾与该所有渊源并将自身生命作数字备份,在图恒宇上载完成后被彻底激活。
“生物圈”相关实验一直持续
剧情世界观对生物圈研究相关简介
科研试验性的生物圈,简而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通过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相对合理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剧情世界观中,20世纪末-21世纪初,一系列生物圈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具体包括如下:
1991年-1994年,“生物圈一号”进行
2012年,我国人造生物圈实验告捷
2022年4月,太空生物圈一号实验宣告成功。在理想条件下,宇宙栽种的绿植每9.2平方米可提供一人一天的氧气量,每公斤蔬菜造价为900美元。此闭合环境在6位科学家的管理下已运作超过500天。
由于这一系列试验的成功,在 “方舟计划” 被提出后,不少科研人员已根据成熟条件攻关相关的设计、规划、生态循环系统建立……课题。
最终,在21世界20年代完成整体方案规划。无独有偶,规划中所需的空间站建设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太空电梯主干部分的建造材料相仿。
现实中,我国的生物圈实验确实取得不错的成绩。官方编年史提及的2012年我国人造生物圈实验成功,其现实参照 2012 年生态生保集成实验
付建明在 “太阳氦闪应对策略基金会” 的相关研究成果被官方所重视
以上三点,在剧情世界观中贯穿二十多年。所以基本可以肯定,在剧情世界观中,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关注相关研究。


上述曾提及,FAST 观测的数据有助于推测太阳中心的核运动规律。那么,实现路径是如何的呢?
“太阳氦闪” 是指 太阳内部氢元素-氦元素的转化速度奇特地加快,从付建明得到推测开始,太阳内部的氢气将在 100 年内燃烧殆尽,而氦聚变产生的剧烈爆炸将传遍整个太阳系。
因为初期-中期的聚变反应,通常于恒星内部发生,所以几乎无法直接观测,只能通过各类表层现象预测大致周期 & 影响范围。
例如——太阳风暴
简单而言,太阳风暴与 太阳表面物质爆发 所产生的 高能物质运动剧烈程度 有关。因为受内部核聚变影响,太阳表面的高能物质爆发表现并不稳定,一旦达到极值,便会向周围发散 高能等离子体运动,这种运动形式被称为太阳风暴。
而通过分析太阳风暴的 强度、周期、运动轨迹、实际影响……,可以大致估测太阳内部在某一时期内的能量运动情况。
由于 FAST 望远镜主要职责是 观测并接收太空无线电信号 & 天体的射电波段辐射。因此,FAST能高效地观测、收集太阳表层及其周围的高能物理物质在不同频段的运动情况,从而帮助科研人员更高效、更精确地估算太阳内部情况。

所以在电影中,不难发现在月球危机前,中方是对太阳系内天文现象掌握最精确的国家之一。


在现实中,FAST 的科研效益和目标不仅限于观测恒星。
根据 2020 年天眼官网的资讯,天眼主要涉及七大方向:

而目前已在 发现并观测新型脉冲星、检测微弱空间 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据央视报道,今年六月,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的存在证据,为进一步研究超大质量的天体构成及其引起的现象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七月,天眼发现的脉冲星 累计超过 700 颗。
关于天眼,其实还有一个小彩蛋,刘慈欣在天眼落实之前还悄咪咪地发布过作品——《中国天眼》:
郭导 ~ 这致敬了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