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瘟疫
人类世界上出现过很多文明,创造了人类灿烂的历史,在众多的古文明中,有四个文明格外耀眼,那便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个文明古国中,古埃及被罗马征服,成为遗迹;古印度被雅利安人征服,成为底层种姓;古巴比伦被波斯征服,只剩下泥板化石。唯独中国,一直延绵不断,成为最古老、未曾中断的文明,几千年的中医药,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没有中断,可以说功不可没,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种族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瘟疫对于中国古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春秋战国,连年战争,民不聊生,瘟疫四处弥漫。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序言里就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ren),(从建安纪年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其死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张仲景和《三国演义》是一个时代的人,张仲景比曹操大五岁,就三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代,瘟疫也是从未间断过,瘟疫死亡的人数比战争死亡的人数要多很多。
《伤寒杂病论》中全书113方,89味中药材,六经辨证的理论,为中国中医学的众方之祖,成为中医经典。在东汉之后的二千余年,不论什么样瘟疫流行,运用《伤寒杂病论》的理论和药方,都可以对所有的瘟疫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1955年,石家庄一带流行乙脑,用西药均不凑效,石家庄老中医郭可明先生提出用白虎汤施治,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向全国推广,当时的苏联专家不相信,因为白虎汤里的石膏不溶于水,且科学实验证明,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没有退烧和抗病毒的作用,但是临床实践上,病人使用中药后,重症病人和死亡率以及严重后遗症发生率均大大低于西医,很多人就认为白虎汤是治疗乙脑的特效中药方剂。1956年北京一带也流行乙脑,医务人员立刻想到了白虎汤,但很遗憾收效甚微,为什么呢?给周恩来看过病的老中医蒲辅周老先生分析到,石家庄与北京的乙脑虽然同在暑期爆发,但是1955年石家庄久晴无雨,燥火当令,阳明内热属于暑瘟,用白虎汤清热泻火当然有效,而1956年北京雨水较多,天气湿热,多兼有湿邪暑湿瘟,如果不加辨证,而沿用清凉苦寒药物,就会出现湿热郁伏,不仅高烧不退,反而会加重病情,于是改用通阳利湿法,乙脑流行很快得到控制。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中药治病靠的不是所谓的有效成分,而是靠的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如果靠的是有效成分,为什么同样的病症,白虎汤在石家庄有效而北京地区无效呢,第二不能硬套方子,而是要灵活辨证,症候一变,方子马上就得跟着变。刚刚过去的新冠病毒也是一样,国家认定连花清瘟可以治疗新冠感染,可是有很多病人吃了这药没有任何效果,这就是同样是新冠病毒感染,不同的症状,用的中药是不一样的,所谓中医的同病异治。对于热感冒症状的新冠感染,连花清瘟胶囊或许有效,但是对于风寒感冒症状的新冠感染,连花清瘟这个药就毫无效果,必须用《伤寒论》里的麻黄汤或者大青龙汤一类的中药方剂才能对证治疗。
徐文兵老师解说过瘟疫的古中医概念,“瘟”是水生的动物里传染过来的,八十年代上海的传染病甲肝,是吃水产品毛蚶传染的,所以是“瘟”。有皮有毛的动物传染的,叫“疫”,比如鼠疫,口蹄疫等,当然,现在的病名,瘟疫都混乱在一起了。 三年的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心里恐慌乃至于心里创伤,在疫情放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人们的生活恢复了自由,可是甲流又开始流行了,新冠病毒并没有全部消失,依然在局部的小范围里长期的相互传染。
2003年的非典,广州的中医国医大师邓铁涛用纯中医药治疗好了五十多例非典肺炎病人,没有后遗症,也没有感染医务人员。2020年武汉新冠病毒感染,用中医药治疗,依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人们就会问,为什么国家不用中医药来抗击瘟疫呢?其实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毕竟中医药在社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的被从医疗市场上排挤和驱逐出去了,再过几年,正规的医疗机构里,哪怕是打着什么中医医院的牌子的医院里,你也找不到一个正宗的中医医生了,更别想着还可以开几副便宜有效的中药汤剂。
瘟疫不会消亡,瘟疫将会与人类长期的共存下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人工合成的病毒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人工合成病毒也会在自然界传播开来,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对于病毒类的瘟疫转播,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完全可以控制病毒感染的各种瘟疫,这个对于学习过《伤寒论》的中医人,都有这种绝对的自信,只不过,时代有时代的发展规律,天要下雨,中医终将走向衰败。中医灭亡,这个或许可能不会,中医会想繁星计划一样,深藏在千千万万个热爱中医的家庭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