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方向

研究化学反应方向的重要性:设计新的化学反应,需要判断一个化学反应在给定条件(通常指温度、压强)下能否自发进行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按预期的方向发生,仅用实验方法来摸索可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会徒劳无功,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客观的判据,用它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
小球落地和气体分子扩散都是自发进行的,不依靠外力作用
CaCO3=Cao+CO2在常温下不自发反应,高温下自发进行,(老师你说的意思是虽然它是自发反应,但要判断它是否自发进行,还需要判断温度和压强吗)
1.自发反应要发生需要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条件,反应自发进行的极其缓慢,相当于不发生
2.热力学上看的是反应否有潜力自发,动力学是自发反应启动的关键。
3.关于外力的理解:(1)温度,点燃等条件不是外力,只是启动自发反应的必要因素,自发反应只是有潜力发生,但如果动力条件不足也无法发生,温度和点燃是动力的来源,加快了反应速率并未对物质造成本质上的影响(化学键之类的影响)。
(2)非自发反应在外力条件下能发生,电解这个外力就造成了化学键段裂所以为非自发反应,
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大多数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但也有很多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概括:焓变不是单独决定反应方向的因素,而是和其它因素共同决定。
该过程为自发的从混乱度小(有序)混乱度大(无序)的过程
熵(S)的概念
1.体系的混乱度常用熵来描述,熵的概念是表示体系的混乱或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其符号为S。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2.影响熵大小的因素
(1)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熵值不同。
(2)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为S(g)>S(l)>S(s)。
(3)物质的量越大,分子数越多,熵值越大。(发现杰哥的话的可能错点,食物在胃中被消化吸收聚集在一块可能是熵增过程,但排泄物只是没被吸收的物质吧,不比原来少就不错了。)
熵变(△S)的概念
1.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符号为△S。
反应熵变(△S)=生成物总熵-反应物总熵
2.常见的熵增加过程:固体的溶解过程、气体的扩散过程、水的汽化过程及墨水的扩散过程都是体系混乱度增大的过程,即熵增加过程。
3.产生气体或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熵变通常都是正值,为熵增加反应。
4.熵判据(熵增原理):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原理,也就是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熵判据。
5.反应熵变(△S)是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上述反应为熵减少的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也能自发进行。说明“熵判据”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该反应中的焓值超过了熵减的影响,使反应能自发进行。△G=△H - T△S能够解释 (焓值小于0,温度与熵值相乘为负数,负的减负的只有焓值的绝对值大自由能才小于0反应能自发进行)
(人教版补充)事实上,只有孤立体系(与环境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或者绝热体系(与环境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热量交换),自发过程才向着熵增的方向进行。
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能量热量交换,熵增还是熵减都有反应都有可能自发进行因为还有焓值的影响根据△G=△H - T△S这个公式即可判断,自由能小于0即使熵减反应也自发进行
用焓变与熵变综合判断反应方向
- 焓变(△H)和熵变(△S)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却又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 体系的自由能变化( △G, kJ/mol)是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它不仅与△H、△S有关,还与温度T有关,其表达式为△G=△H - T△S。研究表明,在等温、等压及除了体积功以外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其规律是:如图
- 总结